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模式下科技期刊出版创新

2017-04-04罗巧

科技传播 2017年1期
关键词:出版科技期刊互联网+

罗巧

摘 要 目的:探索“互联网+”模式下科技期刊创新出版方式。方法:对中国科技期刊的出版现状和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提出在“互联网+”模式下科技期刊的创新出版方式。结果:在相关政策支持下,科技期刊要借助互联网技术,通过多渠道协同发行,提高期刊增值服务,完善独立网站建设,构建专业集群化网络出版平台,加大复合型网络出版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促进科技期刊的出版方式创新。结论:“互联网+”模式为科技期刊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中国科技期刊必须加大与“互联网+”模式的深入融合。

关键词 “互联网+”;科技期刊;出版;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78-0007-04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同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1 ],这标志着我国从政府层面做出了全面促进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发展的行动要求。2015年3月31日,国家新闻广电总局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就如何推动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做出了总体要求和具体部署,《意见》要求:“立足传统出版,发挥内容优势,运用先进技术,走向网络空间,切实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实现出版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的共享融通,形成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机制[ 2 ]。”

创新是期刊发展永恒的主题,“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出现给科技期刊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在网络化、数字化、多媒体化的趋势下,科技期刊如何与“互联网+”模式深入融合,协同发展,是每一位出版人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互联网+出版”是一种经济发展新形态,其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将互联网与传统出版产业的相加,而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通过与传统出版产业的添加与联合,促进传统出版产业在互联网化的基础上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科技期刊是期刊出版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科学技术水平和促进科研发展的重要载体。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水平的迅猛发展以及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科技期刊出版方式正面臨着数字出版的冲击,“互联网+”模式下的科技期刊创新数字出版是大势所趋,如何在经济发展新形态下,立足传统出版,深入挖掘“互联网+出版”的技术优势,促进“互联网+”与科技期刊的创新融合发展是值得研讨的问题。

1 我国科技期刊出版现状与问题

1.1 出版模式单一,传播能力有限

目前,我国科技期刊出版模式多以传统纸质版期刊和电子版期刊出版为主。传统的纸质版期刊由于不便于携带、不利于检索等缺陷,其发行量不大,并且目前国际上已有部分科技期刊取消了纸质版期刊发行。而电子版期刊出版方式大多以将论文电子版单篇上传到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平台为主,这种出版模式仅仅是将电子版的论文在数据库中的单篇上传,其将不同文化特色期刊拆分为一篇篇独立的文献,期刊的整体策划、栏目特色、文化品味、编辑编委与读者作者的互动均无法体现,在一定程度上湮灭了不同特色科技期刊的个性化特征和期刊内涵,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出版。同时受各数据库相互竞争的影响,不同系列期刊刊出的论文并非在上述主要数据库中均有收录,例如,中华医学会的系列期刊是与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签订的独家授权,而中华预防医学会的系列期刊则是与中国知网签署的独家授权,这就导致中华医学会的系列期刊在中国知网上仅能检索到2007年以前的文献,如要检索2007年以后的文献则只能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检索,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论文的显示度和传播力。

1.2 网站建设能力不足,网络化利用程度较低

期刊网站是科技期刊在网络时代实现数字化出版的主要媒介,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或用户选择在网络上进行投稿或查阅下载自己所需要的文献,因此科技期刊的门户网站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设计良好的期刊网站应该是承载了所有与期刊有关的内容信息和媒体形式,是期刊内容信息发布、品牌推广和为读者、作者服务的综合平台[ 3 ],同时也是期刊个性化特征和期刊内涵的整体展现。2010年我国1 868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有1 105种期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占59.2%)[ 4 ];2012年我国81种医学核心期刊中有94%的期刊拥有独立网站[ 5 ]。2013年,中国科协1 056种科技期刊中只有812种期刊拥有自建网站(占76.9%)[6]。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网站建设率较高,但大部分科技期刊网站的主要功能多集中在在线办公系统、期刊信息介绍、期刊内容数字化、现刊和过刊目次发布等方面,多数期刊网站功能和内容不全,网站服务功能差距较大,在论文辅助信息(音频、视频)的发布、读者个性化文献定制、在线互动、行业信息发布、科研动态发布、英文网站和期刊在线经营等方面网络化程度较低。

1.3 开放存取程度较低

开放存取能最大程度的借助互联网优势,提高论文的访问量和显示度,扩大期刊的影响力。但目前由于我国期刊界对开放存取认可度不高,以及受版权和影响发行收入等因素限制,我国科技期刊开放存取程度较低。2010年1 868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仅有461种(占24.7%)期刊在自建网站上实现了开放存取;而在中国知网收录的1 094种医学期刊中,仅有85种(占国内医学领域期刊总数的8.0%)医学期刊实现了开放存取[7];2013年中国科协1 056种科技期刊中仅有364种期刊实施了开放存取[6];截至2014年6月11日,目前认知度最高的开放存取期刊文献检索系统瑞典隆德大学图书馆的开放获取期刊目录(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DOAJ)共收录了医学期刊17 329种,其中我国医学类期刊仅有41种(占0.24%)[ 8 ]。科技期刊开放存取运动已是大势所趋,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更快发展,开放存取将成为科技期刊出版的主流模式。

1.4 在线优先出版未引起足够重视

在线优先出版是指在纸质版期刊正式印刷发行前,将电子版单篇论文或期刊在互联网上的优先发表。该出版模式以单篇论文为单位,避免了后期印刷、装订、邮寄等环节,其正式出版速度通常比传统的印刷出版提前几周甚至几个月,能最大程度的缩短论文的出版时滞,为作者科研成果首发权的及时确认提供了最大保障。在线优先出版已成为科技期刊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目前国际上影响力较大的多家出版机构或数据库提供商都不同程度的实施了在线优先出版,但国内的在线优先出版尚处于起步阶段,2010年和2012年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分别先后启动了学术期刊优先出版数字平台,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期刊加入了优先出版的行列,但具体实施情况却不尽如人意,目前除少数期刊有正式推进外,大多数期刊都处于间断的优先出版或停滞状态。2013年,中国科协1 056种科技期刊中只有84种期刊实现了数字优先出版[6]。

1.5 发行方式传统,缺乏营销观念

期刊发行工作是影响期刊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节,但我国科技期刊由于在体制上大多是由科研院所、事业单位办刊,办刊经费多由主办单位或挂靠单位全额或部分拨款,因此普遍缺乏市场营销观念,在经营上大多存在重编辑轻市场、重制作轻发行、重宣传轻营销的传统弊端[9]。在期刊发行方面大多数仍然停留在纸质版期刊和电子版期刊的售卖模式,同时由于科技期刊专业性强、读者面窄,其印刷版发行量有限,并且近年来受网络媒体的冲击纸质版期刊发行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10];而期刊电子版售卖模式,则是由期刊与相关的平台运营商签订合作协议,由平台运营商每年支付一定的使用费用,其费用往往不足以体现期刊的实际价值。而对于广告方面的收入,由于大多数科技期刊出版单位人员有限,缺乏专门的市场营销人员,因此除个别期刊或在专业领域排名靠前的期刊有刊登广告外,大部分科技期刊在刊登广告方面都是被动的等待资源,因此广告收入微薄。

1.6 重复办刊现象严重,缺乏国际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业蓬勃发展,这是我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的根本体现,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我国期科技期刊重复办刊现象严重。以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为例,截至2014年,我国正式出版的期刊数有9 878种,其中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2014年版》的核心期刊數有1 983种(占20.07%),而在这1 983种核心期刊中仅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就有250种(占12.61%)[ 1 1 ]。虽然医学是一门较大的学科,但仅核心期刊数就有250种之多足以说明其中存在大量学科相似、专业重复的期刊,这在一定程度上势必会导致数量有限的优秀稿源被分散,办刊资源无法集中,从根本上削弱期刊核心竞争力,降低了期刊成长为中国甚至国际顶尖科技期刊的可能性。

2 “互联网+”模式下的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创新举措

快捷的传播速度,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和便捷的信息服务功能是“互联网+”模式下科技期刊出版的根本体现。“互联网+”模式下的出版创新要以内容为主角,以发展为目的,以创新为手段。通对将互联网与期刊出版的相互融合、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借助数字出版环保、高效、快速、方便、互动性强、信息存储量大、出版模式多样的优势,探索科技期刊创新发展的新格局。

2.1 完善制度建设,加大政策支持

“互联网+”模式下的科技期刊出版对于出版政策和管理制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出版政策和制度已不能适应当前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工作需要。这就需要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理顺“互联网+”模式下科技期刊出版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和制度,加快制定满足科技期刊数字出版需要的标准和规范,完善对数字版权的认定、使用和保护政策,加大对开放存取、公益性出版或者非盈利性出版方面的优惠补贴,推动数字出版的技术创新。同时要结合科技期刊以社会效益为主的特点,加大在政策和办刊经费上的支持力度,有意识的重点扶持一批国际化、数字化程度较高或有专业发展潜力的重点期刊。

2.2 合理运用新媒体,探索多渠道协同发行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科技期刊提供了更多的出版形式。科技期刊应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速度化、社交化、视频化、互动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快期刊的在线优先出版,加大论文的开放获取程度,树立新媒介时代的创新思维,拓宽并优化传播渠道[ 1 2 ],形成以印刷版、电子版、网络版三位一体的发行模式。科技期刊要加快对既往所有出版物的数字化处理,将传统的纸质出版物转化为数字出版物,建立期刊数据库,对数字化内容进行碎片化处理,按内容、图、表、知识要素等进行分割和标记,便于用户按需检索[ 1 3 ]。同时鼓励作者应用音频、视频、图片幻灯片、统计分析结果等附加材料的内容资源表现形式,将传统纸质期刊因版面限制不能呈现的论文扩展信息(如实验操作音频、视频资料,数据统计学分析操作步骤和结果,辅助图、表、病理图片等)生动化、丰富化。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微博、微信、QQ群、行业论坛和移动终端、二维码、智能手机App、域出版等多媒体传播形式,生产满足用户移动阅读、碎片化时间阅读、定制推送阅读的多样化、个性化阅读需求。同时要借助互联网平台加强与读者、作者的互动交流,主动收集反馈信息,在深入分析需求和阅读偏好的基础上,着力提高期刊内容质量,及时调整出版内容,既要做到出版的产品满足用户需求,又要在相互交流中吸引用户的参与与关注。

2.3 创新盈利模式,提高期刊增值服务

科技期刊要以社会效益为主,但同时也要兼顾经济效益。“互联网+”模式的出现为科技期刊创新盈利模式提供了多种可能,未来的互联网出版将不再局限于实体出版物单一模式的复制与销售,其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电子出版物的付费阅读、单篇下载、同类文献下载等多种组合形式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而实现数字版权的最大化和利润增值。未来的出版市场是以用户为主的市场,科技期刊要顺应时代变革,建立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营销观念,明确定位,积极开拓新举措,在现有出版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互联网出版的优势,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的,开展定制阅读、知识点阅读、移动阅读、推荐阅读、按需印刷等期刊增值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精准化、个性化的出版服务。

2.4 加强独立网站建设,打造专业化信息服务平台

信息化时代人们将更多的使用和依赖网络资源,虽然目前我國大多数科技期刊都拥有自己的独立网站,但在网站建设和运营方面仍然有所欠缺,大部分网站仅以采编系统和论文下载为主,没有充分发挥网站在提供专业化的信息服务方面的应有价值。因此,科技期刊应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加快和完善网站建设。在网站设计方面,应能充分体现期刊的文化和内涵;网站应该能够支持英文阅读,以促进期刊的国际阅读和传播;在网站栏目设置方面应丰富多样,设置一些多元化、实用性强的栏目,例如精品论文导读、最新科研动向、科研团队介绍、行业信息、在线教育、知识服务等栏目;同时网站要设置互动平台,通过与读者、作者、审稿专家的互动交流、学术对话,以及对学术热点、难点的研讨,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具有价值的科研方向,打造专业化的信息服务平台,以更好的发挥科技传播、信息交流和文化传承的作用。

2.5 互利共赢,构建专业集群化网络出版平台

协同发展才能形成合力,未来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如何最快捷的获取到最大量的专业信息是用户的根本要求。科技期刊要改变各自为营、各自发展的状态,整合力量,资源互补,加强联合,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加快构建专业集群化的网络出版平台。该平台要打破期刊所属不同系列、行业协会或主管、主办单位的隔阂,以行业为准入资质,力求最大化的集中本专业领域的所有期刊,以集中呈现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便捷服务。平台要以期刊网络出版为主,在平台栏目设置上除了设置期刊浏览、网络投稿、论文下载、在线咨询等基本栏目外,还可以通过推荐阅读、同类阅读、专家点评、下载排行、引用排行、最新论文等快速服务栏目来进一步的推广优秀论文。在论文投稿方面,要优化流程,使作者可以通过一次注册就能选择本平台的所有期刊进行投稿,这样即避免了作者重复注册,又可以从根本上杜绝一稿多投现象的出现。同时,平台可以提供存储空间,使用户通过在平台注册登陆后,其所有阅读、下载、收藏的论文都可以存储在网络平台其个人账户中,这样就能保证只要有网络,用户就可以随时随地的阅读论文。另外,在期刊出版栏目之外,平台还可以设置行业信息栏目,将行业的最新动态、学科发展、科研信息、领军人物、培训学习、人才招聘等内容进行集中发布,使用户通过该平台既能实现论文投稿又能第一时间获得行业领域的最新、最全的信息,即将平台打造为专业领域内资源丰富、检索方便、功能齐全的专业知识服务中心。

2.6 以人为本,加大复合型网路出版人才队伍建设

高素质、复合型的网络出版人才是科技期刊“互联网+”模式发展的根本保障,“互联网+”模式下的科技期刊从业人员应该是即掌握编辑出版知识,又兼具学科专业知识,并且能熟练运用互联网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各出版单位、行业协会、上级主管部门应该加快对复合型网路出版人才的队伍建设,着力制定网络出版人才培养规划,并且可以尝试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创新型企业联合开展网络出版人才培养,同时将网络出版知识学习纳入出版人员年度继续教育课程,加大对现有出版人员在数字出版、网络建设、技术研发、运营推广等方面的继续教育,打造一支与“互联网+”出版相适应的复合型网络出版人才队伍。

3 结论

学术讲究创新,科技期刊发展也需要创新,从传统的纸质期刊,到“互联网+”模式下的电子期刊,从邮局订阅到开放获取,科技期刊出版正面临着重大变革和发展契机。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未来的社会是信息化、电子化的社会,传统的纸质出版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依然存在,但依靠互联网技术的数字出版必将成为未来出版的主要形式。我国的科技期刊要抓住“互联网+”模式对科技期刊出版带来的机遇,紧密围绕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科技发展这一根本目的,转变思维模式,顺应时代发展,着眼未来,循序渐进,开拓创新,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完成蜕变、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EB/OL].(2015-07-05)[2016-10-23].http://cpc.people.com.cn/n/2015/0705/c64387-27255409.html.

[2]国家新闻广电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5-04-14)[2016-10-23].http://www.gjs.cn/Item. aspx?id=47461.

[3]胡政平.传统期刊网络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出版发行研究,2010(4):52-54.

[4]程维红,任胜利,路文如,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网站建设现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5):649-655.

[5]孙昌朋.国内医学期刊数字化出版的现在及分析[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2.

[6]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2014)[EB/OL].(2014-04-01)[2016-10-23].http://zt.cast. org.cn/n435777/n435799/n1105056/n1108914/ n15508388/15509206.html.

[7]尹达.我国医学领域开放存取型学术期刊传播效果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0):145-148,封3.

[8]谭贝加.中国医学期刊开放获取的现状及分析——以DOAJ收录期刊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9):1113-1120.

[9]胡家胜,张带荣.科技期刊发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编辑学报,2013,25(5):51-53.

[10]金东,游苏宁.医学科技期刊市场发行现状及提升对策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3):395-397.

[11]朱强,何峻,蔡蓉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12]蒋华林.“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传播渠道优化探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6):571-578.

[13]张军.大数据时代的出版创新[J].科技与出版,2015(6):103-105.

猜你喜欢

出版科技期刊互联网+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众筹出版是一种出版创新
民国时期老课本出版略探
玛丽·安·伊万斯小说在中国的出版与接受
从西方青年学者与翻译家看中国出版“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