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旋氨氯地平对Ⅱ型糖尿病合并肾性高血压的疗效研究
2017-04-03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528000朱斌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528000)朱斌
1 治疗糖尿病肾性高血压的常用药概况
肾损害是Ⅱ型糖尿病最主要的合并症,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肾小球肾炎。由于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病,往往比其他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因此及时防治对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意义重大。
几乎任何糖尿病肾病均伴有高血压,在Ⅰ型糖尿病患者中肾性高血压与微量蛋白尿平行发生,而在Ⅱ型患者中则常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前出现。高血压加速糖尿病肾病的恶化,使尿蛋白的排除持续增加,所以有效降压可减少蛋白尿,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和肾功能不全。治疗Ⅱ型糖尿病肾性高血压的常用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拮抗剂、利尿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等。
ACEI的副作用主要有高钾血症、肾功能减退和干咳等。ARB忌用于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β受体拮抗剂和利尿剂因其潜在的糖脂代谢紊乱,不主张纳入一线用药。
研究证明,无论单用还是联用CCB均具有理想的降压效果,且对糖脂代谢及主要器官组织的血运无明显影响,较少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可长期应用,因此临床应用最为广泛。
左旋氨氯地平属于属长效的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抑制钙诱导的主动脉收缩作用是硝苯地平的2倍,与受体结合和解离速度较慢,因此药物作用出现迟但维持时间长,对血管平滑肌的选择作用也大于硝苯地平。
大量临床实践表明,不少降压药物在短期内具有较好效果,但一段时间过后其血压控制率的差异很大。但左旋氨氯地平有着作用时间长、效果好、平稳降压等优势。
2 氨氯地平与左旋氨氯地平的疗效对比
氨氯地平分为左旋和右旋两种同型异构体,仅左旋体可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平稳降压,保护靶器官,抑制新生的动脉粥样硬化,延缓斑块进展。右旋体无降压效果,并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将氨氯地平人工拆分后,左旋体的疗效增强,不良反应减少。
研究证实,每天服用5mg左旋氨氯地平达到的降压效果显著优于日剂量5mg的氨氯地平,且服用2.5mg左旋氨氯地平与5mg氨氯地平的降压效果相近;这说明同等剂量下左旋氨氯地平的降压效果为氨氯地平的2倍[1]。
此外左旋氨氯地平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情况显示ADR发生率仅为4%,显著低于消旋体,且不良反应可耐受,继续服药后症状缓解。由此可见,左旋氨氯地平以一半剂量便能达到与氨氯地平相同的疗效,且不良症状更少。
3 氨氯地平与左旋氨氯地平的药物不良反应对比
左旋氨氯地平因去掉了没有治疗作用且引起较多不良反应的右旋体,提髙了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2]。有临床研究显示,虽然左旋氨氯地平和氨氯地平均没有因严重不良反应而退出治疗的病例,但氨氯地平组的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疲劳、脚踝水肿等不良反应,而左旋氨氯地平组的不良反应则较少。
有研究结果显示,在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经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后出现头晕的患者4例,轻微头痛的患者2例,继续服药后症状消失,且产生的不良反应并没有对疗效造成影响[3]。
4 左旋氨氯地平对Ⅱ型糖尿病合并肾性高血压的疗效研究
左旋氨氯地平的生物活性是右旋体的1000倍,消旋体的2倍。作用机制如下:①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阻止血小板聚集,平稳扩张血管,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保护血管,改善心肌供氧。②对心肌与平滑肌细胞外Ca2+产生阻滞,然后经过膜通道进入细胞,舒张血管平滑肌,有效降低血压,尤其是收缩压和脉压。③有较高的血管亲和力,能有效抑制肾小球基底膜增生,减少24h尿蛋白,增加肾小球滤过率。④减轻血管紧张素Ⅱ与肾上腺素受体的缩血管效应,从而降低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
综上所述,左旋氨氯地平能改善Ⅱ型糖尿病合并肾性高血压的降压质量,持续有效地控制24h血压,降低血压变异,阻遏清晨血压的急骤上升,有助于血压正常昼夜节律的恢复。左旋氨氯地平还能减轻肾损害,保护靶器官,可作为肾性高血压的首选药物之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且可耐受,因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