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责任 强化措施深入推进农业产业扶贫
2017-04-02凉山州农牧局
□凉山州农牧局
明确责任 强化措施深入推进农业产业扶贫
□凉山州农牧局
1 凉山州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1.1 特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一是全州种植烟叶6.45万hm2,收购烟叶11.85万t,烟农收入达36.2亿元。二是建成了国家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马铃薯基地,种植面积15.73万hm2,鲜薯产量371万t,产值40.36亿元。三是种植优质苦荞6.67万hm2、总产量达14万t,总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世界的三分之一。四是全州产茧2.59万t、桑椹2.60万t,综合产值37.6亿元,农民收入10.6亿元。五是全州水果种植面积达8.00万hm2,产量140万t。六是建成温室大棚136万m2,年产鲜切花12000万枝、盆花600万盆,成为四川五大花卉主产区之一。七是建成核桃种植基地56.53万hm2、青(红)花椒种植基地16.47万 hm2、种植蔬菜7.33万 hm2、种植各类药材0.14万hm2;新建华山松基地1.88万hm2、油橄榄基地0.28万 hm2。八是全州肉、蛋、奶的产量分别达到了46.0万t、2.8万t、4.8万t;猪、牛、羊、禽出栏分别达到469万头、32万头、315万只、1793万只;畜牧业产值达194亿元,初步形成全省最大的草食畜生产基地。
1.2 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
全州有重点龙头企业205个、农民合作组织6064个、家庭农场6607个,2016年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90亿元,各类经营主体及订单带动农户121.2万户,带动农户面达74%。
1.3 “大凉山”品牌建设成效明显
创建中国名牌1个、中国驰名商标7个、四川省名牌产品24个、四川省著名商标26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2个,获无公害农产品109个、绿色食品44个、有机食品6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3个。“大凉山”品牌的苦荞茶、会理石榴、雷波脐橙、盐源苹果、宁南茧丝、金阳青花椒等驰名全国。
1.4 产业发展有力助推脱贫攻坚
用好7.67亿元产业扶持基金,科学编制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细化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增收举措,以“一家一园”“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为载体,积极整合项目,发挥资源优势,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注重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2016年全州通过农牧产业实现脱贫的人数达1.7万户、7.9万人,占脱贫人口总数的48%。
2 深入推进农业产业扶贫专项工作
2.1 工作成效
1)基础设施改善。新建高标准农田0.67万hm2,新建和改造提灌站11座,建设农机化生产道路174.2km,新增农机动力1.2万kW。
2)特色产业发展。2017年上半年全州种植经济作物达13.47万hm2,总产204.8万 t。建设牛羊圈舍6000户/48000m2,配套种植优质人工牧草0.41万hm2,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16个,实施“借羊还羊”3万只、“借禽还禽”11万只(羽),出栏肉牛、肉羊及特色家禽畜887.62万头(只),新增水产养殖0.1万 hm2。
3)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新增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110个、家庭农场109个,新推荐省州级示范社28个、示范农场30个。2.2 主要做法
1)抓组织保障,落实工作责任。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层层落实责任。凉山州农业局印发了《关于调整农业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的通知》《农业产业扶贫责任制实施方案》《农业产业扶贫实施细则》《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考核办法》等文件,并与各县市局签订了《农业产业扶贫目标任务责任书》,分解成10大类89项指标,落实了工作主体和责任主体。二是强化组织协调,抓强力量配备。整合了相关科站的职能职责,成立农牧产业扶贫工作办公室。三是加强资金整合,增加经费投入。2017年上半年凉山州整合投入各类专项资金共计61956.96万元。
2)突出三项工作,推进产业扶贫。一是抓设施改善,强化要素保障。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0.88万hm2;凉山州农机总动力达到330万kW,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49%;更新改造维修提灌机械1995台。二是编制完成马铃薯、草食畜、蚕桑、苦荞麦、中药材、晚熟芒果、设施蔬菜共7个产业专项规划,指导全州产业发展和产业扶贫。三是唱好“果薯蔬草药”五字经,组织实施产业基地建设。
3)强化三项措施落实技术帮扶。一是严格落实“一村一名农技员”制度。在2072个贫困村每村派驻1名农业科技人员,建立量化考核和激励保障机制,确保农技员覆盖率和到位率达两个100%。二是改进农技人员队伍结构和指导方式。整合相关农业科技力量组建巡回技术服务团队12个,在关键农时季节开展巡回技术指导和重点服务。三是整合资源开展大规模培训。开设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农民夜校”,逐步达到“一村一校”。到目前,农技人员累计进村1.6万余人次,走访贫困户3.6万余户,共开展各类培训5500次,培训12万余人次,发放技术书籍和资料12.7万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