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常见细菌性疾病的防控措施
2017-04-04李文
李 文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玉林 537000)
鸡常见细菌性疾病的防控措施
李 文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玉林 537000)
近年来,鸡传染病学的研究随着电子显微镜、细菌分离培养、病毒的鸡胚培养及细胞培养、无特定病原动物、单克隆抗体、各种血清学技术、分子生物技术等的应用,使鸡疾病防治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大部分鸡的重要疾病己经得到了基本控制。但在某些局部地区,细菌性疾病流行还比较严重,造成鸡的死亡率仍然较高,对养鸡业的发展有很大的阻碍作用。本文对鸡的常见细菌性疾病防控措施进行探讨。
鸡;细菌性疾病;防控措施
1 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1.1 病原
本病是由大肠埃希茵所引起的幼鸡及部分成鸡的一种非接触性传染病。
1.2 流行特点
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各种年龄的珠鸡均可感染。但因饲养管理水平、环境卫生、防治措施的效果.有无继发其它疫病等因素的影响,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较大差异。
1.3 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
病鸡精神不振,缩头,呆立,不愿走动,食欲减少或不食,嗜饮,嗉囊积液或积食,羽毛松乱无光泽,冠发紫,拉绿白色稀粪,泄殖腔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有的张口呼吸。鼻有分泌物,症状出现后2~5 d死亡。
剖检病死鸡均见心包膜增厚.色 黄,心包腔内有混浊的渗出物:肝脾肿大、质脆、色暗紫,肝表面被覆一层纤维素性白色薄膜;气囊壁增厚混浊,色发黄;肾肿大,有结晶状尿酸盐沉积;直肠、泄殖腔有点、条状出血;部分鸡只腹腔有淡黄色渗出液。腹腔各器官表面有多量纤维蛋白。
1.4 诊断方法
涂片镜检.取剖检鸡心血涂片.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到大量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
细菌培养。无菌操作取病死鸡的肝脏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中,经37℃24 h培养,琼脂上长出灰白色、半透明、中等大小的菌落,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
1.5 预防措施
1.5.1 改善饲养环境。注意鸡舍的通风、干燥,防止过冷或过热,降低饲养密度.勤换垫料,鸡舍及运动场和用具交替使用百毒杀、菌毒敌消毒剂消毒,保证饮水清洁。减少鸡应激因素。
1.5.2 调整日粮结构。注重饲料品质。鸡饲料营养要全面,尤其要注意补充VA、VE、VC、微量元素和蛋白质。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1.5.3 药物预防。在饲养过程中,发现鸡群疑为大肠杆菌感染时,或受到较大应激,可选择敏感药物进行阶段性预防。临床大肠杆菌敏感药物有庆大霉素、先锋V、丁胺卡那霉素、硫酸新霉素、各代次喹诺酮类药物等。
1.5.4 接种疫苗。选用菌苗,最好是用当地发病鸡群分离培养的菌株制成多价油乳剂灭活菌苗,并最多半年1次重复免疫。
1.6 治疗
在饲料中拌入0.015%的硫酸新霉素.连用7 d。
用40%硫酸安普霉素可溶性粉饮水(每升饮水含安普霉素500 mg),连用5 d。对病重鸡每只肌注丁胺卡那霉素2万IU/次·d,连用3 d。更换垫料,消毒保洁,用1500倍的百毒杀带鸡进行彻底消毒,2次甜,直至疫情控制为止。
2 鸡白痢的诊治
2.1 病原
白痢病是鸡常见的一种细菌性疾病.病原体为鸡白痢沙门氏杆菌。
2.2 流行特点
雏鸡流行最为广泛,青年鸡也有发生,成鸡较少,危害最大的是初生雏鸡。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呼吸道也能感染。康复鸡和健康带菌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原。
2.3 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最急性无症状而迅速死亡,剖检变化不明显。一般精神萎顿,绒毛松乱,两翼下垂。呈“穿大褂”样。同时腹泻,排白石灰样浆状粪便。剖检见体内卵黄吸收不良,其内容物如油脂状,肝有条纹状出血。胆囊肿大,肺见米粒状结节及出血性肺炎,脾、肾肿大充血。
2.4 诊断方法
从发病鸡未吸收的卵黄内,分离到鸡白痢杆菌,并结合上述情况,诊断为鸡自痢沙门氏菌所引起的鸡自痢病。
2.5 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将育雏室温度升至30℃,停用原来药物。育雏室、饮水器、料槽等用具用1:2000的百毒杀消毒1次/d,连用7 d。同时保持育雏室内清洁干燥、空气良好。
氟哌酸100 mg/kg拌料连喂5~7 d,由于用量很少,使用时要拌匀。饲料内按0.2%拌人氯霉素,连用3~4 d,但有副作用,应尽量避免使用。病重的肌注卡那霉素,每只雏鸡1mg,连用4~5d。
防制该病,主要从种鸡着手,种鸡要进行白痢检疫,剔除阳性鸡,经过努力可取得明显效果。
3 鸡禽霍乱的诊治
3.1 病原
鸡禽霍乱病又名巴氏杆菌病,或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3.2 流行特点
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饮水,饲料经消化道感染发病。病鸡的排泄物、分泌物带有大量细菌。带菌禽及污染的饲料和乱扔乱抛废弃物可造本病的蔓延。目前条件、设备简陋,环境污染严重的小型养鸡场的8寸有发生,该病一旦发生,在这些鸡场内很难清除,致使多批次鸡.甚至全年均可发病。特别是 在潮湿、多雨、气温高的季节多发。鸡群发病有较高的致死率。
3.3 格床症状和剖检变化
病初患雉精神萎靡,羽毛松乱,离群呆立,嗜睡,食欲减退或废绝,排出黄色、灰白色或绿色稀粪.或粪中带有血液,口渴,口流泡沫样粘液,继而呼吸加快或张口呼吸.最后倒地、拍翅抽搐而死。病程很短可达数分钟至数小时。剖检可见病死雉尸体胸腹部皮下肌肉组织有出血呈黄色,质脆,表面密布坏死点,脾脏轻肿、色淡、质脆,表面散生坏死灶;肾脏和肌胃出血;整个肠道黏膜呈弥漫性出血,内容物呈粘稠血样:呼吸道黏膜和浆膜也有出血点。
3.4 诊断方法
取病死鸡肝脏、脾脏触片,心血涂片,瑞氏液进行染色镜检,见卵圆形、典型两极着色的小球杆菌。单个或成双排列,可见荚膜。结合临床症状等即可确诊。
3.5 防治措施
3.5.1 预防:预防本病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气温突变。应及时投喂药物预防。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复合维生素。并加强消毒卫生,可有效减少本病的发生。发现病雉及时隔离治疗。病雉的笼舍需要用漂白粉消毒。
3.5.2 治疗:病雉尚有食欲者肌肉注射硫酸庆大霉素,以2万U/只,2次/d,连用3 d。同时配合口服补液盐饮水,在饲料中补加氟娠酸,以每天lOmg/只。对于不食拉稀粪的患雉,可静脉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肌肉注射氯霉素;拉粪带血者另注肌安络血。
4 小结与讨论
4.1 加强平时的饲养管理和防疫工作
给予优质全价营养的饲粮、清洁的饮水,垫料要经常暴晒消毒,对全场定期清扫消毒,饲养密度要适当,定期进行杀鼠灭虫。
4.2 实行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自繁自养能尽可能防止引进带菌鸡,也有利于本场的净化;全进全出有利于彻底的消毒、消灭可能存在的病原,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4.3 加强检疫和进行药物预防
对病死鸡应定期进行剖检和病原分离,以确定病原。同时对分离菌株作药敏试验,以确定药物预防和治疗,从而减少抗药性菌株的形成和提高防治效果。引进鸡必须进行产地检疫和进场检疫。隔离观察2~4周后证明无病时方可混群饲养。
4.4 药物预防与免疫接种
有条件的鸡场,可以将本场分离到的细菌,进行培养、灭活、加入佐剂制成灭活苗,平时可用药物预防细菌性疾病,但对一种药物不可长期使用,以防止产生抗药性。最好采取多种抗菌药物交叉或轮替使用,或做药敏试验后选择最敏感药物使用。
[1] 段小卫,王娜.鸡常见细菌性疾病的分类及其防治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1):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