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控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 提升食品安全整体水平

2017-04-03王静亓吉亮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17期
关键词:投入品食用环节

文/王静 亓吉亮

北京市丰台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食用农产品既作为终端产品销售给个人消费者,也作为重要的食品原材料参与其他各类食品的生产过程。因此,做好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对于社会整体的食品安全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食用农产品安全风险主要发生在生产环节和加工环节

大多数食用农产品保质期短,产销的短周期性明显,其从生产到在终端市场销售所经历的环节少、流通时间短,在中间渠道产生食品安全隐患的可能性较低。现有的相关研究倾向于认为生产环节风险是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最主要来源,相关研究通过建立供应链评价模型,认为食用农产品加工环节风险影响最大,占比41.43%,其次为源头风险(即农业活动风险),占比24.1%。2001至2011年不同食品种类食品安全事件的分析结果显示,部分或全部属于食用农产品的食品安全事件占全部食品安全事件的比重接近一半。

从检测情况来看,尽管近年来有关食用农产品抽检合格率呈现出整体向好的局面,但是却难以实现质的突破,这也从侧面说明食用农产品风险主要出现在生产环节和加工环节,单纯依靠产品检测管理模式和食用农产品产销相结合的模式,难以实现追溯性,很难对生产环节和加工环节的违法行为进行有效的制约。

症结点在于较低层次的农业产业发展水平

我国现阶段处于较低层次的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是造成食用农产品安全风险主要发生在生产环节的根本原因。目前,我国的农业产业仍然是以小规模家庭经营格局为主,农业技术应用水平较低,农业投入品投入较大程度上依赖于实际生产经营者自身,缺少统一完善的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标准,加之食用农产品生产资料污染愈发严重,使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风险日益增高。

农业生产环节监管力量薄弱也是造成食用农产品安全风险主要发生在生产环节的重要原因。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将食用农产品的销售环节纳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范围,但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却不在食药监管部门的监管范围之内。此外,食用农产品生产的从业人员专业能力薄弱及责任意识淡漠,往往导致生产过程中农业投入品的过量使用、添加有害物质等方面的缺陷,而其中尤以故意造成上述风险的行为更加恶劣。

五大举措促进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管理

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是保障食用农产品安全的根本之策,但还需从五个方面加强生产环节管理。

一是进一步明晰及完善食用农产品有关法律法规。目前对食用农产品法律概念以及加工范围的界定主要是参照原有法律法规的认定标准,而这些法律法规缺少基于食品安全风险等级的认定标准,在逻辑上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有必要对食用农产品进行逻辑上的再认定,同时以风险等级为标准对食用农产品进行重新分类。

二是健全国内精细化工产品流通管理体制。目前国内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使用的各类农药、食品添加剂等,相当一部分属于精细化工产品的范畴,进一步规范精细化工产品的流通环节管理,及时掌握流通信息,对于控制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有关投入品的使用情况,阻止非法添加物质流入食品加工环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是落实食用农产品风险监测关口前移,提高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的自我检测能力。鉴于食用农产品从生产到流通的扩散效应,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加强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风险监测能力,相较于目前食药监管部门落实的流通环节风险监测,无疑是能更有效控制风险且更经济的方法。

四是推动食用农产品质量标准的一定范围内和阶段性的强制落实。目前食用农产品质量标准主要是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但目前我国并非所有的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均取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因此,无公害农产品的强制性认证应当逐渐分步骤、分产品、分区域开展起来。

五是提高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近年来,国内已经诞生并发展起来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但目前这类企业也无法避免一系列食品安全风险问题。其原因主要是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缺失,食用农产品原料采购时关口把控不严,与农户之间缺少相互制约的共生关系。因此,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不仅要杜绝食用农产品原料流入本企业,而且还应通过政策手段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阻挡其流入整个社会。

猜你喜欢

投入品食用环节
成立20余载,水产投入品3.0时代,这家动保企业凭何成为养殖户的“首选热爱”?
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进一步加强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监管
规模化奶牛场投入品的管理
辣椒食用也有禁忌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试谈水产养殖投入品制售企业应该如何面对农业农村部的监管
冷冻食品,如何选购和食用?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食用芹菜六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