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名良师和她的行动哲学

2017-04-04田茂刚

今日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良师第一课恐惧

田茂刚

《只为做一个良师》

孙明霞 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年11月

有幸读到孙明霞老师《只为做一个良师》一书。第一眼看到这本书时,我就被书名深深吸引,究竟怎样的老师才算是良师呢?名师是良师吗?怎样才能慢慢成为一名良师?一系列的问题萦绕在我的脑海里,读完这本书后,很多问题都豁然开朗。

在序言中,杨瑞清老师写到这样一句话:“当教师在教育生活中向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自我、完整的生命,并且他的生活经历的主要方面都得到尊重时,他就能很自然地把学生、教学活动和他自己联系在一起。这种具有自我统整能力的老师,就是良师。”孙老师就是这样的一名老师。

还有第101种方法

对于习惯性违反纪律的学生,我们采取的方式往往简单粗暴。孙老师却认为:还有第101种方法。“纵使很难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但至少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要给予必要的帮助、点拨,遇到一些很有个性的、特殊的孩子,要给予关怀、尊重。”她介绍了13个教学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彰显着智慧的策略。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都有自己的个性,如果我们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每一个孩子,用懈怠的眼光看待不听话的孩子,有可能毁掉孩子的一生。教师要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暴力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多一分关爱,多一次鼓励,多一点欣赏,孩子将会迎来不一样的生长空间。孙老师这些教学故事告诉我们,一次深切的关注、一句真挚的问候、一个善意的眼神都能够唤起学生的发展意识。

孙老师说:“有些孩子犯了错误并不是他有意捣乱,纯粹是由于他没有良好的习惯或者自控能力差,老师简单的批评没有任何用处,还可能让学生表现得更糟;若惩罚不当的话,也难以改变学生,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那么,对待这样学生,老师不妨改变惩罚的方式——将惩罚‘包装成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甚至将其变成一项‘光荣的任务,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还能不露声色的起到教育的作用。”

创造没有恐惧的课堂

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有时候教师的一声严厉呵斥,可能令学生因害怕再也不会回答问题;有时候教师的一个微笑,可能会让学生打消顾虑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怎样的课堂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呢?

孙老师提出要创造没有恐惧的课堂:没有恐惧的课堂是有序的、民主的;没有恐惧的课堂是给学生足够的尊重与信任;没有恐惧的课堂还要理解和宽容学生。

没有恐惧的课堂体现在课程体系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发展要求。上好第一课是对学生生命成长规律的基本把握。孙老师建议:新生第一课,交给学生“六个学会”(学会倾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坚强、学会感恩、学会欣赏与宽容),展示上一学期学生优秀的笔记或者成果,用真诚的口吻询问学生“我希望你们成为怎样的学生?”给教过一学期或者一学年学生的第一课,用多媒体展示“我又见到可爱的你们了”,并设置“精彩假期”“难忘时光”“我会学习”等模块内容;对毕业生的第一课:着重解决学生的复习方法,思路以及学生的心理问题;对于中途接班的第一课:了解学生以往的学习方法,了解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且不能隨意贬低原任课教师。

没有恐惧的课堂体现在工具的使用上。在当下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多媒体容量大,学生为抄笔记疲于奔命,整个课堂被“工具”霸占。这样的课堂让教师焦灼不安,让学生烦躁不安。孙老师说:“工具唯有当工具用时才能发挥应有的价值,假如把工具当成了目的,必然当成了教学的功利、教育的功利甚至整个社会的功利。”对于网络资源的选择,她建议:一是选择当前发生的事情;二是选择身边发生的案例;三是选择贴近生活的案例;四是选择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

没有恐惧的课堂还在于教师的教学能够吸引学生。书中谈到,教师要把自己作为课程资源,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孙老师讲生命生长变化时,以自己孩子成长的照片为资源;讲生物与环境时,运用旅行的照片为资源等等,拿自己作为课程资源不仅体现出教师自己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意识。

只为做一个良师

我特别喜欢孙老师的这段话:“我不是一名成功的老师,只是尽心尽力而已;我不是一个多么勤奋的人,只是喜欢读点书而已;我不是一个多么重要的人,只是做了点能做的事而已。”

作为教师,我们会经常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影响力?教师的尊严在哪儿?教师的幸福是什么?……反思这些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确认自己身份的过程:我是谁?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教师?

孙老师说:教师的影响力来源于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积极的工作态度、乐观的生活态度、良好的师生关系、较高的专业素养、旺盛的生命能力。教师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对自然、对生命始终怀有敬畏、悲悯之心,对父母、对社会、对他人有一份责任感和灵敏感,那么影响力就显而易见。

对于教师的尊严,孙老师用一个学生的故事告诉我们:“教师的尊严不在于收入的高低,官职的大小,不在于是否有闪光的荣耀,也不在于学生当下的考分,而在于老师是怎样的人,怎么样对待工作,怎么样对待学生,在于传递给学生的不是应付考试的知识,而是强烈的求知欲、终身学习的能力、良好的思想品质,对生命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心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而对于第三个问题,孙老师认为简单就是幸福,就是纯粹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能沉浸在自己的事业里,可以没有掌声和鲜花,没有荣誉和地位,但能享受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意无限。同时,教师幸福在于教师的教学态度,当你把一个个学生当作天使的时候,你就生活在天堂里;当你把一个个学生当作魔鬼的时候,你就生活在地狱里。

最后,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最终归结到回答“我是谁”。

我们总能听到学生叫“历史老师”“数学老师”“英语老师”等等,平时我们可能对这些称呼不在乎,那主要是我们对自己的身份不明确。孙老师说“我不是生物老师,我是用生物知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老师”。这句话,揭示了学科的价值属性,阐明了教师的责任与任务,更诠释了教育的本真含义。

教育在于“借助知识教学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与思维方法,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能力;我们更需要借助这个过程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完善人格素养”。成为一名良师正是孙老师对“我是谁”的回答。

“所谓良师,是愿意像欣赏和等待一个个花苞渐次开放一般欣赏和等待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老师,不因花朵的迟开而着急,更不因未结花苞而放弃。这正是老师人格魅力的具体体现——对教育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把每一个孩子放在心上,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尊严,呵护他们的生命成长。”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孙老师用“约会”的心态对待每一堂课,每一个生命,一步步成为理想中的“我”——良师。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南郑中学校

猜你喜欢

良师第一课恐惧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
医学教育家培养工程:一种让良医成为良师的有效探索
早上第一课
良师“林黛玉”——《香菱学诗》教学杂想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家教第一课:有话好好说
恐惧更奇怪
恐惧
恐惧的对立面
科学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