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发展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四川向农业强省跨越

2017-04-03涂建华四川省农业厅四川成都610041

四川农业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融合农业

涂建华(四川省农业厅,四川 成都 610041)

绿色发展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四川向农业强省跨越

涂建华

(四川省农业厅,四川 成都 610041)

四川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尤其是2008年以来,通过思想大解放,发展现代农业的思想更加统一,发展理念不断创新,指导现代农业实践蹄疾步稳、成果累累,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农业大省地位更加巩固,农业生产保供、助农增收、绿色生态的功能更加健全,经济“压舱石”的地位更加显著,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征程已经扬帆起航。

现代农业;农业强省;跨越发展

1 四川省现代农业发展成效及历程

1.1 近年来取得的显著成效

2008年,四川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奋力推进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2009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川府发〔2009〕21号),全省大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经过近9年的努力,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1.1.1 建成了一批大基地,优势产业集聚发展 到2016年底,全省建成了现代农业万亩亿元示范区1100个,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66.67万hm2,建设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63个,国家基础母牛扩群县25个,省级肉牛肉羊标准化生产基地县50个,畜禽标准化养殖场23354个,年出栏5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达到69.5%。全省基本形成了川西40万hm2“稻菜”轮作产业带、盆周山区33.33万hm2茶叶产业带、长江上中游33.33万hm2优质柑橘产业带,龙门山脉6.67万hm2优质猕猴桃、川中6.67万hm2柠檬、攀西3.33万hm2芒果、会理2万hm2石榴、盐源2万hm2苹果等特色产业集中区,以及四川盆地优质生猪、盆周山区优质肉牛羊、川西优质奶牛蛋禽、川中优势禽兔、川西北优质牦牛绵羊和冷水鱼等优势主产区不断壮大。

1.1.2 培育了一批大产业,农业大省地位巩固提升 与2009年相比,我省粮食产量增长9.0%、连续9年稳产增产,油菜籽产量增长21%、连续15年创历史新高,茶叶产量增长60%,蔬菜产量增长31%,肉、蛋、奶、水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7%、17%、8%和39%。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在全国位次大幅提升,油菜、马铃薯、生猪、兔、水禽、蜂群生产和稻田养鱼、休闲农业居全国第1位,蚕桑、果桑分别居全国第2位和第1位,茶叶面积和产量跃升全国第4位、综合产值居全国第2位,蔬菜面积居全国第5位,水果面积居第8位,中药材、牛羊、禽类生产居全国前列,四川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供给基地。

1.1.3 打造了一批大品牌,农产品竞争力明显增强 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申报,目前,全省有效期内的 “三品一标”农产品达5136个,居全国前列、西部第一。深入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战略,在做大做强“广元七绝”、“大凉山”、“圣洁甘孜”、“峨眉山茶”、“蒙顶山茶”等区域品牌和竹叶青、吉香居、可士可、通威集团、新希望集团等企业品牌的同时,打造了“天府龙芽”、“四川泡菜”等省级区域大品牌,产业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推动四川农业进入品牌农业发展的快车道。

1.1.4 开拓了一批大市场,“川字号”农产品健步走出四川 连续举办了七届菜博会、八届泡菜展销会、五届茶博会等专业展会,打造了四川农业展会品牌;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每年组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营销大户等参加西博会、农交会、北京和上海展销周、台湾行、日韩行、德国行、俄罗斯行等国内外大型展销活动,持续加大“川字号”农产品品牌推介和展示展销力度,拓展了“北上广”市场,开拓了“港澳台”及国际市场。建成了一批区域性批发市场和产地批发市场,彭州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建成全国唯一国家级蔬菜批发市场。依托四川农业信息网、麦味网、中药材天地网、淘宝、京东等门户网站,创新营销方式,促进了农产品电子商务较快发展。

1.2 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历程

1.2.1 第一阶段: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2009~2011年) 2008年,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奋力推进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厅党组提出了“三个跨越”的目标,即种植业大省向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强省跨越、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在全省全厅统一了思想,争取省委省政府重视,我省最终确定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推进我省现代农业发展。2009年,省政府召开了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启动会议,出台《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川府发〔2009〕21号),确定了第一轮60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培育县和40个现代畜牧业重点县,以省政府名义分产业召开专题会议,明确了发展目标和发展举措。2010年,省政府在广安召开的全省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产业基地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实施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并设立了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项目专项资金,同时,明确整合新村建设、金土地工程、农田水利建设、扶贫开发等涉农项目资金,统筹、合力、整体推进现代农业发展。2011年,农业部启动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同年,省政府启动实施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计划“十二五”期间建设1000个现代农业万亩亿元示范区,每个示范区产值达到1亿元,带动千万农民增收。

第一阶段建设重点:围绕做大做强区域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以建设田网、路网、水网、电网四网配套和现代种养设施设备完善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为重点,集中规划连片建设,成片成带推进,从千亩核心示范区到万亩示范区,推广优新品种,开展标准化种养示范,不断优化区域布局,探索规模化生产经营管理的体制机制。

1.2.2 第二阶段:建管并重突出特色,围绕“四大”加快提升综合效益(2012~2015年) 该阶段省政府出台了系列配套文件,提出了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围绕建设大基地、培育大产业、打造品牌、开拓大市场“四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在2013年,按照省政府要求,农业厅制定了《“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规划》,规划到2015年建成66.67万hm2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同年底,省政府总结了第一轮现代农业、畜牧业重点县建设成效和经验,启动了第二轮60个现代农业重点县和40个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持续强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2012~2015年这4年间,我省先后成功创建了成都市、南充市、广安区等1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覆盖40个县(市、区),数量居西部第一;完成了两轮现代农业、畜牧业重点县建设,建成了1100个现代农业万亩亿元示范区,66.67万hm2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培育了一批现代农业畜牧业强县、强市。

第二阶段建设重点:围绕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以建设大基地、培育大产业、打造大品牌、开拓大市场“四大”为重点,突出优势发挥特色,因地制宜加快做大做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进一步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向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发展,大力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发展产后商品化处理和初加工,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加大品牌宣传和市场开拓,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提高产业综合效益。

1.2.3 第三阶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产业融合实现绿色发展(2016年起) 2015年7月,国务院在四川召开全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现场会,出台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国办发〔2015〕59号),同年10月,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5〕50号),拉开了全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帷幕。十八届五中全会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号角嘹亮。2016年5月,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扎实推进新一轮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重点县建设的意见》(川府发〔2016〕23号)文件,并在广安召开了全省深化现代农业林业建设工作会议,充分肯定了前两轮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建设成效,全面启动了现代农业示范市县和第三轮现代农业重点县、畜牧业重点县建设,明确提出努力打造一批“全国一流、西部领先”的现代农业示范市县,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要求。特别是省委十届八次、九次全会后,绿色发展、融合发展、转型发展要求和目标更加清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助推脱贫攻坚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要求更加迫切。

第三阶段建设重点:按照省委十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围绕“十三五”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目标,结合2016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和2016年10月《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58号)等要求,我省现代农业发展要围绕“绿色发展、融合发展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着力在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协调、产加销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上突破,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三大体系”,建成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幅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

2 以绿色发展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指导,切实提高农业发展质量与效益

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需求侧升级了,供给侧没有跟上,需求侧与供给侧的升级不对等、不同步。中央提出“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对于农业而言,就是“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去库存、补短板、降成本“,重在补短板。农业的“补短板”必须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在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绿色发展、深入扎实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要推动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必须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数量质量并重、效益生态优先,围绕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坚持种养结合生态循环。

2.1 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效益并重

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我省自然、地理等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做大做强优质粮油、果蔬、茶叶、中药材、生猪、草食牲畜、淡水养殖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提高优质、安全、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供给能力,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一是要在大生产、大流通格局加速形成背景下进行改革,我们提供的产品,比如冬春蔬菜、石榴、柑橘、猕猴桃,以往是供不应求的,但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尤其是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加剧,要着重思考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占领和拓展市场。二是要在深入分析市场需求和国际国内生产形势下,目前,我省农产品多以初级产品为主,精深加工产品少,大路货多、品牌产品少,经清理分级包装预冷等采后商品化处理销售的产品少、商品率低,销售渠道窄,产业质量效益不高,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要着重思考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有效供给,满足消费升级需求。三是要在全产业链、全业态、大体系、大服务发展趋势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有可为,各个地区、各个产业必须要在指导思想上,从全国、全世界消费市场、消费趋势认识高度上,融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绿色发展的意识,要着重在质量效益上下功夫,切实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

2.2 围绕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坚持种养结合循环发展

长期以来农业以追求产量不遗余力,种满种尽是口头禅,只要增产万事大吉,这在当时是正确的,但这个观念长期在农业干部中抓得很紧,农业系统要来个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一是要树立大农业观。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养殖业结构和农业内部结构,以满足消费需求为目标,调优、调高、调精产业结构,使种植业与养殖业、生产布局与市场需求更加匹配。二是要树立大食物观。要合理开发利用各类农业资源,不断改良品种,发展优质农产品、专用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增加优质粮油,丰富园艺产品、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等“菜篮子”产品。三是要树立大生态观。围绕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区域生态功能,发展种养循环和替代产业、绿色经济,实现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

当前,可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第一,种养结合种养配套。种植业、养殖业要合理布局、协调发展,要尊重自然,遵从科学原理,注重种地与养地的平衡,保护和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发挥生态屏障、生态涵养、生态修复等功能。第二,推动“一控两减三基本”。推广节肥、节药、节水和清洁生产技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进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通过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确保到2020年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第三,保护耕地提升地力。耕地的保护要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保护来落实和体现。要划定和保护永久性基本农田,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落地到户、上图入库、信息共享。要分区域开展退化耕地综合治理、污染耕地阻控修复、耕地质量监测等建设,开展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要大力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广多种粮经复合、种养循环模式,注重土壤肥力保护提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

3 以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为重点,不断强化农业发展基础和支撑

“十三五”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就要把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作为建设重点,以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为支撑,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核心,整体推进,率先突破。

3.1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通过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会展农业、观光农业、科普农业等新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协调、产加销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接二连三”、“隔二连三”等方式,促进农业产业组合型、集群化发展,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3.1.1 调整结构优化布局 要用现代农业的理念、思路和方法,传承和发扬传统农业的精华。种养合理布局,种养融合。比如,600hm2柠檬,需要多少有机肥,需要配套多少养殖场,需要承载多少的饲草供应。同理,一个上万头的养殖场,要产生多少畜禽粪污,需要多少种植业来消纳,种养殖场又如何布局等问题。

3.1.2 突出优势特色主导产业 立足资源禀赋、优势特色和产业基础,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要特别注重现代科技在农业的大规模应用,促进农业向高产高效农业、特色精品农业发展,在扩大优质高端品牌农产品生产供应的同时,蕴含和培育关联新业态新产业,努力形成农业高端产业。

3.1.3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要从品种、技术、加工、休闲、品牌、市场等方面着力,在现有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基础上,大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要围绕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在规划上、设计上,努力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做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1.4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 能够发展绿色、有机的,要大力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票否决制,达到97%以上。要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

3.1.5 打造农产品品牌 举全省之力推介四川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粮、油、茶、果、菜、药、肉、蛋、奶、渔等每一类都有1~2个,在品牌质量、生产示范、技术创新、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上有代表性的产品品牌。

3.2 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转变农业要素投入方式,推进农业发展从拼资源、拼消耗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不断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农业发展依靠人力畜力、“靠天吃饭”的局面。

3.2.1 建设高标准生态农田、绿色农田 要在打基础、强科技、保安全、可持续上先行,促进高标准农田绿色转型,推广应用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在提高地力的同时,适应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的生产需要。

3.2.2 强化物质技术装备 用现代设施、装备、技术手段武装农业,发展绿色生产,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尤其是在劳动力紧缺和生产成本持续上升的情况下,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3.2.3 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 信息技术是改造传统农业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农业现代化重要抓手。要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四个方面加大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改造,发展智慧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

3.2.4 加强科技创新强化科技支撑 大力推动优新品种和节本增效新技术的研发,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商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发展。

3.3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培育规模化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加快构建职业农民队伍,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促进不同主体之间的联合与协作,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要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完善新型经营主体扶持政策,探索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4 以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建设为载体,深入推进融合发展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集中打造一批基地生产水平高、种养结合紧密、景区化设施完善、产地初加工能力强、社会化服务水平高、“互联网+”应用广、产品销售有品牌、体制机制完善、利益联结紧密、社会资本参与、金融支持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是“十三五”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4.1 创新融合发展多种模式

首先是农业内部种养融合发展。一方面养殖业要由大型集中化向中小型分散化发展,与种植业的适度规模发展相匹配,根据养殖规模配套发展种植基地。另一方面根据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产业特点等条件,在种植业集中生产区、有机肥需求量大的蔬菜、水果等基地配套建设养殖场,实现以种定养、以养促种,养殖规模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对已建成的大型规模化养殖场,要研究政府补贴机制,大力推行废弃物处理 PPP模式,打通畜禽废弃物就近还田利用的通道。其次是一二三产业深度互动融合。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围绕主导产业,立足产业园区,在做好种养循环、种养融合的前提下,不断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支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探索一二产联动融合、一三产互动融合、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模式。雅安市名山区的牛碾坪万亩生态观光茶园,突出一产和三产融合,农旅深度融合,已经推动整个名山区形成了全域茶旅游,茶区全域美化、景区化、休闲农业设施化。眉山市东坡区中国泡菜城,是集聚了数十家泡菜龙头企业的农产品加工园区,泡菜产值150亿元,在配套建设标准化泡菜原料基地的同时,配套有泡菜研究院、泡菜中心、泡菜博物馆,还有泡菜风情一条街,成功举办了八届中国泡菜展销会,是产加销服一条龙、农工贸旅一体化发展,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的示范园区。

4.2 培育融合发展多元化主体

4.2.1 强化家庭农场和新型农民的基础作用 调动广大传统农户的积极性,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开展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认证制度,以农业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建设一支全产业链、全业态、全能化的人才队伍,增强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使家庭农场真正成为融合发展主体。

4.2.2 发挥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支持通过资金注入、品牌运作、技术输出、管理输出和兼并重组等方式,建立大型现代农业企业和集团。开展农民合作社创新试点,引导发展农民合作联合社。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与专合社、产业基地深度合作,强化主业、培育核心竞争力,优化经营管理方式,建设产业融合示范园区,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业,示范推动和引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3 建立融合发展多形式紧密利益联结机制

4.3.1 建立直接受益利益联结机制 引导农业企业与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形成稳定购销关系,稳定农业生产发展。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

4.3.2 建立股份合作受益利益联结机制 积极推广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探索以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的股份合作社、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利润分配机制。支持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建立“产值分成”“寄托生产”“资产入股”等企业、村集体及农民多方利益联结新模式。

4.3.3 建立综合受益利益联结机制 引导工商企业发挥自身优势,辐射带动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管理水平。鼓励各地建立农业共营制、“保底+回购”、“按股分红+务工收入”、“按资分红+二次返利”等多种机制。

回顾四川农业走过的短短8年时间,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根本原因在于坚持了党的领导,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坚持了解放和发展农业农村生产力,始终坚持了发展依靠人民,始终坚持了发展为了人民,锐意进取,扎实工作,走出了一条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四川农业发展到今天,站在了中国经济的关键节点、中国农业转型升级的历史节点上,放眼未来,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主动把农业工作融入到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进行谋划,围绕“全国一流、西部领先”的目标,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进程中,努力实现四川现代农业新跨越,谱写新时代四川农业发展新篇章,为全省实现“两个跨越”奋斗目标、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而努力奋斗。

2016-11-19

涂建华(1957.10-),男,四川省农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长期从事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四川农耕文化等方面的管理与研究。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融合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融合菜
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