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阅读应超越固执和偏见

2017-04-04冯永忠

今日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林斯基苏霍姆整体

冯永忠

在教育的问题上,我更倾向的是新,渴望创新自己的思想,但正如李镇西所说:“其实呀,教育的真理就那么点儿,而且‘那么点儿几乎早被从孔夫子以来的中外教育家们说得差不多了!”

至今仍然觉得愧疚,三年了,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才从书架上取下阅读。

三年来,我也读了一些书,写了一些书,编了一些书,就是没有读《育人三部曲》。当然我可以说出很多理由来解释:没有时间,教学任务繁重,要交付的稿子太多了;没有精力,因为我得先读好语文教育教学专业的书籍,要秉承效率优先的原则来阅读……其實这些理由都没办法掩盖我心中的固执,或许是对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的敬畏产生的固执。

《育人三部曲》,红色的封面,下部是一朵盛开的向日葵,简单的背后似乎深蕴着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大教育家的睿思。于是,心底的崇拜带来的却是畏惧,害怕教育家们的说教,害怕那样异常严谨而挑不出一点儿问题的思维,害怕那种正襟危坐、满是理论的世界。当然我还怀疑它是陈旧的,苏联的学校故事还会吸引人吗?教育永远是新的,面对的是新人,是洋溢着生命活力的新人,是视野更加开阔的新人。苏联的教育故事和教育理论未必契合当下的教育现实。教育理论总有过时的时候,只有教育实践才会长青。

一搁便是三年,当我决意拿起这本书来阅读时,付出了很大的勇气,我将面临阅读一本未必令我喜欢的作品的尴尬。然而,我还是错了。

随手翻开《育人三部曲》,就被苏霍姆林斯基生动的故事所打动,被他娓娓道来的语言所打动,苏联时期的故事依然那样鲜活,仿佛就在我们身边。哦,原来它如此清新自然,原来,教育本就是贯通的,具有普适性的,是我误解了它。我喜欢上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

这是一部引导教师走向自觉的教育之路的书,以典型的案例描述,把我们引向教育的深层思考。原来,小的教育事件蕴含着如此丰富的道理,而且写得如此有情有味,因为教育本身不仅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感人。文学家曹文轩说过“未经凝视的生活毫无意义”,那么,未经思考的教育也毫无意义。我们之所以感到教育的乏味,是因为我们被教育的表象所迷惑,每天都当着“救火队长”,于是,教育就像一团麻,总有解不清的小疙瘩;是因为我们未能深入透彻地思考,于是不能防患于未然,所谓“君子见机”,教师也应该“见机”,预先发现事物的苗头;是因为我们只管细枝末节,只就事论事,解决了一件事情也就只有一件事情,根本上没办法以一当十:于是我们经常愤怒,经常咆哮,经常抱怨,也经常为之透支,于是厌倦了这个职业,是为教师倦怠症。

这是一部从整体上建构我们的教育理念的书。三部曲《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分别从小学、中学、大学这人生受教育的三个阶段进行阐述,又有机衔接。这就是完整的教育,教育本身是不能分割的,是依照序列发展的。然而,当下的教育各阶段各自为政,又相互抱怨,初中老师抱怨小学老师,高中老师抱怨初中老师,其实小学教师一开始就瞄向了高考。这是个可笑的怪圈,而他们各自又难以相互了解,更难以了解非自己所教的学段的学生的特点。于是只管自己的学段教育,难以从整体上去规划学生的教育,也难以从整体上去认识学生发展的特点。于是“盲人摸象”就是必然。而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却正告我们:教育需要整体认识,学生发展需要整体认识,脱离了教育的整体构建,教育就会走向偏激,认识就会趋于片面。作为一位高中教师,更要深入透彻地把握学生的整体发展历程,这样才能窥见教育的本质。

反思阅读苏霍姆林斯基作品的经历,发现我之所以错过,不在于敬畏,也不在于时间与经历,更不在于书本装帧的简单与质朴,而在于我内心的固执。

我固执地以为语文专业著作的阅读要优先于教育理论的阅读。多么急功近利的想法!眼中所看到的是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殊不知教育首先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单一的发展只会产生瘸腿,终究走不好路。没有整体的教育理论的关照,单一的学科教育怎么走向成熟?学生怎么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我固执地以为教育应是常新的,于是摒弃传统。在新与旧的问题上,我们常常不是向左就是向右,难以取得平衡。教育的问题也如此,或者沉浸在满天飞的各种创新的或舶来的教育理论中,或者干脆故步自封,坚守着自己过去的做法,“前面若干届都教好了,难道这一届用这方法就教不好?”盲目的自信或者盲目的否定都会让教育者迷失路途。在教育的问题上,我更倾向的是新,渴望创新自己的思想,但正如李镇西所说:“其实呀,教育的真理就那么点儿,而且‘那么点儿几乎早被从孔夫子以来的中外教育家们说得差不多了!”若失却了传统的滋养,我们的教育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失缺了传统也就失却了教育的根。

我固执地以为理论之树未必长青,而教育实践却可长青。固然自己的教育实践是鲜活的,也能实现一些理论的创新,但如果没有理论的引导,抛却了前人的坚守,只是永远摸着石头过河,也可能产生茫然,而使自己找不到北。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就给了我很多启迪,让我的实践有了明确的方向。

总之,是固执让我与苏霍姆林斯基错过了三年,所以,我更清楚地认识到:阅读必须超越曾经的认知,必须突破个人的偏见,偏见导致的是傲慢,必将引导自己走向一条逼仄的道路。开放应是阅读的常有心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放弃成见,不断地推进自我的创新,如此,教育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言论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1.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激情的大树。

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3.我们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在毕业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些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熄地燃烧下去。

4.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5.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

猜你喜欢

林斯基苏霍姆整体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冰人”杀手:残忍杀害200多人,家人一无所知
他为什么令人敬仰
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让教育更美好
O.B.苏霍姆林斯卡娅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
苏霍姆林斯基学前教育思想探析——基于“快乐学校”教育实践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