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沿海中部地区蔬菜蚜虫大发生原因及绿色防控技术
2017-04-04管国军沈田辉卞康亚朱展飞陈华朱加萍车晋英
管国军沈田辉卞康亚朱展飞陈华朱加萍车晋英
(1.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刘庄镇农技综合服务中心,江苏盐城 224111;2.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植保植检站,江苏盐城 224100)
江苏沿海中部地区蔬菜蚜虫大发生原因及绿色防控技术
管国军1沈田辉2卞康亚2朱展飞2陈华2朱加萍2车晋英2
(1.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刘庄镇农技综合服务中心,江苏盐城 224111;2.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植保植检站,江苏盐城 224100)
大丰区地处江苏沿海中部,蔬菜常年种植面积7.33万hm2次,经济效益显著,是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2017年春季由于长期干旱,大丰区蔬菜蚜虫大发生。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蚜虫的防治工作,我们分析了2017年我区蔬菜蚜虫发生的特点及重发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绿色防控技术。
1 发生特点
(1)发生期极早:2016年冬、2017年春大丰区气温总体偏高,雨水较少,为蚜虫越冬和繁殖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田间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蔬菜上蚜虫始见期为1月12日,较2016年早35d。(2)蚜量上升较快:以甘蓝为例,3月12日有蚜株率平均为16.4%、百株蚜量平均为25.6头,3月20日有蚜株率平均为65.8%、百株蚜量平均为1053.2头,分别是8d前的4.01倍和41.14倍。(3)盛发期长:根据2017年上半年调查,全区蔬菜上的蚜虫于4月中旬进入盛发期,一直持续到5月下旬,前后持续时间长达45d。(4)发生面积广:全区所有蔬菜都发生蚜虫。(5)蚜量重:蚜虫发生高峰期调查,有蚜株率为100%,百株蚜量平均为4256.8头,为近20年最多。
2 重发原因
2.1 气候因素
2017年4月中旬,大丰区平均气温为16.8℃,较常年高3.8℃,降水量为5.8mm,较常年少12.1mm;4月下旬,平均气温为17℃,较常年高1.7℃,降水量为0mm,较常年少20.7mm;5月上旬,平均气温为18.6℃,较常年高1.3℃,降水量为34.8mm,较常年多4.5mm;5月中旬,平均气温为20.9℃,较常年高2.4℃,降水量2.8mm,较常年少25.7mm。高温少雨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蚜虫虫源积累,且蚜虫繁殖快、成活率高、危害重,为近20年来发生最重的一年。
2.2 人为因素
在蚜虫发生前期危害不明显时菜农不及时防治,一旦虫害暴发后,防治已晚,这是导致蔬菜蚜虫重发的主观因素;某些菜农误以为蚜虫是小虫,危害小,苗期防治措施较少,蚜虫得以大面积繁殖,为后期防治带来了难度;用药不对路、用药量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蚜虫的防治效果。
3 绿色防控技术
3.1 农业防治
及时摘除被蚜虫危害的叶片,蔬菜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杂物与杂草,减少虫源;以腐熟农家肥为主,少施氮肥,避免植株徒长、组织柔嫩以及植株体内碳水化合物骤增,防止蚜虫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
3.2 药剂防治
应根据虫情适时用药防治。当蔬菜上的蚜量达到防治标准时,可选用50%吡蚜酮1000~1500倍液、37%噻虫胺·联苯菊酯2000~2500倍液、25%吡蚜·噻虫嗪1500~2000倍液等低毒低残留药剂防治。
4 小结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各地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反季节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蔬菜上的蚜虫危害呈现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蔬菜的品质。我们详细分析了江苏沿海中部地区蔬菜蚜虫发生的实际情况,总结和研究了蔬菜蚜虫的发生和消长规律,确定其发生高峰期,采取有针对性的农业、物理、生物与化学措施,降低田间的种群数量,切实提高防治效果,为蔬菜增产增收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