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案管理在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及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2017-04-03广东省云浮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527300黄肖丽
广东省云浮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527300)黄肖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2015年接诊的49例新生儿重度窒息患者,应本次研究需要,依据抢救护理中所采取的救治方法不同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5例,胎龄32~39周,平均胎龄为(30.8±1.7)周;体质量为1600~3900g,平均体质量为(3178.6±162.4)g。对照组24例,胎龄31~40周,平均胎龄(31.2±1.9)周;体质量为1800~3700g,平均体质量为(3218.4±157.6)g,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清理呼吸道、确保血液循环、药物支持治疗、维持呼吸功能等传统复苏抢救护理。在此基础之上,观察组患儿实施预案管理抢救护理,将患儿体位摆正,及时将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吸出,维持呼吸道通畅,通过触觉刺激建立呼吸,对患儿的窒息情况进行快速、准确评估。采用气囊、面罩或气管插管的方式行正压通气治疗并监测氧饱和度。通过按摩患儿胸外维持血液循环。采取药物治疗与扩容治疗,为防止损伤黏膜,吸引时将压力控制在合适范围内,杜绝过大压力下行吸引操作,在吸引的同时对患儿心率进行密切监测与间断吸氧。拔管时考虑到再行气管插管治疗的两手准备[1]。对成功复苏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随时观察与监测。取患儿头高脚低位进行喂奶,为减少溢乳于每次喂养后轻拍患儿背部,对患儿的面色、呼吸、精神状态进行观察,将患儿是否发生呕吐、腹胀等情况作以详细记录,观察患儿大便颜色、次数、性状。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儿抢救成功率与复苏抢救前后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获得抢救成功的有2 3 例(92.0%),对照组获得抢救成功的有18例(75.0%),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抢救前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2.16±0.81)分,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2.27±0.77)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苏抢救后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8.41±2.74)分高于对照组(5.84±1.07)分,两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救治措施是否及时、准确、有效,逆转新生儿窒息病理与生理是开展抢救的本质,促进各器官功能代偿及时复苏是早期抢救的主要目标,患儿此时接受科学有效的抢救护理获得完全康复的机率较大。各脏器在晚期出现严重的器质性病变,此时即便患儿复苏成功也难以避免并发症与后遗症的发生,抑或是死亡、残疾。胎盘功能低下,胎头吸引术,臀位剖宫产术,继发性胎儿窘迫等因素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预案管理中提出加强产妇产前检查力度,对产妇的基础疾病进行了解,做到对胎盘、羊水、脐带等情况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预案管理要求人员、技术、抢救设备、抢救药品等均处在应急状态下,预先将相关抢救物资与人力资源、技术支持准备妥善,保证抢救工作顺利开展。为新出生发生窒息的患儿创造有利的救治环境,抢占最佳治疗时机,提高救治成功率。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护理中实施预案管理为抢救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科学指导,促使医护人员有条不紊,镇静自若以迅速、准确、有效的综合抢救护理措施救治新生儿,本文观察组复苏抢救成功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75.0%,由此反映预案管理在新生儿重度窒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患儿在短时间内获得成功救治,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