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大豆生产发展问题研究
2017-04-02李磊
李 磊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5)
大庆市大豆生产发展问题研究
李 磊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5)
文章将以黑龙江省大庆市为研究范围,试图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和探讨大庆市大豆生产发展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大豆生产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大豆;生产问题;黑龙江省大庆市
大豆既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又是油脂的重要来源,对我国居民生产、生活和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大豆生产在农业生产当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主产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大豆生产、商品供给和出口基地,黑龙江省的大豆生产在东北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大庆市作为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之一,大豆生产对于当地农业发展和经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1 大庆市大豆生产现状
从对大庆地区实地调研得知2013至2017年大豆种植面积总计分别为 60.3、58.9、38.65、41.69、100.32(单位:万亩),从数据分析来看2013~2017大豆种植面积较为不稳定,其中2015年是一道分水岭,2013~2015年大豆种植面积连年下滑,2015~2017年当地大豆种植面积有所回升,且最终超过了2013年的大豆种植面积,这和大庆市地方政策关系密切。2015年以前在传统粮食作物玉米的竞争下,大豆种植面积连年减少,粮食临储价格政策的执行使玉米种植的收益高,玉米价格保护政策使农户们看到玉米种植的利润空间。2015年大豆种植面积跌至38.9万亩,达到数十年来的史上最低值。2015年以后大庆市政府对玉米种植面积进行了结构性调整,对种植大豆的农户合理补贴,至2017年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00.32万亩。2013~2017年大豆种植产量总计分别为70769.85、70185.922、42737.899、50410.83、101658.91 (单位:t),从数据来看,大豆产量与大豆种植面积变化基本同步,大庆市近些年来大豆单产水平变化较为平稳。
2 大庆市大豆生产存在的问题
(1)大豆单产水平低,生产效益低下。大庆市大豆生产成本高、单产低、效益差,已成为阻碍大豆生产发展的严重问题。目前,我国大豆平均亩产157.8kg,而美国平均亩产187.1 kg、巴西187.5 kg、阿根廷198.1kg,与世界其他大豆主产国相比,我国大豆生产亩产水平低,总体产量不高,大豆单产水平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结起来,主要是我国大豆种植户均规模小,标准化集成技术利用率低加之大豆种植技术落后,导致单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根据调查显示,2016年大庆市大豆种植面积为48.1万亩,亩产132.9 kg,总产6.38万t,在黑龙江省大豆总产量中所占比例仅为1.23%。而黑河市亩产达到152.2kg,哈尔滨市亩产148.8kg,大庆市的亩产水平在黑龙江省12个大豆主产区中排名第八,单产水平较低,提升空间巨大。除此之外,当地大豆生产与其他粮食作物相比成本高,效益低也是阻碍大豆生产发展突出问题之一。2008年国家实行玉米临储政策,玉米价格从当初0.69元/斤逐年提高到2014年1.11元/g,增长了61%。农民种植玉米用工少、效益好,国家粮库敞开托底收购、不愁卖,玉米种植面积随之不断扩大,而大豆种植产量低,比较效益低,种植面积一直减少,从2008年63万亩减少到2015年19万亩。以肇源为例,2016年肇源县大豆产量平均达到170kg,但是如果按照市场价格按每斤1.8元计算,去掉每亩的生产成本亩385元,再扣除地租,大豆生产每亩纯利润只有35元左右。成本高致使大豆出售价格高,价格高则竞争力弱,亩产水平低致使大豆出售规模小。规模小,数量少则导致当地大豆生产者在市场谈判中处于劣势地位,这样的恶性循环严重不利于大庆市大豆生产的发展和进步,最终导致当地大豆生产效益低,利润薄弱。
(2)大豆种植补贴政策缺失,市场保护力度不足。根据黑龙江调查总队的调查,2016年黑龙江省大豆平均每亩生产成本为225.65元,同比上升29.2%,相反利润同比下降16.5%。种植大豆投入多,收益小已经成为大庆市乃至黑龙江省农户的既定印象。根据实地调查,2016年大庆市农户种植大豆在未接受补贴前的每亩收益为416.6元,玉米为393.3元,水稻为525.4元,而以往的年份中玉米种植的补贴较多。所以,种植玉米在通常情况下的收益比种植大豆略高。2014年国家在东北三省一区启动了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调查显示大豆补贴政策的实行结果不尽人意。农户普遍反映2.4元的目标价格偏低,与期望价格差距较大。除此之外大豆价格补贴方式不尽合理,调查显示2016年大豆单产高的地区每亩产量615斤,单产低的地区仅为227斤,按这种补贴方式,低产地区每斤获得的补贴是高产地区的2.7倍,亩产高的地区,每斤大豆获得的补贴被摊薄,农户普遍感到实际收入没有达到目标价格水平。补贴政策的缺失,大豆种植的风险性高等原因导致大豆种植收益水平较低,种植积极性不高。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自此取消对农产品的进口关税壁垒,实行农产品的贸易自由。3%的低关税加之没有进口数量的限制使得国外大豆迅速占领市场,转基因高油脂的国外大豆蜂拥而入,成为中国大豆市场的主流。虽然近两年国家调整了大豆贸易政策,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进口配额制基本上没有得到执行。进口多少大豆,基本上由经销商确定,关税也几乎全部执行3%的税率。迄今为止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达到80%左右,反观国内大豆生产严重萎缩,效益差、产量低等问题显著,有待帮助和扶持。面对国内大豆生产低迷的现状,国家没有相应行之有效的保护性措施,仅有转基因大豆保护条例,执行力度不尽人意,这些都严重阻碍了黑龙江大豆生产健康发展,市场保护力度不足、管理条例不到位成为阻碍当地大豆生产的威胁之一。
(3)大豆分散种植,质量不高。目前,大庆市的大豆生产都是小家小户分散种植,没有实现集约化大规模种植,分散种植弊端有很多:一是大豆品种繁多,由于农户素质偏低,很难进行优种培育,这不仅影响了大豆的总体质量水平,也影响了大豆种植农户最终受益,进而影响大豆的种植积极性;二是分散经营生产方式制约了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技术增产作用发挥较差,许多先进的栽培技术不能落实到位、田间管理粗放,病虫害不能及时防治;三是土地分散经营和管理,限制了大型农机具的应用,农户使用的都是小马力机械,影响耕种质量和效率;四是分散经营的农户在大豆市场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分散种植和经营导致大豆出售价格总体下降,不利于农民增产增收。总体而言,大庆市大豆种植分散,缺少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大豆混种混收的局面致使大豆质量不高,分散经营的大豆生产模式不利于大豆生产的发展和大豆质量水平的提高。
3 推动大庆市大豆生产发展的对策建议
(1)积极推进大庆市大豆生产基地建设。推动大庆市大豆生产基地建设从根本上来说,是大力提高当地大豆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水平,致力于实现全地区的大机械操作。从选种环节进行科学分析,提高大豆生产的农业科技水平和机械化水平,争取建设国内一流的大豆生产基地。首先大庆市要发挥本地大豆非转基因和高蛋白的优势,以林甸县、杜蒙县为中心,打造大豆生产基地,引导当地农户加大大豆种植面积,依托九阳公司等大豆加工龙头企业,建设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基地。其次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推进市区、肇源县、肇州县、林甸县和杜蒙县的大豆生产,同时推动大豆生产园区提档升级,强化产业园区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的示范效果。同时在大豆生产基地建设过程当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这是由大庆市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盐碱地较多特性决定的。除此之外大庆市可以抓住“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机,与俄罗斯建立长效机制,打造对俄农业合作平台。大豆的专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大豆生产成本,提高单产和品质。基地建设要依靠科技进步,实行良种良法相配套,并配以打井等农田基本设施和小型工艺设施建设,同时强调农户的规模经营。
(2)开展科研技术开发工作,提高大豆种植技术水平。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服务网络。要充分发挥当地高校优势,例如,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东北石油大学等的科研带动作用,使其担负起大豆生产、加工等相关课题的研究和攻关,制定全市农业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引进、鉴定、推广国内优良品种的任务。推进农业科技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横向联合。对农业科技机构、技术开发企业及企业联合的科技生产联合体经营农业技术商品,各有关部门应在税收、贷款和优质产品出口配额等方面给予支持。把财政、金融、物资、商业、代销、科研、教育和农垦等单位与技术推广部门的力量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大规模推广农业科技的整体力量。要鼓励各社会团体、组织和农民投资于农业科技事业,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开展外引内联,办好农业新技术和优良品种基地,特别要办好良种培育基地,以满足大庆市对大豆良种的需要。
(3)加大大豆生产的政策扶持力度,增强市场保护。大豆、玉米和水稻等作物比较说来,大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更差,生产环节更为脆弱复杂,大豆生产本身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决定了政府应对大豆生产给予更多的扶持。首先以政策为引导,加大对大豆生产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良种补贴、整地补贴的力度,保证农户和企业双方的利益,促进大庆市大豆生产不断发展壮大。2014年国家取消大豆临时收储政策,启动了为期三年的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大庆市正是试点之一。按照试点方案规定,综合考虑粮食供求平衡、农民种植基本收益、中央财政承受能力、产业链协调发展等因素,每年确定一次大豆的目标价格水平,近年来都确定为4800元/t。总体看大豆目标价格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从某种程度上平衡了大豆供求,较好地保护了农民利益,遏制了大豆生产快速下滑势头,但同时也面临着监测价格与市场价格不一致、操作成本高、补贴方式不尽合理、目标价格低于农户预期等问题,需国家出台后续政策,地方政府根据实地情况进行地域性调整和贯彻执行。除此之外采取必要措施适度控制大豆进口,我国大豆需求增长很快,给大豆进口留下巨大的市场空间。因此需要对大豆进口实行适当的控制,加强转基因大豆标识制度,大豆植物检疫制度,控制大豆制成品的进口并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加工企业使用本地大豆。
[1]张海生.浅析我国大豆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2,(1):51-53+67.
[2]孔令夷.我国大豆生产环境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3,(1):50-55.
李磊(1987-),男,黑龙江海伦人,大学本科,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