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科护士使用移动工作站(PDA)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2017-04-04张盼莉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52期
关键词:急诊科品管圈家属

张盼莉,许 敏*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 成都 61004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急诊科58名护理人员参与问卷调查,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7人,护师31人护士20人。设立品管圈小组共9人,条件满足:从事急诊科工作大于5年;临床工作中使用过PDA;自愿和积极参与此小组。

1.2 方法

1.2.1 组建品管圈

本品管圈按照自愿原则组建,共有9名圈员,选出1名圈长,护士长担任辅导员,圈员7名,其中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3名,初级职称3名,年龄26~40岁。组建圈之后进行品管圈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圈员掌握品管圈活动的流程及方法,保证品管圈活动顺利进行。

1.2.2 问卷一共58份,其项目包括:工作年限、职称、对PDA流程掌握情况、PDA使用于急诊护理工作的可行度13项等发出58份,收回58份,调查回收率达到100%,所有问卷由品管圈小组成员进行数据分析,列出相关因素,计算相关因素所占比例,运用管理工具(柏拉图、鱼骨图)等,选出决定因素并进行讨论

2 结 果

2.1 问卷结果

急诊护士了解PAD使用程度达到100%,认同PDA查对流程为百分69%,但通过各项原因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认为PDA查对流程不适用于急诊操作流程的百分比高达72.4%;其中在PDA使用时,操作前查对不合理为44.4%;操作中查对不合理为33.3%;不认可使用PDA查对更能保证患者安全占57.9%;认可传统查对方法足以保证患者安全占66.5%;急诊室中PDA使用最不合适的区域,抢救室占64.3%。

2.2 现场查看法

急诊护士在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使用PDA为54%;静脉加药为30%。

3 讨 论

急诊科不同于病房,虽然都是护理工作,但却担当者医院的第一线,无数患者在这里命悬一线,无数家属焦急不安。无论是排着长长的队伍焦急等待的患者,还是奔波不停的医务人员,整个工作氛围忙而杂乱,每天有无数患者输液治疗,对于护理人员是一项繁忙而又严谨的工作,而这里也是医疗事故容易发生的环境,急促的家属,不配合的患者,大批的输液,护理人员如果稍有疏忽就很容易发生意外。

3.1 加强培训,转变思想观念

从问卷中显示,护士因素,认为使用PDA延长工作时间人数占65%,主要是思想方面,对PDA认识不到位,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薄弱,认为传统方式可以保证查对安全。在急诊科中,患者流动性大、人员复杂、治疗多、工作压力大,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就是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的前提,正确的身份识别也成为医疗安全的保障。而使用PDA可以显著的提高核对速度,高效率对病患者进行治疗,减少一些重复枯燥的询问,从而可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安全性,为护理环节质量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因此要加强培训,转变认知,提高护士的思想性及培养积极使用PDA的观念,采用讲课方式或者操作示范让护士更形象的了解PDA,制作培训标准课件;拍摄标准操作视频;业务学习时安排课件培训.并每月进行考核检查,护士长每月抽查不低于50%的护士PDA操作流程,使得工作当中使用起来更得心应手,在提高护理质量的时候,也保护自己。

3.2 提高患者依从性

急诊科人员复杂,患者流动性大,文化水平层次不齐,所以积极配合护理工作方面尤为重要,而在调查中发现其中主要是腕带不清楚和家属不配合。患者身份识别贯穿于整个临床护理活动之中,只有基于准确的患者标识,才有可能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各项医疗护理措施。所以护理人员应积极改善问题:若患者腕带模糊不完整,护士应让患者及时去更换;对于不配合的患者及家属,应做好宣教,告知查对的重要性,减少误会和不理解;做治疗时积极的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使用PDA的目的和重要性,最大限度的请患者和家属配合。

[1] 张 静,吴红亮,贲艳丽.临床护士PDA使用执行力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3,28(18):19-21.

[2] 王琰荔,周 萍,杜伟丽,贲艳丽.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接受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护理管理,2014,29(10):54-57.

[3] 张建男,金晓红,王加凤.影响临床护士PDA执行规范性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2015,14(1):53-55.

[4] 黄河清,张印兰,李秀银.运用ISO9001标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2):114-115.

猜你喜欢

急诊科品管圈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