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研究进展综述

2017-04-03王怀伟廖祥萍刘南海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级联阿尔茨海默磷酸化

王怀伟,廖祥萍,刘南海

(1.赣南医学院2016级研究生神经内科,江西 赣州 341000;2.赣南医学院2017级研究生神经内科,江西 赣州 341000;3.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江西 赣州 341600)

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研究进展综述

王怀伟1,廖祥萍2,刘南海3*

(1.赣南医学院2016级研究生神经内科,江西 赣州 341000;2.赣南医学院2017级研究生神经内科,江西 赣州 341000;3.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江西 赣州 341600)

阿尔茨海默病病因复杂多样,主要致病原因包括β-淀粉蛋白级联反应与Tau蛋白磷酸化,当神经元变性缺失后,则无法再生。目前,暂无治疗特效药,但早期防治可延缓病情进展。脑代谢激活剂、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胆碱酯酶抑制剂、谷氨酸受体拮抗剂等常被用于医治阿尔茨海默病,但仅是对症治疗,无法延缓或预防病情发展。为此,本文就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研究展开综述,以期日后预防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预防;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亦称之“老年性痴呆”,这是一种由各种因素诱发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症,海马、皮质的神经缺失是AD病理主要特征,临床常表现出认知、记忆功能障碍及人格、行为异常等[1,2]。AD的发病人群以老年人为主,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通常患者经确诊AD后的10年内不治死亡。因此,临床日益重视AD的防治工作。

1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

近几年,临床在AD发病机制上的研究取得极大进步,AD的病因复杂多样,是遗传、环境、生活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在众多AD学说中,如Aβ级联反应、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能力代谢障碍、氧化应激、神经炎症等学说中,Aβ级联反应是最受肯定的。Aβ级联反应亦称为Aβ-淀粉样肽级联假说,Aβ是一种小分子多肽,经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水解而成,Aβ的降解、生成这一动态平衡机制均存在于人体中,而在早期AD患者脑中,因Aβ发生APP基因突变或降解,导致Aβ酶功能障碍并大量蓄积在神经元胞质内,继而引起多种效应的级联毒性反应[3,4]。Aβ沉淀可致突触改变、神经递质缺失及Tau蛋白磷酸化,诱发记忆障碍;亦可增生神经胶质,增加自由基释放量,引起神经毒性;亦或利用线粒体诱导凋亡因子,促使神经元细胞凋亡,减退认知功能[5,6]。

2 阿尔茨海默病防治现状

2.1 一线治疗药物

目前,临床治疗AD的一线药物主要为非竞争性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1)。多奈哌齐是当前AchE1类常用药,其药理机制在于对脑中乙酰胆碱的抑制讲解具特异性,可阻碍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酯酶水解乙酰胆碱递质,增加乙酰胆碱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浓度,长久持续抑制酶活性,以改善患者认知,获取思维、记忆;同时,该药物能缓解淀粉样蛋白所致神经毒性,保护海马神经元,以达到缓解AD病情的作用[7]。但是,该药物仅适用于治疗早期AD,对于中晚期AD患者而言,由于合成乙酰胆碱的速度大幅度降低,故治疗效果不理想,临床应用受限。盐酸美金刚是NMDA受体拮抗剂的代表药,可防止NMDA受体介导的胞内Ca+超载,调节谷氨酸等致机体兴奋的递质,阻碍因谷氨酸病理变化致浓度增加而引起神经元损伤,且对AD患者过度激活NMDA受体状态具拮抗作用,进而抑制神经功能退化,减轻中晚期AD症状,疗效较好[8]。郭忠伟、陈杏丽[9]研究已证实盐酸美金刚对已用多奈哌齐治疗的中重度AD患者可进一步改善其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能力,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2.2 疫苗及免疫球蛋白治疗

β-淀粉样蛋白是AD病理性结构清楚的多肽,许多疫苗的研制均以β-淀粉样蛋白作为靶点。但是,许多医药公司研发的AD疫苗均在实验阶段未取得成功,且许多疫苗不但无法延缓或阻止AD患者认知功能减退,还具增加AD病情及诱发脑膜炎的风险,这促使预防药物转向于另一方向。王延江[10]等人研究提到以Aβ作为靶点实施免疫治疗是防止AD的有效方法,其中免疫球蛋白静注属特殊化的免疫疗法,采用健康人的外周血来制备免疫球蛋白,再向AD患者体内静注,以降解Aβ,抑制其聚合抑制,促使脑中的Aβ向血液流入,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但是,免疫球蛋白不易制备,且价格昂贵,患者难以承受经济负担。

2.3 以Tau为靶点治疗

在AD发病机制中,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发挥着协同作用,前者是AD早期发病主要致病原因,后者侧重于干扰神经元。陈晨[11]等人研究表示,抑制Tau蛋白被过度的磷酸化,阻碍Tau蛋白聚合,并清除Tau蛋白,有利于减轻AD患者神经元损害,改善认知功能。锂盐是一种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抑制剂,临床已证实该药物可缓解AD患者认知功能。陈华[12]等人研究表示,长期予以锂盐治疗,对GSK-3具抑制作用,继而抑制生成Aβ,在一定程度上可阻碍Aβ介导Tau蛋白发生外源性超磷酸化,减少Bcl-2蛋白产生,阻止神经细胞凋亡,这种保护机制能有效防治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精神疾病。郐学先[13]等人研究证实亚甲蓝是一种类似于吩噻嗪的药物,可阻碍Tau蛋白组装,抑制Tau蛋白聚合,并可抗氧化,提高线粒体功能,减少Aβ在脑内浓度。

2.4 生物多糖治疗

灵芝多糖是一种典型的微生物多糖,可缓解炎症反应,促抗氧化酶活性增加,阻碍细胞凋亡,在保护神经细胞、抑制神经元退行病变方面具显著疗效。李宜培[14]等人研究证实持续光照所致阿尔茨海默病大鼠使用灵芝多糖肽后,显著下降大鼠海马Aβ水平,抑制Tau蛋白被超磷酸化,并可减轻损伤超微结构,增强大鼠的空间记忆功能,以恢复神经系统稳定。黄芪多糖属黄芪活性成分,其不仅具备抗炎、降糖、抗肿瘤、增加免疫等药理功效外,还能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或改善神经损伤症状,增强神经功能的功效[15]。以多糖为主成分药物防治AD尚处于试验阶段,但其应用前景较好。

3 展 望

综上所述,AD病因多样复杂,临床普遍认为Aβ级联反应是AD发病的主要学说,Aβ级联反应可以激活早期AD的继发性病理过程,由于AD发病原因复杂,且神经细胞不具再生性,在早期AD发病期做好预防性治疗,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关键。另外,针对AD不同阶段的多种病理过程展开综合干预,是日后防治AD的的研究重点。

[1] 董贤慧,柴锡庆.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0):5906-5912.

[2] 黄少轩,娄季宇,白宏英,等.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基因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4):82-84.

[3] 张琳琳,宋宛珊,王 凯,等.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17,12(5):1200-1203,1208.

[4] 赖思强,李 澎,马天君,等.临床前期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6,42(12):760-763.

[5] 张静爽,王 蓉.阿尔茨海默病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4,35(6):721-724.

[6] 狄婷婷,王瑞婷.小胶质细胞与β淀粉样蛋白致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4):7270-7272.

[7] 杨南竹,贠相华,周玉颖,等.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系统评价[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1):61-66.

[8] 曾 艳.盐酸美金刚与盐酸多奈呱齐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疗效对比[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9-11.

[9] 郭忠伟,陈杏丽.美金刚联合多奈哌齐治疗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5):755-757.

[10] 王延江,卜先乐.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研究进展[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36(21):2153-2157.

[11] 陈 晨,张 兰.Tau 蛋白相关的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究进展[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5,15(5):459-462.

[12] 陈 华,季建林.锂盐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J].上海医药,2014,35(19):9-12.

[13] 郐学先,于建春,张 兰,等.以微管相关蛋白Tau为靶点的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3):240-244.

[14] 李宜培,王雪银,陈 洁,等.灵芝多糖肽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β淀粉样蛋白含量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影响[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29(9):862-865.

[15] 向艳霞,肖凌云,张 菊,等.黄芪多糖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8):687-691.

R322.81

B

ISSN.2095-8803.2017.23.006.02

王怀伟,男,安徽蒙城人,研究生,研究方向: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

刘南海,男,江西赣州人。

猜你喜欢

级联阿尔茨海默磷酸化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下)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上)
ITSN1蛋白磷酸化的研究进展
睡眠不当会增加阿尔茨海默风险
磷酸化肽富集新方法研究进展
级联LDPC码的STBC-OFDM系统
基于级联MUSIC的面阵中的二维DOA估计算法
MAPK抑制因子对HSC中Smad2/3磷酸化及Smad4核转位的影响
CH25H与阿尔茨海默病
LCL滤波器在6kV级联STATCOM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