APP下载

禽“三螨一虱”病的诊断和防治

2017-04-04白锦录

兽医导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痘疹主症禽类

白锦录

(黑龙江省虎林市杨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黑龙江虎林 158404)

禽“三螨一虱”病的诊断和防治

白锦录

(黑龙江省虎林市杨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黑龙江虎林 158404)

禽体外寄生虫主要有皮刺螨病、新棒恙螨病、膝螨病和羽虱等,可引起禽消瘦、贫血,有痒感,虫体寄生部位有痘疹状病灶。通过使用敌百虫等杀虫药物涂擦鸡体或液喷鸡舍、栖架,经常更换垫草并烧毁等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体外寄生虫;吸血;消瘦;禽;防治

1 禽皮刺螨病

禽皮刺螨病是由皮刺螨寄生于鸡、鸽、火鸡等禽类的体表引起的一种外寄生虫病。

(1)病原:病原为鸡皮刺螨等,鸡皮刺螨又称红螨,呈长椭圆形,后部略宽,吸饱血后虫体由灰白色转为红色,体表密布细毛和细皱纹。口器长,螯肢呈细长的针状,用以穿刺宿主皮肤吸血。足很长,有吸盘。

侵袭鸡只的雌螨在每次吸饱血后,回到鸡舍的缝隙或碎屑中产卵,卵经2~3d孵出幼虫。幼虫不吸血,经2~3d蜕化为第一期若虫,经吸血后,隔3~4d蜕化为第二期若虫,再经0.5~4d后蜕化变为成虫。虫体成群聚集在栖架上、松散的粪块下面以及鸡舍缝隙里,白天藏于隐蔽处,夜间出来叮咬宿主。皮刺螨虫可传播禽霍乱和螺旋体病,也是鸡脑炎病毒和圣路易脑炎病毒的传播者和保毒宿主。

(2)主症:病禽消瘦、贫血,有痒感,产蛋量下降,皮肤时而出现小的红疹。大量侵袭幼禽时可引起死亡;侵害鸽子时,易引起乳鸽和幼鸽夜间烦躁不安,信鸽飞行成绩下降。夜间检查禽只时,可发现大量鸡螨。

(3)防治:应用氰戊菊酯、戊氰酸醚酯,按0.004~0.005%药液喷洒鸡体、鸡舍、栖架。经常更换垫草并烧毁。

2 禽新棒恙螨病

禽新棒恙螨病是由鸡新棒恙螨的幼虫寄生于鸡、火鸡、鸽等禽类的翅内侧、胸肌及腿内皮肤上所引起的一种体外寄生虫。多见于放牧饲养后的雏鸡,是鸡重要的体外寄生虫之一。

(1)病原:病原为鸡新棒恙螨,又称鸡新勋恙螨或鸡奇棒恙螨。幼虫很小,不易发现,饱食后呈橘黄色,虫体分头胸和腹部,有3对足,背板上有5根刚毛。鸡新棒恙螨仅幼虫营寄生生活,刺吸鸡或其他鸟类的体液和血液,幼虫饱食后落地,数日后发育为若虫,再经一定时间发育为成虫。成虫多生活在潮湿的草地上,以植物汁液和其他有机物为食。本病流行于每年的6~7月份。

(2)主症:病禽奇痒,皮肤逐渐形成脓肿,出现痘疹状病灶,病灶周围隆起,中间凹陷呈痘疹状,中央可见一小红点,即为幼虫。大量虫体寄生时,腹部和翼下长满痘疹状病灶。病鸡贫血、消瘦,精神不振,头下垂,不食,如不及时治疗,则可死亡。

(3)防治:避免禽类在潮湿的草地上放牧,以防感染。如已感染可在鸡体患部涂擦70%酒精、碘酊或5%硫黄软膏,效果良好。涂擦1次即可杀死虫体,病灶也逐渐消失。也可用0.2mg/kg的伊维菌素一次皮下注射,效果也不错。

3 禽膝螨病

禽膝螨病是由膝螨寄生于鸡、火鸡、鸽等禽类的膝部、脚趾部或羽毛根部所引起的体外生虫病。

(1)病原:膝螨病的病原为突变膝螨,又称鳞足螨,寄生于鸡腿上无羽毛处及脚趾部。虫体灰白色,近圆形。4对短足,尾端有1对长刚毛,虫体背面皱襞呈鳞片状。此螨生活史全在皮肤下造坑道产卵,幼虫经蜕化发育为成虫,虫体以吞食禽体皮肤组织为生。一般为接触传播,常发生于年龄较大的禽,多见于春夏季节发病。

(2)主症:突变膝螨可引起禽胫部和脚趾部皮肤发炎、增厚、粗糙,并发生龟裂,渗出物干燥后形成白色痂皮,似涂上石灰,有“石灰脚”之称,患肢奇痒,因瘙痒而创伤,禽脚变形,行走困难,影响采食、生长和产蛋。

(3)防治:预防在于注重清洁卫生,发现病禽应隔离治疗,场地和禽舍喷药杀虫。治疗:将病禽脚浸泡于0.1%敌百虫温水中,洗刷4~5min,除去痂皮,使药液浸入产肤下杀虫;或用温肥皂水浸泡洗刷,除去痂皮,再涂上20%硫黄软膏或2%石炭酸软膏;也可用百部、贯众各50g,加水2000ml,煮沸,候温敷洗脚,一般1~3次即愈。

4 禽虱病

寄生于禽类的虱称为羽虱,是禽类体表的永久性寄生虫,常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而且寄生部位也较固定。

(1)病原:羽虱的形体很小,小的不到1mm,大的一般体长也仅5~6mm,呈淡黄色或灰色。虫体背腹扁平,分头、胸和腹三部分。头部钝圆,其宽度大于胸部,胸部无翅,有3对足。腹部无附肢,由11节组成,但最后数节常变成生殖器官。羽虱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鸡羽虱、鸭虱、鹅虱和鸽虱等。虱的发育包括卵、若虫和成虫3个阶段,整个发育期在宿主体表进行。虱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禽与禽的直接接触,或通过禽舍、饲养用具和垫料等间接传染。羽虱离开宿主仅能存活3~4d,日光照射和高温(35~38℃)能使羽虱很快死亡,所以虱感染多见于寒冷季节。

(2)主症:羽虱以羽毛、绒毛及表皮鳞屑为食,使鸡发生奇痒和不安,因啄痒而伤及皮肉,羽毛脱落,常引起食欲不佳、消瘦、生产力降低。

(3)防治:对羽虱的控制,在肉鸡生产中,更新鸡群时,应对整个鸡舍和工具进行灭虱。对于饲养期较长的鸡,可在饲养场内设置砂浴箱,砂浴箱中放置含10%的硫黄粉或4%马拉硫磷粉。新引进的鸡,经严格检查无虱后,方可混群饲养。灭虱药物可选用:溴氰菊酯按0.0025~0.01%药液喷洒或浸浴,20%氰戊菊酯乳油按0.02~0.04%药液喷雾,还可用马拉硫磷、蝇毒磷、灭蝇胺等。

[1] 杨大桢,夏如山.桑蚕虱螨病的发生危害和诊断防治[J].蚕桑通报,2002,33(1):51-54.

白锦录(1968—),男,大专学历,兽医师,主要从事兽医工作。

猜你喜欢

痘疹主症禽类
基于多种方法融合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主症选择研究
寻常型银屑病主症量表反应度测评研究
影响禽类养殖的不利因素及措施
禽类呼吸道疾病防治措施
不寐常见方证与药证辑要
解除美国禽类产品进口限制
江医家喻嘉言食疗治痘探析*
皮肤型鸡痘诊断与治疗
禽类呼吸道疾病的防治体会
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