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实践研究
2017-04-02许辉
许 辉
(江苏省灌云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连云港 222200)
关于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实践研究
许 辉
(江苏省灌云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连云港 222200)
文章针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作为研究对象,就当前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且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旨在提升我国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教育水平,为了我国相关领域提供更多更强的人才,进一步促进我国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积极贡献。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高职课程衔接;研究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我国很多省市已经开始注重中高职衔接过程中的教育水平,进一步探索教育新模式和新思路,通过实践已经总结出了很多中高职衔接的教学经验,进一步提升了教学水平。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习的大多数人群是属于中高职范围内,因此此项改革对提升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1 物联网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中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中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培训人才的目标更加注重应用能力,一般都将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级技术工人,更多的是传授这部分人群基础性的科学文化知识;要求其具有较强的思想和素质基础,教育中更加注重对爱岗敬业精神的传授,要求其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能够熟练了解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所培训的岗位贯穿物联网应用技术领域的生产、服务、维修、推广和营销等所有领域。
(2)高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高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较中职层次要高,是在中职培训基础上的更高水平发展,在培训过程中,除了对中职基础知识进行简单巩固之后,要求学生要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技能和相关理论,例如对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和物联网组网技术等专业的学习,具备基础的软件编码和维护能力,具备物联网组网、设备检测、工程建设和管理维护的水平,总的来说就是面向物联网产业生产五福一线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3)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在衔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普遍问题,严重影响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水平,主要有:课程内容重复。当前我国在此领域的职业教育课程标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课程的内容和标准一般都是由培训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市场发展需求自行设定,在设定过程中主观性较强,在设定过程中虽然能够更加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但是很少考虑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中高职院校在设定过程中很少进行有效沟通,还处于独自作战的局面,导致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一些课程在中高职教育中出现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这种情况虽然能够对巩固知识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也浪费了一定的教育时间和资源,甚至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技能训练重复。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对应用能力的水平要求较高,在中职教育培训过程中已经对学生进行了较强的应用能力教学,受到中职教育目标和水平的限制,一般中职学生的应用水平要高于理论水平。但是在高职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重复技能训练实践,这种技能训练的重复效果并不理想;基础课程薄弱。一般中职学生的学习水平较差,大多数学生都注重掌握一技之长,学校培训的目标也是为更好的帮助学生适应工作岗位,更多的是注重对技能的培训。因此中职学生进入高职进行培训的时候,普遍感觉学习文化课程十分困难,尤其是英语、物理和数学等科目的学习,这些基础课程虽然一些中职院校也有涉及,但是对学生的要求并不高,很多学生都不注重对此类课程的学习,而高职院校对这些课程教学比较重视,导致学生很难适应和学习。
2 有效的解决措施
(1)建立统一标准的课程体系。应当以当前教育改革作为有利契机,进一步推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课程标准和内容的统一制定标准,可以以省作为制定标准单位,各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统一制定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培训机构的课程标准和内容。在制定过程中要广泛征求意见,以中高职院校培训目标为基础,充分考虑中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培训的衔接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征求中高职院校一线教师的意见。为了确保制定标准符合实际情况,可以在小范围内开展实验工作,组建较强的师资力量,对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发现解决。并且建立定期研究座谈会制度,根据一段时期内学生和社会需求的标准,及时调整培训目标和措施,确保培训工作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理清培养目标,应以物联网专业课层次的不同和要求的不同,构建级别不同的能力设计。高职应对中职设置课程、大纲、教材内容了解,调整专业课程建设。中职教学以考证为指导思想,侧重于程序性和操作培养;物联网高职教学侧重于提高指导思想和技能,策略性知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课程可在工作任务下,以项目构建实训课。使高职生通过课程学习,在中职学习带团规范操作的基础上,提高现场反应力、解决问题能力、综合职业能力。
(2)优化课程内容。针对中高职课程内容出现重复的问题,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在设定课程内容过程中,要积极进行沟通,高职院校必须了解和掌握中职院校在培训过程中的内容,进一步了解学生在中职院校接受培训所掌握的知识和水平,这样能够更有利于自身开展教学活动。中职院校要掌握高职院校的培训重点和方向,在自身培训过程中为学生打牢坚实的基础知识,便于更好的接受高职院校的培训。同时,为了解决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高职院校可以对新生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真实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给予一定的重复教学,使其能够尽快适应高职教学内容。
(3)提高技能训练水平。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对实践水平的要求较高,尤其是中职教育过程中,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好的高级技术工作,往往都存在重技能轻理论的局面,这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就业的措施之一。而高职院校为了能够培养水平更好的专业技术人才,就需要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会更多的专业理论知识。高职院校为了更好的开展理论知识教学,就必须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技能水平,因此高职院校还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基础技能训练,虽然很多训练都是中职院校学习过的。为了进一步提升技能训练水平,在进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制定不同的技能训练目标,争取在短时期内所有学生都能够掌握高职院校学习的基础技能水平。
(4)基础课程教学。针对中职学生基础课程较弱的问题,为了尽量节省教学实践,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课余实践和晚自习实践为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开设基础理论教学课程,为其提供一些专业课程的学习机会,尤其注重对英语、物理、数学等基础性科目的学习,并且为了促进学生能够重视这些科目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这些科目在学习成绩中的比例,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且中职院校也要加强对此类科目基础性知识的教学和学习,配合好高职院校的教育活动。
3 结语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当前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现在社会发展急需人才的岗位之一,我国次专业人才培训时间较短,在培训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文章仅针对一些普遍问题进行了研究,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1]李海东,杜怡萍.中高职衔接标准,建设新视野:从需求到供给[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广东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研制:调查与分析[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逮铮中.高职物联网专业课程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4]侯宇明.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J].电子与电脑,2011,(12).
[5]刘勇燕,郭丽峰.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瓶颈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4).
连云港市市级课题项目《中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衔接的实践研究》(编号zjxh-2016-019)
许辉(1982-),女,安徽明光人,大学本科,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