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学科”情境下服装理论教学的创新性研究

2017-04-02苏文灏

时代农机 2017年9期
关键词:跨学科服饰服装

苏文灏,郭 斐

(大连艺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跨学科”情境下服装理论教学的创新性研究

苏文灏,郭 斐

(大连艺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以“跨学科”为依托,探析服装理论教学的创新性研究,正是当前高校教育中所强调的专业理论教学创新性发展的新趋势。“跨学科”情境研究旨在通过两个及以上相近或不相近学科,找出学科间的共性以及突破点,最终为服装理论教学带来创新的内容与革新的思维模式。根据服装史论课程的整体内容、特点以及发展方向,以“图像证史”、“作品鉴析”与“实践延展”三个其他学科的研究方式,进行服装史论教学授课内容、方式、应用等内容的“跨学科”研究。

“跨学科研究”;服装理论教学;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1 服装理论教学发展现状

服装理论教学发展至今,已成为服装专业在授课、科研以及学科构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服装理论教学不仅是服装设计、服装工艺等实践教学内容中的理论指导,同时也是服装专业整体形象的文化载体。但从近年来整体专业的发展以及学生对于理论授课的感知来看,服装理论教学受到了不良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授课方式的陈旧、单一化,授课内容方面与学生理解产生偏差,致使在课堂上服装理论课程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与教师之间很难达成共鸣;另一方面,当前服装专业在发展倾向比例上,实践内容要高于理论内容。由于商业因素的引导,无论是专业指导教师还是学生,都更加希望设计亲近于市场需要,而对于理论指导则不作为重要的思考内容,此外受到就业率、专业比赛等其他外部因素影响,理论教学逐渐转化为日常教学的基础课,而不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得整个服装专业发展十分不平衡。

从国际设计话语权的角度分析,中国当前在国际设计舞台缺失的“话语权”正是专业倾向比例失衡下,日积月累所造成的。而在西方其他国家的设计专业以及设计作品中不难发现,文化载体是大过实物载体的,拥有文化的设计就越能愈发体现出国家符号、民族符号,而缺失文化因素的设计则会被看作是同质的、缺乏创新的甚至是抄袭的作品。因此,改革服装理论教学,创新专业教学模式,打破专业比例失衡,是服装专业以及整个设计专业现今需要思考的重大问题。

2 服装理论教学“跨学科”研究

服装理论教学的“跨学科”研究主要基于服装史论课程、服装设计理论以及服装理论与实践三个方面,延伸出“图像证史”方法、“作品鉴析”方法以及“实践延展”方法。三个研究内容分别针对着服装理论教学的各个重要环节,从细微的角度进行教学的创新性研究。

(1)“图像证史”的跨学科研究。从概念出发,“图像证史”其终极目的是以图像证文献不能证之史,以图像激发舍弃图像而不能发之史观,由此而扩大人类理解自身历史的视野与范畴。多年来,“图像证史”研究主要集中在艺术史中的一些不明的问题。而对于服装史论来说,中外大量的优秀雕塑、绘画作品正是准确研究服装史以及丰富服装理论教学内容的重要素材。利用“图像证史”方式进行与服装史论的跨学科研究主要体现在对历史艺术作品服装细节的分析以及古今服饰中的异同比较两个方面。

在历史艺术作品服装细节分析方面,无论是中国的人物画还是西方的人物画,其完全体现出不同时代的风貌以及最为直观的服饰形象。可以说,这些服饰形象蕴含着这个时代人文、政治、艺术、宗教等多种内容,服饰成为了时代的符号。而服装史的研究如在艺术作品中找到根源,衍生出理论的可靠支撑以及新的内容传递,那么对于今后的服装理论教学会带来十分有价值的收获。例如,以唐代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为例。整幅《簪花仕女图》呈现的是盛唐女性雍容华贵的身姿以及大气、精美的服饰,但从绘画看服装就会深刻的感知到唐代女性服饰宽松的原因、唐代贵族女性头饰的种类以及唐代服饰风格突出的色系是什么,这些内容填补了之前服装史教学内容的空缺。

(2)“作品鉴析”的跨学科研究。“作品鉴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作品现场展示、作品的图示案例或是作品的视频案例,以鉴赏、分析的方式,让学生在欣赏的层面上理解知识点并对知识点进行分析与拓展,达到良好的学习体验。对于服装理论课程,使用“作品鉴赏”的教学方式已成为了诸多学校服装专业授课的常态,但将“作品鉴赏”这一辅助教学手段转化成“作品鉴析”的跨学科教学方式创新却鲜有研究。“作品鉴析”的意义在于,作品的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合理整合,最终在授课过程中显现传统课堂无法实现的内容与价值,认知、获得、分析正是“作品鉴析”的核心教学思路。

诸多艺术类别,都有与服装理论内容所契合的交点。例如,舞蹈中的服饰、舞台剧中的戏服、影视剧中的服饰等都是与服装理论的教学点有着直接或是间接的关系,每种艺术类别其包含了社会、艺术、文化、历史等多层面涵义,而这些涵义也填补了诸多服装理论知识的案例空白,使得学生面对案例时能构自我理解与思考,并达到知识延展的基础准备。以大连艺术学院2017年排演的“一带一路”题材的大型舞台音乐剧为例,该剧目在围绕“一带一路”政策下,突出展示各国国家、民族服饰与文化,而将其与理论课程进行“作品鉴析”的跨学科研究时,学生可以通过剧目了解“一带一路”沿途国家的服饰款式与特色,同时对于服饰背后的文化内涵能够更加理解与掌握。同时对了解舞台戏服设计也有着更加明晰了解,超脱于传统授课的局限性。

(3)“实践延展”的跨学科研究。“实践延展”的跨学科研究是基于“图像证史”与“作品鉴析”两种研究方式所拓展出实践与理论结合的跨学科研究。其教学方式的应用重点在于现场教学与现场作品展示相结合,通过讲授课程与现场演出的同步,达到双重知识构架效果的学习体验,同时教学团队也可通过“实践延展”的授课方式,收集学生现场学习的反馈,通过数据分析来验证“跨学科”教学方式的可行性以及教学方式、内容方面具有针对性的改革。

为证实“实践延展”的跨学科研究,本文笔者及团队以大连艺术学院2017年创作的“一带一路”题材的大型舞台剧“实践教学公开课”为契机,选取60名同一年级、同一专业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讲授《西洋服装史》课程中拜占庭时期服饰与剧目服饰中的关联,设计了具有专题性的课程内容,为课程进行了延伸、互动,实现了现场教学与现场作品展示相结合。同时,通过收集现场学生的反馈,形成数据,最终证明了“实践延展”跨学科研究的可行性。数据表明,52%的学生认为课程富有心意,内容生动易懂;23%的学生认为课程设计合理,有专业的深度与广度,而这其中只有5%的学生认为课程效果不佳。

3 结语

通过实例分析、实际应用以及实践延伸等手段,再一次证明了“跨学科”情境下,服装理论教学实施的价值以及未来趋势。“图像证史”、“作品鉴析”、“实践延展”分别针对服装理论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学科的重构与新的诠释,让服装理论学科更加具有实践指导性与专业趋向性,为今后高校服装理论教学提供了新的启发与革新。

[1]时伟.论大学实践教学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3,(7).

[2]罗飞虹.服装史理论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7,(4).

[3]王君.服装工艺专业兴趣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3).

2017年大连艺术学院《新丝路》剧目科研课题项目

苏文灏(1988-),男,艺术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服装理论、艺术美学。

猜你喜欢

跨学科服饰服装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让人心碎的服装
动物“闯”入服饰界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