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卧云铺村传统村落旅游竞争力提升路径
2017-04-03逯海勇胡海燕刘海艳
逯海勇,胡海燕,苗 蕾,刘海艳,周 波
山东农业大学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莱芜市卧云铺村传统村落旅游竞争力提升路径
逯海勇,胡海燕*,苗 蕾,刘海艳,周 波
山东农业大学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传统村落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新型业态,其适当的开展对解决欠发达地区乡村经济的发展创新能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以莱芜市卧云铺村为例,从传统村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卧云铺村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发展旅游对传统村落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传统村落旅游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最后从乡土文化、基础设施、行业管理、特色品牌和传统工艺几个方面总结出提升传统村落旅游竞争力的路径,以期对传统村落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传统村落;旅游资源;竞争力;提升
1 卧云铺村概况
卧云铺村位于莱芜市茶业口镇政府东北9 km处。东北两面与淄博山区接壤,西北与章丘毗连,著名的齐长城遗迹沿村落山顶至西向东蜿蜒而过。明朝嘉靖年间,王姓由河北枣强县迁此建村,继而刘、张、李、闫等姓先后落村居住。因该村地势较高,常被云雾覆盖,故而得名卧云铺。卧云铺村历史文化悠久,遗产资源丰富,至今保存了相对完整的村落格局及原始建筑风貌。2014年被列入省级传统村落名录。
卧云铺全村144户,419口人,耕地570亩。由于从事传统农业生产收入较低,居民大多选择外出发展,导致出现一定程度的空巢化。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卧云铺村被列入省级传统村落名录,省及地方政府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村落保护。于今,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宏观形势及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仅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增强了,而且一些外出人员也选择返乡创业与就业。当前,地方政府已将卧云铺村、逯家岭村、上法山村、中法山村、下法山村沿齐长城线的五个村落建设成了文化旅游特色村,“一线五村”项目属于莱芜雪野旅游区,总规划面积33.8 km2。分为近、中、远三期,十年内建设完成,预备打造集旅游、观光、度假、体验、娱乐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
2 旅游对传统村落带来的影响
旅游能给村落风貌带来良好的发展: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基础设施改善,脏乱差的环境得以整治,濒危建筑得以修复,村落风貌得以维护。但是旅游也会给村落风貌带来负面影响:新建公共设施增多,对村落原始风貌造成破坏,对村落固有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造成冲击,对村落进行过度开发,造成建设性破环等等。Mbaiwa JE(2011)发现,旅游发展提高了当地的经济收入,村民建设现代化的房子,降低了对传统生活用品的需求,使村落传统生活方式受到影响。赖安和谷惠敏(Ryan&Gu)曾指出:旅游需要对一些负面影响负责,比如过度拥挤造成自然环境的退化,威胁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同时对当地居民也有潜在的负面影响,比如噪音、交通拥堵、垃圾增多、污水处理等,并且对当地传统习惯和文化带来挑战。自卧云铺村发展旅游以来,每年都有不少游客前来观光,这不仅增加了当地的财政收入,而且还带动了当地各项旅游产业的发展。但另一问题也随之沓来,那就是政府、投资者、旅游者以及居民等各方利益主体间的博弈也随之凸显,利益主体的“博弈”拉大了居民收入差距,收入结构逐渐“极化”,而利益主体者并没有得到旅游带来的利益[1]。调研显示,目前卧云铺村仅有几家开展农家乐的农户受益,大部分居民收入仍没有得到改善。传统村落旅游品质提升与各方利益主体之间收入平衡问题仍难处理,简单粗放型的模式显然不能引导传统村落旅游向良性轨道上发展。
3 影响传统村落旅游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分析
3.1 卧云铺村旅游资源分析
3.1.1 历史文化资源 卧云铺村虽然人口不多,但村落却有着近五百年的历史,村中石屋、石碾、石桥、石阶、石巷,像是在诉说着沉寂数百年的山村历史;村内古井常年水质清澈,方便居民饮用;村内立有几块禁赌碑,过去这里曾是齐鲁两界的交通要道,来往商人很多。光绪年间,村中曾设赌场,方圆几公里外的赌徒常集结于此,三五成伙、昼夜聚赌,时常发生口角,甚至刀棍相加,致死人命。为扶正压邪,全村合议取缔赌场,并于光绪十一年立碑警示村民永不沾赌。这里还是著名的革命教育基地,抗战时期,卧云铺村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敌后根据地”,战地报社《泰安时报》曾在这里驻扎两年。
3.1.2 传统民居资源 受地理环境、资源条件和历史文化的影响,卧云铺村传统民居具有强烈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地域特色。该地民居因势而建,错落有致,鳞次栉比。这些民居多为上百年历史的石头房,建筑基础、墙体、大小构件都以石材建造,仿佛从地上直接长出,浑然一体。放眼望去犹如一座石头城堡,不仅房屋是石头的,畜棚是石头的,就连普通日常器具也都是石制的。据不完全统计,村内现有十几处明清时代的院落保存较好,如村内老街两旁的王家大院、刘家大院、李家大院、张家大院等保存较为完整,这些院落多呈正方形,规模较大,布局灵活,且多为两层,上边住人,下面饲养牲畜或做储藏,为北方典型的合院形式。
3.1.3 乡村特产资源 卧云铺村四周群山环抱,地理位置独特,特产资源丰富。该地生产的高山小米、白玉米等农作物采用土杂肥施肥,绿色无污染,且昼夜温差大、生长期长、营养价值高;红椿芽是当地有名的特色产品。由于村居海拔较高,气候凉爽,土壤呈酸性等条件,这里的椿芽颜色红嫩,香味浓郁,耐储存,营养价值丰富。另外,村内还有灯笼柿饼、野生山药、黑山羊,香甜可口的小樱桃,味道特别的手工煎饼、浆豆腐等,每样都是独一无二的有机食品。
3.1.4 民俗民风资源 民俗是创造于民间而又传承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袭的传承性行为和思想意识,它往往浓缩了一个地区的历史传统,比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更容易形成特色[2]。作为历史文化悠久的传统村落,民俗民风更能代表村落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精神世界。卧云铺村虽地处偏僻,但居民精神生活颇为丰富,早在一百多年前就组建业余剧团,请来科班人员教唱“莱芜梆子”。至今古装道具保存尚好,每年的六月六村里都会扎台唱戏,锣鼓一响,“莱芜梆子”就会唱响山村。这种地方戏成了乡村居民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活动,也是游客体验乡村文化艺术最直接的方式。
3.2 区位与交通因素分析
卧云铺村坐落在齐长城脚下,处于群山环抱、绿树掩映之中,周围山脉逶迤连绵,山势险峻,山顶有云摩台、霹雳尖两座山峰,海拔都在840多m,有较好的自然生态环境[3]。过去这里曾经是齐鲁古商道,是鲁国通往齐国的重要地带,来往商人较多。优越的区位条件使卧云铺村不但成了莱芜市北部山区旅游形象品牌的标志,同时也成了莱芜市雪野旅游区著名的风景区。为了打造卧云铺景区旅游综合体,当地政府已修建了“一线五村”的长7 km、宽6 m的混凝土道路,保证了机动车村村畅通,现已全部完成通车,沿线新建了部分公共建筑场所,如停车场、公共卫生间等,道路景观和风景点建设已基本就绪,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3.3 经济条件因素分析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环境,为卧云铺传统村落旅游发展带来了机遇。当地政府积极争取专项资金,专门聘请台湾乡村旅游协会为该项目作整体规划,并将此定位为“鲁中山区原居民农耕文化活态博物园”。目前,卧云铺景区项目的建设资金主要是来自省、市各级政府部门。莱芜市交通、文化、水利、林业等十多个市直部门在项目资金方面也提出了对口支持。省旅游发展委等17个省直部门专门“量身定制”支持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市建设,卧云铺景区项目作为对口支持项目入选其中。
针对旅游市场的机遇和挑战,当地政府提出了把卧云铺建设成为“高端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目前经过近两年精心打造,已初步建成集采摘、休闲、农家乐、农业观光、健康养生于一体的特色精品旅游路线,赏田园景、住农家院、品农家菜、温农耕乐已成为众多市民休闲娱乐的首选。
3.4 旅游需求因素分析
近年来,莱芜市国内外游客数一直稳步增长。自2015年3月莱芜市被省政府列为“山东省全域乡村旅游发展试点市”后,莱芜乡村旅游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旅游接待游客超过600万人,接近全市接待游客总量的2/3,乡村旅游收入达到27亿元,增幅超过30%,占全市旅游消费总额的比重达到50%,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初步显现。如隶属于雪野旅游区的房干村,因自然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高达97%以上,被誉为“绿色天堂”、“山区明珠”和“中华生态第一村”。该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目前,房干村已成为生态乡村旅游的绝佳目的地,年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而同属于雪野旅游区的卧云铺景区,完全可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发挥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为地方整体经济的提升再创辉煌。
3.5 旅游接待能力因素分析
乡村旅游的接待服务体系由两个方面因素构成,一是硬件设施,二是软性服务;硬件设施是构成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也是最能影响乡村旅游者旅游体验的设施。硬件设施体系主要包括旅游交通设施、接待服务设施、乡村环卫设施和信息服务设施。就目前卧云铺景区的发展来看,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有较大改善,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村内缺少导览标识系统;游客住宿问题还没有解决;娱乐、购物、通讯网络、ATM机、救护系统等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景区内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到位。在此情况下,应着力改善村落整体设施,而不是仅仅满足游客低层次的旅游需求,以域内整体建设带动整个景区内的传统村落发展,完善并提升域内品牌形象。
4 卧云铺村旅游竞争力提升策略
4.1 提升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乡土文化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保护工作是一项不可逆的过程。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实现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其旅游发展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现许多传统村落旅游仅局限在某些低层次的旅游需求上,用短暂刺激经济的办法来损害传统村落的内核,放弃了传统村落的核心价值追求,无疑偏离了传统村落的价值主题。传统村落旅游应以传播和发挥文化价值为出发点,以乡土教育为重要内容,通过重启村落内源发展动力,再建村落文化共同体,传承延续优秀文化[4]。卧云铺村发展旅游首先要围绕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民风民俗等在内的文化血脉展开,这是传统村落发展旅游不能离开的根基。如体现当地传统耕种方式的梯田文化、体现当地民俗艺术的“莱芜梆子”等;其次要充分发挥好传统民居修复的再利用,向游客展现山区石屋的农家风貌,为游客营造“第二个家”的温馨感觉;第三要强调当地村民的参与性,村民是展示乡土文化的主体,村委应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在文化遗产和乡土特色的围护、旅游发展决策方面献计献策。此外应恢复传统民俗礼节、民间节庆和其他民俗活动,定期举办文体活动。组织专家学者开展对村落历史文化整理,留存乡村记忆,提升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
4.2 提升设计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目前村内在整体规划、公共设施及其分布存在规划不合理、配套不全、部分设施简陋等问题。例如,村内民居布局较为分散,没有给游客规划游览所需的游览线路;民居坍塌严重,部分墙体出现裂缝,整体倾斜,给游客带来安全隐患;新开设的“农家乐”的悬挂招牌与村落风貌不协调;村内缺乏道路指引牌以及景点形象介绍;文体、卫生和医疗等设施严重不足,缺少相应公共活动场地和健身娱乐设施;供电设施老旧,排水、通讯、燃气、供暖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村内道路横断面较窄,缺少应有的逃生通道、疏散场地和消防设施用地等;市政环卫设施不配套,生活污水随处排放,环境质量较差。因此,对村内规划和配套设施进行整合就显得非常必要。在基础设施方面,可根据村落空间格局,在延续道路肌理的前提下,依据总体规划完善村庄内部的道路系统,配套完善给水排水、电力电讯、燃气供热和环卫环保等村庄公用设施。从旅客安全角度及实际需求考虑,对坍塌的民居进行加固和修缮,对村内游客游览线路做科学合理规划,同时还要对影响村貌的广告牌进行整治,并根据当地环境增设道路指引牌、景点介绍等;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通过改建和增设服务中心、停车场、公共卫生间、幼儿园、卫生站和戏曲广场等,以方便居民使用的良好可达性,使现代化生活设施能适应居民的生活需求[5],从而实现居民与游客共享的完善的公共设施体系,提升传统村落旅游的支撑力。
4.3 提升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
传统村落发展旅游要依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当地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明确责任,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或条例,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体系,对传统村落旅游的规划审批与经营管理进行规范和监督,引导其逐步走向行业自律管理[6]。居民在申办“农家乐”时必须四证齐全,如卫生许可证、安全许可证、从业人员岗前培训证、经营许可证等。对已经建设的“农家乐”、停车场、公共卫生间等服务设施应加强监管力度,可从安全标准、卫生标准、综合管理、接待设施、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和等级划分,对不符合标准的设施应予以摘牌或重新整治。在不破坏原居民日常生活的前提下,可开发适量的家庭旅馆,以保证开展旅游的硬件需求,并积极改善住宿、饮食等接待条件,如室内居住标准要达到城市水平,特别是卧室寝具和卫浴设施应达到相应的标准,居民在经营过程中既要有农民的质朴热情,也要有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星级服务水平。
4.4 提升民居资源以及特色产品的竞争力
卧云铺民居建筑以石砌筑,就地取材,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铸就了独特的人文景观,这种人文景观和原始生态的自然景观的结合,正是传统村落发展旅游的独特优势所在。石头是卧云铺村开展旅游不可复制的资源,因此,规划时可扬长避短,紧紧围绕石头文化,发展以“石头”为主题的乡村旅游,通过策划组织丰富多彩的石头主题活动,将村内现有的旅游资源串联,形成完整的石头村旅游生态链[7]。此外,村内其他优势资源也需重新整合,如村内特有的绿色食品红椿芽,鲜甜可口的灯笼柿饼、小樱桃,以及味道浓郁的手工煎饼等地方特产,这些产品通过简单加工或外观包装就可成为旅游者喜爱的旅游商品;也可开展多种多样的民俗与节庆活动,开展节日游、民俗游、寻根游、体验游等;还可依照乡村自然美色开展生态游、观光游、养生游、农事体验游等,使传统村落真正体现出地方特色,真正达到“一村一品”、“一村一色”、“一地一景”的总体规划要求。
4.5 对当地传统手工艺进行保护
传统手工艺是乡村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传承不辍的造物文脉,当前要在文化传承和产业创新中使之焕发新的生机。对传统村落进行传统手工艺资源梳理、记录和研究,能有效补济当前村落空巢化的现象,能使部分打工者返乡就业,享受家庭团聚、有家乡的归属感。发展传统手工艺,也能使村民回乡有了职业、有了作坊、有了市场,村民增收致富有了实惠,民生主体得到回升。根据卧云铺村实际情况,可因地制宜发展传统手工艺,鼓励居民从事传统手工艺劳作,以家庭作坊为主体,成立农村手艺生产合作社,并享受国家公平贸易优惠政策,提高居民对传承传统手艺的信心与自豪感。另外,村落保护需要恢复传统技艺,可聘请当地老工匠开展对传统技艺人才的培训,对传统营造技艺进行抢救式的保护,使濒临灭亡的传统技艺得到传承和延续。
5 结语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使卧云铺村具有巨大的旅游价值及市场潜力,对其进行旅游资源的整合已成为解决当地乡村经济发展创新的主要途径。可以想象,随着旅游业的开展,未来卧云铺村在经济上将会得到较大的提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传统村落发展旅游仍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尚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如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的投资动力不足,给后期经济促进带来较大阻碍;旅游发展过程中涉及用地问题和遗产保护等敏感问题依然存在;传统村落旅游初期仍被粗放型、单一性的发展模式所困扰等等。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政策对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日渐重视大背景下,很多技术问题都可破解。最终营造一个符合当下客观现实的、充满活力的并兼顾传统和现代、遗产保护的可持续环境。
[1]林祖锐,常 江,刘 婕,等.旅游发展影响下传统村落的整合与重构——以河北省邢台县英谈传统村落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5(6):32-38
[2]韩振华,王 崧.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9(9):91-93
[3]逯海勇,胡海燕.莱芜市卧铺村传统村落保护存在的现实困境及对策[J].建筑与文化,2017(12):154-156
[4]李华东.传统村落:需要是另一种“旅游”[J].小城镇建设,2016(7):23-26
[5]陈 静,冯 旦,颜益辉.传统村落成功特质分析及规划策略探索——以河南方顶村为例[J].规划师,2015(12):167-172
[6]邹宏霞,于吉京,苑伟娟.湖南乡村旅游资源整合与竞争力提升探析[J].经济地理,2009(4):678-682
[7]李 宁,王传武.邹城市上九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广东蚕业,2016(1):43-48
Path to Improve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of Woyunpu Village in Laiwu City
LU Hai-yong,HU Hai-yan*,MIAO Lei,LIU Hai-yan,ZHOU Bo
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Civil Engineering/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an271018,China
Traditional village tourism has become a new form of tourism development,its proper development can play a major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rural economy in less developed areas.This paper takes Woyunpu Village in Laiwu as an example,from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 tourism,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urist resources,the influ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on the traditional villages,and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raditional village tourism,finally from the local culture,infrastructure,industry management,characteristic brand and traditional technology several aspects summarized the approaches to enhancing competitiveness of traditional village tourism,in an effort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 tourism.
Traditional village;tourism resources;competitiveness;promotion
F590.1
A
1000-2324(2017)05-0766-04
2016-05-23
2016-06-1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5YJAZH049);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项目(201706323);泰安市社会科学重点课题(17-ZD-005);“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低成本村镇基础设施与环境建设技术研究与示范(2014BAL04B05)
逯海勇(1971-),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乡村建筑及室内外环境设计.E-mail:luhaiyong-1@126.com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mail:luhaiyong-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