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寻传统节日教育的现实进路

2017-04-04黄瑞

今日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核心素养

黄瑞

如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追寻传统节日对于现代生活的文化意义,找到传统节日教育的现实进路,让青少年懂得并学会坚守民族文化之“根”,是中小学教育必须回答的课题。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出台,已经走过15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核心素养是课程改革新的出发点和依据,课程改革则是落实核心素养的路径和支撑。如何在已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基于核心素养进行课程改革的传承与创新,成为摆在每一所中小学校面前的重要课题。我们认为,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学校课程重构需要把握关联、聚焦、融合三个关键词。

关联:建设与核心素养实质关联的校本课程体系

课程是实现育人目标和办学理念的重要载体。当前学校课程建设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每一类课程内在关联性及与办学理念之间的逻辑性值得进一步推敲。课程英文为course,有“道路”之意,也就是说课程从字面上可理解为为培养人设定的成长路径。如果学校设定的每一类课程是一条成长路径,最终所有课程设定的路径都殊途同归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那么,这些路径之间应当有什么关系?是平行,还是交叉?每条路径覆盖的核心素养分别是哪些?哪些是独有的,哪些是共享的?

借核心素养出台的契机,学校可以对已有的校本课程体系进行修正和调整。首先,挖掘校本课程中每一类课程隐藏的最突出的核心素养。然后,评估已开设课程的实施情况,可从教师、学生、家长三个维度进行调查。最后,综合考虑各方情况后对已有课程体系进行修正。一种情况是实施得较好的校本课程中所包含的核心素养既与学校办学理念密切相关,也是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关键维度,这类课程建设需进一步强化。另一种情况是课程实施得不好,核心素养提炼得不充分,虽与学校办学理念相关,也应当合并或删除。

这里介绍上海市教科院主持的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建设的一个案例。[1]

这所小学有着百年历史,办学之初就确立了“学会一技一艺,能够自立于社会”的办学目标。因循这一目标,学校到2010年已经开出了50多门课程,还有科技节、美术节、音乐节、体育节、品社节、安全节、“男孩节”和“女孩节”等一系列校庆节日,还有雏鹰小队、公民活动等一系列德育课程。该小学课程数量多,但有些课程有重复交叉,有些课程则没有关联,呈点状分布,没有形成课程序列。为此,上海市教科院基于学校历史进行了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规划与设计。

首先,筛选出学校有发展潜力又有一定基础的课程。具体做法是,列出3年内校内外所有显性、隐性课程清单,请每位执教过这些课程的教师进行四个方面的分析:(1)我所开设的主题及培养目标;(2)我是如何选择课程内容的;(3)我是如何实施这一门课程的,我所选用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组织方式有什么

央视春节公益广告《回家》中曾播放过这样一组镜头:凌晨天没还亮,从广东肇庆出发的摩托车,从零散的一辆最后汇集成一支庞大的摩托车队。在寒冬腊月里,这支摩托车队风雨兼程,驶过泥泞,跨越大山,甚至在结满冰雪的山路上滑倒,什么都不能阻挠他们,骑乘1300多公里,只为回到贵州山区老家,给孩子在春节亲自穿上新衣……

它用画面无声地传递着“穿越千山万水,只为了年终的那个团圆”的情感信念,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观看者。

2017年1月25日,也就是除夕的前两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文件中专门提出,“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文件更明确提出实施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要“贯穿国民教育始终”。

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情感和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中综合性很强的一种文化形式。但是,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对过西方的节日乐此不疲,而对中国传统节日缺少了应有的温情与敬意,重视不够,认识不深,参与有限,而这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乃至社会教育的缺失都有很大的关系。中国传统节日对于中小学生“犹抱琵琶半遮面”,其独具的文化魅力还需“千呼万唤始出来”。如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追寻传统节日对于现代生活的文化意义,找到传统节日教育的现实进路,让青少年懂得并学会坚守民族文化之“根”,是中小学教育必须回答的课题。

亲近传统,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当前,零散的传统节日教育并不缺乏,但系统而深刻地开展传统节日教育的学校却很少。这一方面源于功利化的应试教育大环境下,教育者对传统节日教育的忽视乃至漠视,另一方面也与教育者自身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疏离不无关系。因此,要让学生亲近传统节日,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尊重传统、亲近传统,能够深刻挖掘和认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湖南师范大学蒋红斌教授梳理出了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和重阳节中的道德意蕴,并建议学校将传统节日蕴含的民族传统美德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管理結合起来。

其一,唤起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中国传统节日中,屈原是爱国教育的典范。他所体现的忠、义的精神,也成为爱国主义的一面旗帜。抓住三到五年级学生道德发展的关键期,适恰地结合这些节日组织相应的活动,让学生在连续不断地缅怀、瞻仰这些伟大人物的过程中既能寄托哀思,更可唤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其二,渗透孝敬长辈的人伦教育。“孝”为核心的人伦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都体现着孝道的文化与传承,每个节日都是培养学生孝行的良好契机。

其三,树立慎终追远的感恩意识。中国人民素有“饮水思源、慎终追远”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在小学阶段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节日特定的文化环境,如春节的贺年祝福,清明的扫墓祭祖,都表达着对亲朋好友、先祖的感恩之情,若能引导学生在切身参与中加强体验,无疑能培养他们慎终追远的感恩意识,促进感恩行为的发展。

其四,追求团圆美满的和睦教育。传统节日贵人伦、重亲情,是维系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情感纽带。除夕吃年夜饭、守岁祈福;端午节又称“女儿节”,妇女回娘家,女婿看望岳父母;中秋时家人共同赏月;重阳节注重孝敬长辈。学生参与其中,有助于改善当下人际关系冷漠的社会现象。

其五,培养强身健体的体育精神。清明、端午节都蕴含着强身健体的体育精神。清明适宜户外活动,北宋时期,就有水上竞标、拔河、蹴鞠等表演;端午节的赛龙舟习俗延续至今。

其六,激发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节日是日常生活的调节点,也是调节心理的精神慰问品。学生从小就应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乐观向上的态度,学校充分利用节日中蕴含的道德意蕴,让学生在回顾春节辞旧迎新的习俗,重阳登高——步步高升的韵味时,再次深入理解其蕴含的真谛,培养他们勇于进取的乐观情怀。

立足课堂渗透拓展,从生命和文化深处“感知节日”

不妨来感受《人民日报》报道这个场景。

“那么多传统节日都是农历日期,為什么单单清明节是阳历,每年不是4月4日,就是4月5日呢?”

课堂上,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民俗学家叶春生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话音刚落,底下的学生纷纷抬起头来,面面相觑,继而睁大眼睛,饶有兴致地看着老师,全场鸦雀无声。

“其实,清明原来不是一个节日,而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由于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因此在阳历中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叶春生娓娓道来。

学生听完,恍然大悟;还有人仍在咂摸,意犹未尽。

虽然这是高校教学的一个案例,但是对中小学开展中国传统节日教育也有启示意义。传统节日大多以自然节气的规律性变化为依托,融入了天人合一、神话故事、人物纪念等内容,与语文、历史、地理、数学、美术等众多学科都存在某种关联。因此,教师可以抓住教材中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内容,进行有机链接,设置能引发思考的问题,点燃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还可以在课后阅读材料、考试等环节补充拓展传统节日题材的内容,引导学生去探究节日背后的知识、情感和文化,从生命和文化的深处去感知传统节日的内涵和当下意义。这就需要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文化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水平。

构建主题活动课程,在参与体验中“学会过节”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王颖博士认为:“传统节日归根到底是实践性行为。今天要激发人们过节兴趣,就必须寻找传统节日中现代人(包括青少年)的需求点。”因此,传统节日教育应该了解学生真实需求,创设注重参与感和体验性的主题活动课程,让传统节日教育系统化、多样化、生动化。

比如,近年来浙江省义乌市教育系统制作下发40个传统节日、纪念日清单,梳理二十四节气和传统重要节日纪念日,通过学校教育活动,挖掘节日文化内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5年,山东省潍坊市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弘扬传统节日文化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以建立系统完善、家长参与的传统节日教育活动课程体系,增强中小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活动内容包括:

各中小学抓住传统节日的关键时间节点,立足实际,整合资源,遵循赋予时代内涵、注重实践探究、亲子互动体验、课内外相结合等原则,开发传统节日校本课程。

市教育局组织编写面向中小学生、家长、教师的传统节日读本,免费配发到各中小学校。

面向中小学征集传统节日的活动方案。内容包括活动目的、活动主题、活动计划、活动保障、活动评价等。

面向全市中小学教师开展传统节日资源包征集活动。内容包括PPT课件、微课程、课堂实录等。

潍坊市教育局还联合市文明办等有关部门对征集的活动成果进行集中展示、宣传、表彰,并在市政府教学成果奖中体现对学校、教师开展相关活动成果的肯定表彰。

2017年2月,陕西省宝鸡市教育局印发了《宝鸡市中小学2017年“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方案》。方案设计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七个主要传统节日的主题活动内容,指导各区县、学校按照传统节日的不同内涵和要求,突出“节日知识性、参与实效性、表现新颖性”的特点,设计恰当得体的文化活动,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引导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活动,营造热爱传统节日、热爱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

作家冯骥才认为,传统存在于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传统的携带者,要焕发传统文化的精华,可以借用多样方式,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亲近传统,让传统渐渐成为一种记忆、一种认同、一种情怀。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祁庆富指出,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情感最重要,只有有了文化情感才有文化认同。

中国的节日文化一直处于不断吸纳新文化元素和不断自我完善之中。对青少年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既需要做好节日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传承,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认同传统文化精神,也需要找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情感的新载体、新形式、新路径,引导学生做优秀传统文化的倡导者、参与者、传承者乃至新传统的创造者,真正让民族文化在他们心中深沉扎根、自觉践行。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