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前三分钟主题活动

2017-04-04石莉

今日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语文课汉字素养

石莉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顾之川在《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谈道:“到高中阶段,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很广,策略很多。笔者认为语文课前的三分钟,看似短暂,利用好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顾之川老师认为:“语文课的任务,就是要引领学生说铿锵有力的中国话,书端正工整的中国字,读文采飞扬的中国书,写挥洒自如的中国文,做顶天立地的中国人。”这刚好与我开展的高中语文课前三分钟的主题实践活动不谋而合,于是不揣冒昧,以此为论证框架,展开全文。

主题活动一:说激情澎湃的中国话——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新版课标明确指出: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在高中课前三分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讲激情澎湃、铿锵有力的中国话,以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是我最重要的尝试,采用的方式主要是让学生激情演讲。所谓“激情演讲”,就是全班学生轮流在每节语文课前,走上讲台进行三分钟的口头演讲。演讲的内容主要是紧扣社会热点,讲时事,评时事。为了让整个活动有序,需要在学生进入高一的第一个星期,专门拿一节课,先讲解演讲对高中学生在语言表达和口语交际上的重要意义;再结合演讲范文,传授演讲稿在思想内容、素材选择、行文布局、语言表达上的写作技巧;然后讲解演讲者在吐字、语气、语调、音量、节奏、精神、手势、表情、着装等方面的要求;最后由教师作演讲示范,让学生感受演讲的魅力。

在安排学生轮流演讲的顺序上,先安排几个有演讲底子的学生带头,点燃演讲的势头。为了保证演讲的质量,教师每次都要提前审核学生的演讲稿,面批面改学生的稿子,且让学生提前预讲一遍,并对学生的演讲作指导和纠正,待相对满意后,才正式让学生登上讲台作课前演讲。演讲者讲完后,让全班同学及时打分,课下再让课代表统计演讲者的最后得分,并请一两个学生结合演讲稿的内容和演讲技巧作点评,或者针对当日演讲内容谈谈自己对相应话题的看法,教师再进行一定补充。

在实施课前三分钟演讲的过程中,教师推荐《演讲与口才》《超级演说家》等刊物或电视栏目,在班会课上播放一些励志的优秀演讲视频。在第一季课前演讲结束后,专门用一节课进行演讲汇报总结,对优秀演讲者表彰奖励,并让学生分享演讲经验。

在重庆市“中华魂”(放飞梦想)演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2015届学生杭靓说道:“课前演讲带给我受益终身的礼物是大大提高了我的交际能力,演讲内容的构思,成稿的修改,每一个表情、动作、语气的练习,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在大小比赛活动中我从不怯场,这些能力让我拥有了自己的人脉资源,让我如今的大学生活多姿多彩。”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也能明显感受到学生面对任何一个问题时语言表达的自然流畅。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表达经验,也提升了语言素养。

主题活动二:诵意蕴深厚的古诗文——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实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在高一下学期的语文课前三分钟里,我做的重要训练是让学生放声朗诵古代经典文化作品。因为此时学生经过高一上学期的文言文训练有了一定基础。我在开学第一周,给学生阐明朗诵经典的重要意义,给学生播放濮存昕、陈琴等语言大师的经典朗诵,总结吟诵的基本技巧。课前朗诵内容由我亲自挑选与教材紧密相连的经典文化作品,包含古代诗歌、散文、小说、传记等多种文体内容。学生在放声朗诵中可以了解古代政治制度、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体会文人志士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兼济天下的广阔情怀、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学习古代先贤为人处世的原则、读书求道的策略,从而认识到古代文学的魅力。每周朗诵的内容,提前一周印发给学生,学生可以提前对文章做字词批注。为了增强朗诵效果,我也会精心制作幻灯片,伴随学生的课前吟诵。

每日除了及时点评之外,我会适当挖掘其中的一个点作讲解,比如典故、重要字词、文学常识或文学轶事,以加强文化积累和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为了检验一学期的朗诵成果,高一下学期行将结束的时候,专门用一到两节课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名义,开展古诗文吟诵比赛、古诗配画手抄报比赛、现场写诗比赛等,学生表现可谓精彩纷呈。

主题活动三:赏端正工整的中国字——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感受汉语汉字独特的美,表现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对汉字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重要时期。在人教版必修一梳理探究部分,有《优美的汉字》这一节内容。我特意用了一节课对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和汉字文化,给学生做了讲解。然后在语文课前三分钟,训练学生在书写规范中国汉字的基础上联系古汉语字体对汉字做审美鉴赏。

在具体操作时,要求每个学生每天练习一篇方正小楷字,根据字帖,可以临,也可以摹。轮到某个学生课前鉴赏的时候,就让该学生运用投影仪向全班展示自己最佳的页面。该生从中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或最有感触的汉字,通过查阅资料,联系此汉字的甲骨文、金文、篆书等古汉语字体,将本字和古汉字写在黑板上,当着全班同学鉴赏,讲清楚这个字的造字法、读音、含义及运用等;或解读汉字的源流,弄清字体的演变。该生鉴赏完之后,请其他学生对该生作品及其对字的鉴賞进行评价,老师做补充点评。

学生陈棚选的一个字是“雨”,他在黑板上写下“雨”的本字和篆体字后,对此字的鉴赏甚是精彩。他说:“‘雨是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的雨字像从天空降落水滴的样子,雨本义指从云层中降落的水滴。余光中先生说,点点滴滴,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而我认为,‘雨就像四个孪生的水滴兄弟,正路过窗口,乘着风倾斜地坐着滑梯,这时,‘雨给人的是快乐、逍遥。‘雨又像顺着脸庞倾泻而下的泪滴,此时,‘雨给人的是惆怅、酸涩。一个字,视角不同,心境迥异。我希望任何时候,看到的都是四个孩子坐滑梯的灿烂。”

主题活动四:写挥洒自如的中国文——培养“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思维发展与提升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有如下阐述:“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能引导学生自己动脑筋,自己得到真理解,这是好的教法。我在任教高三的时候,每节课前三分钟,一般都会对学生做一些思维训练。每天提供一个社会热点话题,让学生在三分钟之内写100字左右的文字,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我给学生提供的写作方向是:先亮观点,再从挖掘根源、揭露本质、述说好处、阐明意义、辨析危害等方向,任选一个角度分析问题,最后从提出措施、发出号召方面解决问题。在分析问题时,还可以多角度展开,比如纵向时间、横向空间、由实到虚、由小及大、不同人生阶段、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等角度。

有一次,笔者提供的思维训练材料是:

四川达州八旬老人李某坐动车到成都看病。因只买到达州到营山的座票,老人在南充站被所坐座位主人请了起来。座位的主人是一位女生,老人女儿恳请她和母亲挤一挤,遭到拒绝。老人女儿挽着母亲往后走,一中年男子为老人让了座。这时,老人女儿说:“年轻人啊,应该多学学。”女生委屈地哭道:“坐自己的位置错了吗?”事情发生后,女生、老人、女儿、铁路部门都受到了非议。女生到底该不该让座?请结合材料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学生向宇写了这么一段文字:

我赞同女孩让座。首先,自古以来,无论是公序良俗还是法律法规,都号召大家尊重、关心、帮助老人。其次,尊老爱幼是个人基本素质和品德,不是嘴上说说而是付出实际行动。再者,人生不只是有对与错,还有对与更对,所谓更对,就是推己及人、与人为善的自觉和优雅,更是人情味。因此,在白发苍苍老人面前,在不怎么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挤挤又何妨。

另外一个学生张新在点评时,从文段的层次、角度、语言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她说:

我觉得她这段文字层次很清晰,用“首先、其次、再者”这些词语连接句子,也就让读者能感受到在用不同的角度做展开,挑选的词语也很凝练,比如公序良俗、推己及人、与人为善等。最关键的是,她能层层深入、从个人推及至社会,视野很开阔。

可以说,这项课前思维训练,无论是写作、展示,还是倾听、点评,都是一个思维的过程,而且是一个边思边写,边听边思维的双边活动,既锻炼了写作能力和倾听能力,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高中语文课前三分钟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有显著作用,说话、诵文、赏字、写段,不仅分别能提高学生语言、文化、审美、思维素养,而且中间有交叉,有互补,有拓展。素养形成于长期的熏陶和历练之中,高中語文课前三分钟训练也是一个厚积而薄发的语文学习辅助手段。笔者相信,高中三年有计划、分层次、系统性地对学生进行语文训练,学生的积累会越来越丰富。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渐渐提升,学生核心发素养的发展自然水到渠成。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盛经开区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语文课汉字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可怕的语文课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