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先舒的诗歌创作
2017-04-02蓝青
蓝 青
(中山大学中文系,广东 珠海 519082)
论毛先舒的诗歌创作
蓝 青
(中山大学中文系,广东 珠海 519082)
毛先舒是明清之际杭州诗人群体中成就较高、影响甚众,且颇具特色者,在明末清初诗坛占有重要地位。清初宗唐、宗宋之风此起彼伏,毛先舒受云间及西陵宗唐复古风气影响,且身经丧乱,仕途偃蹇,其诗多有效仿汉魏杜诗、沉郁悲凉的一面;同时又有追摹齐梁及晚唐者,绮思华藻、艳而不冶、丽而不俗。毛先舒诸体兼擅,以绝句成就最高、清新流利、情韵兼胜,赢得了清初诗学家的高度认可。
清初;毛先舒;复古;绝句
毛先舒(1620-1688),一名骙,字驰黄,后更字稚黄,浙江仁和(今属杭州)人,明末清初著名的学者、诗人。生而早慧,“六岁能辨四声,八岁能诗,十岁能属文”[1],少出陈子龙之门,又从刘念台讲心性之学。崇祯末年以父命为诸生,明亡后以著书授徒为生,尝言“黑发九秋暮,壮心孤剑寒。闭门还著史,泥底几时干”[2]卷4。顺治初,与陆圻、柴绍炳、张丹、沈谦等结社赋诗,号称“西陵十子”;又与沈叔培、周禹吉、李式玉诸君子相砥砺,称“八子”。毛先舒与顾炎武、吴伟业、屈大均、施闰章、宋琬、王士禛、朱彝尊等诗坛名家多有交游,在清初诗坛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虽卧病,问字者履恒满”[3]。毛先舒虽负才善病,然肆力著述,寒暑不辍,其诗集现存《东苑诗钞》一卷、《蕊云集》一卷、《晚唱》一卷,《毛驰黄集》卷一至卷五、《思古堂集》卷四亦录其诗作,数量颇富。毛先舒“有兼体之能”[4],诗文词曲无所不通,且成就不凡,得到了时人的高度评价,柴绍炳《西陵十子诗选序》赞其“素工韵语,复精裁鉴,沉婉名秀,罕出其右”[5];孙治《赠毛稚黄序》称其“殚力肆志于诗、古文,天下作者如陈黄门,皆首屈指。以彼其才,于谢榛、卢柟又何有哉”[6]。众多文体中,毛先舒于诗歌用力最深,陆圻称:“余友毛子驰黄以风流翘秀之姿,读书好古,其为文无不淹雅足尚,而尤长于诗歌,其他皆其学为之,而此独加性焉。”[7]然而迄今为止尚未见有关毛先舒诗歌创作的专门研究,这与其在当时的地位与影响力是不相称的。其实,毛先舒不仅有着系统且较为卓异的诗学理论,其创作亦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水平,应当引起学界的重视。
清初诗坛宗唐、宗宋论争激烈,毛先舒弱冠即见赏于云间陈子龙,并师从其门下,故诗学主张明显表现出崇唐斥宋之倾向。毛先舒与陆圻、柴绍炳、张丹等钱塘诗人一道,崇尚雅正,坚守唐音,使清初盛极一时的宋诗风始终无法入钱塘诗界。清代四库馆臣尝评毛先舒诗歌曰:“大抵音调浏亮,犹有七子之余风焉。”[8]毛先舒的确受复古派影响甚深,但并不是一味继承,而是多有新变。明代前后七子大都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与批判现实之精神,其诗歌多从大处着眼,造语沉雄、节亮声昂,而毛先舒在文辞上明显较前后七子华艳绮丽,并将此视为对七子派的一大新变。与之相应,毛先舒在取法对象上将齐梁、晚唐纳入学习范围,而这两个时段的诗歌恰恰为七子派不齿。纵观毛先舒诗作,既有宗法汉魏盛唐者,慷慨悲凉,浑厚壮阔;又有追摹齐梁及晚唐者,绮思华藻,艳而不冶,丽而不俗。尤其是其五七言绝句,清新流丽,情韵兼胜,备受清初诗家推许。
一、丧乱之音
明清鼎革对明王朝统治下的民众造成了深重灾难,亦强烈地震撼了士人的心灵。中原板荡,沧桑巨变,激起了文人的民族意识与创作才情,深沉的故国之思与强烈的民族气节成为清初诗坛的主旋律。易代之际,诗人的政治立场往往格外受到关注。毛先舒尝拜殉国之士陈子龙与刘宗周为师,二人皆力主抗清,怒斥权奸,有着强烈的忠君爱国精神,他们对毛先舒的政治立场与处世态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毛先舒尝于陈子龙殉国后作《读华亭卧子先生诗有感》,诗曰:“高咏遗编满泪痕,黄河碧水几清浑。非时麟见身难免,一代龙门众让尊。市过孙阳曾顾骏,才惭宋玉未招魂。何从地下酬知己,秋色蓬蒿独掩门。”(《毛驰黄集》卷三)尾联以蓬蒿掩门酬先师,可见诗人在名节出处上深受陈子龙影响。明亡后,毛先舒心系故国,沉痛抑郁,《万松岭怀古》自称“壮气看长剑,忧心付浩歌。吾生行决绝,江海任渔蓑”(《毛驰黄集》卷四)。毛先舒与作为遗民的挚友张丹、沈谦于南楼烧烛盟誓、砥砺气节。毛先舒《沈去矜墓志铭》载:“越四年,天下乱,客皆散去。于是去矜遂自托迹方技,绝口不谈世务,日与知己者余与张祖望登南楼抒啸高吟。楼东眺海,西望皋亭,群峰苍然,大河南流,酹酒临风,凭吊千古,时称‘南楼三子’。”[9]附录,268南楼唱和时值明朝刚刚覆灭,三人的心情异常沉痛。《毛驰黄集》卷二存《南楼三子唱和歌》,诗曰:“是时二子南楼中,悲歌纵饮兴颇同。狂态不减沈昭略,豪气岂殊张长公。仆也鹿鹿悲转蓬,蹇蹄窃欲骖追风。微吟短唱竟才尽,仰聆大壑声潨潨。迎晨送暝忘日夕,拔剑砍地心不惜。东海三山何壮哉,轩窗晴对蜃城开。滚滚黄沙连日暗,萧萧杀气渡河来。丈夫时令忽如此,汉家极目云台毁。人生哀乐休极情,南楼之歌歌且止。安能长聚同鹿豕,明日摇舟下烟水。”眼见干戈满地,明室覆灭,诗人徒有一腔热血,却无力回天,只能将满腔的悲愁苦闷之情与怨愤不平之气发而为诗,情绪慷慨,激昂难抑,仰天长叹,令人欷歔不已。
感慨战乱与亡国之痛是毛先舒诗歌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如《答沈去矜》曰:“南楼华月共徘徊,乱后池亭长绿苔。双眼但看鸣雁逝,颓颜偏就故人开。谁堪作赋多秋兴,正有悲歌寄酒盅。拟傍柴桑学耕凿,淹留十日未言回。”(《毛驰黄集》卷四)此诗作于明亡之后,抒写兵火乱后的萧条衰飒以及黍离之悲,悲凉沉痛,感人至深。《赋得西湖柳》则以西湖柳抒写胸中郁结的亡国愁绪,诗曰:“忆昔交枝映碧岑,拂烟笼月晓阴阴。垂条历乱遮行骑,翠色参差集语禽。乱去西陵残夕照,愁来南浦又春深。可怜不及隋家树,犹自飞花搅客心。”(《毛驰黄集》卷二)整首诗渗透着低回欲绝的伤感情调与深沉的幻灭感,含蓄蕴藉,深沉悲凉。《长眺》一诗出自《思古堂集》,系先舒晚年作品,诗曰:“故国一长眺,其如山色何。千岚尽西去,起伏似惊波。白日为谁晚,秋心入梦多。情怀老已淡,还欲发狂歌。”可见诗人虽年寿渐高,仍怀有对故国的眷恋。类似的诗句在毛先舒集中还有很多,例如“战伐苦频还雪涕,山河未邈且衔盅”(《春日偕虎臣、祖望、去矜、景明登张氏楼晚眺得梅子》)、“咏罢新诗泪满衣,兵戈惨淡息危机”(《寄宇台》)、“边声殷羯鼓,候火杂星桥”(《庚寅元夕二首》其一)、“却恨故国他日泪,凤城春树起寒烟”(《酒后为吴次公作》)、“梦魂摇鼓角,天地老兵戈”(《万松岭怀古》)等等,慷慨激愤而又苍凉凄楚。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毛先舒入清后为生计曾有过入仕的打算,沈谦《与张祖望》称自南楼唱和后“不数年而稚黄浮湛制举,局为诸生”[9]卷7,243。孙治《赠毛稚黄序》亦曰:“稚黄忽念门户计,且贫无以养,复屈首为诸生,益攻制艺。”[6]然而连数蹉跌,终未能获功名。至康熙五年(1666)父病卒,先舒遂弃诸生,悉心著述。
壮志难酬的悲愁苦闷,在毛先舒的诗中亦占有突出的地位。毛先舒少时即以儒家“三不朽”作为人生信仰,心存天下,怀抱着经世济民的远大理想,尝言“马蹄日落愁长道,剑气秋高指玉门。何日功成归草泽,布衣兄弟醉西园”(《秋日江上送吴氏兄弟北游即席分赋得园字》),可见其建功立业的宏愿。然而,毛先舒一生沉沦下僚,壮志难伸的哀愤常常流露在诗篇之中。例如《初秋感兴三首》其一曰:“抽丝岂有绪,祛懑谅无术。不知头颅上,霜雪安从出。悠悠三不朽,邈矣未能一。行国或歌桃,闭心徒诵橘。”诗人一心追求功业,却壮志空怀、虚度岁月,声声叹息流露出聚集在心头的失落与哀伤,读后令人唏嘘不已。《剑歌》更是理想受挫、满怀郁勃的典型:“我有宝剑,五金之王。拭用赤土,晔然生光。提之入山,山精走藏。不遇猛虎,却还故乡。故乡有阿谁,两三黄口儿。遥指古战场,白骨何累累。仰徘徊,涕横下。宝剑何为者,却入深山搜猛虎。”此诗以宝剑起兴作喻,寄托了身逢乱世蹀躞垂翼、壮志难伸的苦闷与怨愤,郁勃着一股深沉而又激越奔放的豪情。全诗想象奇伟、寄托遥深、笔力劲健、气势豪宕。
沧桑巨变、功业未成、岁月空掷,使毛先舒的感情总是处于忧郁状态,故诗集中充满苦闷与压抑。《夏夜独坐》即抒写诗人的胸中之痛,诗曰:“郁攸盛旦月,炎暑撤中宵。辉辉蟾映牖,凄凄露泫条。熠熠萤火流,唶唶苍鼠骄。鼓钟递沉响,远呗出僧寮。劳人易生感,况听吹万号。忧来自成叹,积懑非一朝。兰镫烟浸歇,荷气纷可招。际此怅无欢,形影互相怊。不材理无顾,卧疴精已消。兼值云雷世,偃息守蓬蒿。晨鸡喔长鸣,炳尔东为昭。”诗写夏夜难眠、孤独抑郁、难以消解、虽未直言原因,但无疑与乱世有着直接关系。又如《高堂置樽酒吟》曰:“畏不必值乳虎,愁不必望所思。高堂置樽酒,清白浮羽卮。新歌入幼眇,裂竹间哀丝。妖童丽朝日,佚女扬蛾眉。对此良可欢,何事独忧悲。中怀郁不吐,慷慨当告谁。黄河不西上,白日无东驰。悲哉复悲哉,愿作枯树枝。”诗人置身欢娱的宴会,却无法驱散浓郁的悲情,哀婉酸苦,无限伤感。《赠柴梦霍》诗则以被弃置的“废琴”起兴:“挂壁是何物,垂弦一废琴。树随秋色老,愁与夕云深。骚屑无欢梦,安排只苦吟。文章穷次骨,天地亦何心。”声声叹息,饱蘸哀思,流露出志不得伸的凄怨,令读者欷歔叹息而不能禁。毛先舒诗中悲哀、凄怆、蹉跎、忧伤、悲悼、涕下、辛酸等词语触目皆是,充分体现了他忧愤深广、极度苦闷的情怀。
国变与仕途偃蹇使毛先舒的心境异常沉痛,亦深刻地影响了其诗歌风格及取法对象。潘耒在《思古堂集序》中述及毛先舒诗学经历,言其“少负轶才,为‘西陵十子’之最。其诗篇隽妙,得骚雅之遗则,已乃脱去畦径,自名一家。中年偃蹇,不与世合,肆力而为古文辞,沉深壮阔,一去绮丽之习,而上与古人为朋。”[10]卷首,780毛先舒早年诗歌多以清绮为尚,后经历鼎革之变,生活淹蹇,其诗歌特多凄楚苍凉之音。与此同时,毛先舒对慷慨悲壮的汉魏、杜诗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共鸣。毛先舒不少五言古诗感情深沉、苍凉悲感,明显受到汉魏及杜诗影响。例如《滞吴门不得归示沈汉仪》曰:“恻恻复恻恻,怆然心不休。罗衣单以寒,况复当凛秋。言送远行客,偶尔随轻舟。谁知此滞淫,便作无方游。一住十日余,天气阴以揫。弓刀乱长途,马嘶风飕飕。传闻势必过,惊信到杭州。定牵父老心,浩叹增白头。宦游无简书,服贾非车牛。一登姑苏台,浮云怕回眸。吾子曲相慰,要我以淹留。多谢良友生,何方释我愁。”格调苍凉高古,情感浓烈悲怆,感人深切。毛先舒的七律中有大量慷慨沉郁的作品,可以看出杜诗的直接影响,不少作品甚至可置之少陵集中。例如《环翠楼》曰:“环翠楼台倚碧岑,悲哉秋气此登临。屋头露草连天白,槛外霜华匝地阴。东海东流波浩浩,西山西望树森森。艰难潦倒空愁涕,播乱干戈自古今。”此诗作于国破之后,诗人登楼远望,慨及时事,不禁百感交集,伤心无限。该诗不仅在感情基调上类似老杜,在艺术上亦对杜诗有所借鉴。如颈联“东海东流波浩浩,西山西望树森森”,故意在一句中重复用字,这正是杜甫七律惯用的手法。另外,此诗中有些句子系从杜甫诗中化出,如“悲哉秋气此登临”出自杜甫“万方多难此登临”(《登楼》),“艰难潦倒空愁涕”似由杜甫“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化出,然而这些句子皆从诗人肺腑中流出,并没有给人以貌袭之感。《登城西南隅》亦颇得老杜神髓,诗曰:“武林城上倚盘桓,咫尺风尘揽袂看。树霭凤凰山自合,草低鹰隼血初干。霜戈晚映晴沙白,铁骑秋明落照寒。矫首闲云殊不恶,江南江北任漫漫。”作者登高远眺,感慨战争,其格调质直坚苍、沉雄悲壮,神乎老杜。
毛先舒七古中有不少效仿李白者,以《己丑岁生日对酒作》最为典型:
劳君视白日,义御无逡巡。秋风洒鬓毛,倏惊三十春。回思畴昔侈书剑,年少意气殊常伦。五湖自作渔钓长,千里交结悲歌人。黄金等山眼不顾,要使身当猛虎步。岂知高台摧北阙,况乃赤霄顿中路。人生苦多,百六亦有数。西霜白羽难向天,且学登楼弄词赋。即今三十空荷,谁复道傍惊要。九折病臂仍顽痴,百结愁肠正胶绕。君不见兰陵萧生刈芳草,手种白杨自袅袅。男儿不得行胸臆,虽寿百年犹为夭。二陵风雨秋阴阴,三山宫阙云渺渺。鸱枭在扼凤在,心折群英济时了。此时悲风北极来,酒酣日暮临高台。缥玉之酿碧青甓,坐望鸿雁聊徘徊。苏秦三十徒简练,王湛于我何有哉。生当壮盛不得意,散发高歌浮满杯。
该诗作于顺治六年(1649),正值诗人30岁生日,理想受挫、满怀郁勃,一种难以抑制的悲愤之情如火山爆发。全诗纯以第一人称抒怀议论,以主观情感和意向为轴心展开篇章。飞腾想象,笔势大开大合,如暴风急雨,骤起骤落,似行云流水,一泻千里,将壮志难酬的悲愤写得激情澎湃,具有大河奔流的气势与力量。诗歌以纵横恣肆的文笔形成磅礴的气势,夭矫飞腾,有一种颖气流注的动感。末句“生当壮盛不得意,散发高歌浮满杯”显然借鉴了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悲愤之极反而以豪逸出之,更加慷慨激昂。毛先舒此诗将失意的哀感表现得如此淋漓酣恣,如此气势凌厉,悲中见豪,正是对太白激昂奔放的继承。
二、凄艳之情
毛先舒才思敏捷,词采绝艳,对于艳情题材颇为偏爱。其《赠王采生诗四首并序》曰:“盖闻柴桑高韵,非无西轩之曲;楚士贞心,亦有东邻之赋。虽托兴于艳歌,实权舆于大雅者也。”[11]将艳情纳入大雅,足见其回护之意。毛先舒早年即好作艳情诗,《毛驰黄集》卷一所录古乐府二十首,除《哀歌》外,其余均为艳情诗,卷三另有《杂诗艳体》十二首,清绮艳丽、雅有风则。毛先舒中年身经丧乱,一变而为沉深壮阔,以汉魏、盛唐为归,然并未完全弃绝情辞丽句,尤其至晚年,更是酷嗜晚唐艳体,自称于温、李诗“日夕讽咏,描摹莫逮”[10]卷3,812,其《蕊云集》《晚唱》“皆所作艳体”[8]。
艳体创作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以南朝及晚唐最为突出,毛先舒于之多有取鉴。例如《姑苏辞》其一曰:“闻欢下姑苏,侬作数日恶。故乡可怜虫,他乡作轻薄。”寥寥数语,即将女子担心情人变心的那种焦虑与不安真切地传递出来,全诗纯用口语,生动自然,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深得南朝民歌韵致。又如《桃花曲》:“横塘何照灼,露井自芳芬。艳色衔鸦鬓,流光夺绛裙。扇底乍翻落,歌声愁入云。”文辞清丽,情思绵邈,有南朝文人乐府那种轻巧流丽的韵味。相较南朝诗歌,毛先舒对晚唐艳诗浸润更深,《晚唱》一集“皆摹李商隐、李贺、温庭筠、韩偓四家之体,以别于初唐之格,故以晚名焉”[8]。《晚唱》中近体大多效法温庭筠、李商隐、韩偓三家,古体、乐府诗则明显宗法李贺。李贺极富想象力,其诗歌大量描写仙鬼幽冥,设想奇特、瑰丽浪漫。毛先舒在题材选择上明显借鉴李贺,其《蕊云集》《晚唱》中的古体中往往选择非现实的幻境,且意象瑰奇密集,他的挚友恽格《题稚黄晚唱诗八章》即指出这一点:“读毛公《晚唱》有《斗坛》《蟾蜍》《乌鹊》《莲华峰》《老子蒙沙》《恽子说秋气》诸语,淫靡隐诡,窈窈焉,黝黝焉,郁纡怅荡而不可知。殆将洗发灵气,鞭策造化,抽其怨思,犹骋奔宵之辔,翔乎阆风之苑,沐浴八海,晞发层城,上采琼华,下挹瑶井,珍怪极矣。”[12]毛先舒诗中刻画仙境的作品有《仙林谣》《蟾蜍答问》《屏翳谣》等等,通篇敷演仙林幻境。以《仙林谣》为例,诗曰:“中天环桥宛流水,晓日射空云气紫。玲珑绀碧耸层霄,铺地玉光收不起。精蓝欻敞金堂堂,百花霜冻悬奇香。青曥黛发三古德,中有一人眉最长。同生震旦一交臂,金母花开夙曾记。劫灰自黑火自红,却剩坏空天与地。仙人扇翳青尾鸾,若仿佛兮云之端。齐州玉府俱漫漫,谁能更羡王乔丸。”诗人驰骋想象,仙乡掠影,流光溢彩,新奇瑰丽,同时在诗的末处杂以须臾沧桑之感,在艺术上与李贺的《天上谣》《神仙曲》等颇为类似。相比仙界,毛先舒对鬼魂幽冥境界的描写更为引人注目。例如在《古署铜缸歌》中,诗人由故宋秘书省流传至清代的一口铜缸触动忧思,想象奇特,意象斑斓:“洞阴兀兀云如灰,紫缬穿径烟芜开。铜缸皴藓脱如腊,驖骊肉断秦王石。赵家神器凝丝纶,汴州笔映铜驼春。斜阳半入吴岭黑,词臣带月呼金鳞。蛟雏龙子跳波沫,水死千年蕰草活。愁魂化石持叠山,缚象囚螭去难脱。君不见牧儿没池蹴龙舞,摩洗花钿气如土。秦台汉苑今谁主,试向雕笼问鹦鹉。”诗前小序称“更发丽思,要未离乎怨”,前四句描摹古铜缸的现状,渲染出一种古色凄迷的氛围。之后转入对历史场景的设想与复现,昔日汴州,王气堂皇。诗末感慨沧桑变迁,在鲜明的古今对比中,表现出巨大的落差,全诗情感苍凉凄怨,意象密实奇诡,给人造成强烈的震撼。毛先舒不仅写带有传奇色彩题材时想象奇崛,即使写一般的现实题材,亦追求以幻觉思维来化凡为奇,如《恽正叔秋渡钱塘南去寄此》系送别之作,诗人却插入“钱塘水恶龙气腥,神血斑斑疑古瓦”等刻意冥搜的奇诡意象,使原本平淡无奇之事在很大程度幻觉化与神秘化。在《蕊云集》《晚唱》中,女性与艳情题材占据有更大的比重。毛先舒的艳体诗大多是凄艳哀伤的,密丽的意象往往与凄凉的叹息交织在一起,使诗歌备加缠绵凄恻。例如《断河梦引为陆娘作》曰:“吴峰天淡吴云碧,百子灯红照离席。天河夜落织女星,灵鹊桥西化为石。青松蔼蔼月皎皎,一声鸡唤春烟晓。流苏四幄不飞尘,窣地金泥蓝凤小。钿车忆昔出瑶池,曳云袅雨何参差。离肠一奏断河引,酒樽茶碗俱含悲。断河河水流香絮,弹莺偏著花浓处。银漏丁东隔夹城,江门月上摧船去。”诗写离别之哀伤,真与幻、过去与现在回环往复,愈使情思倘恍迷离、曲致绵长。又如《红莲叹》写美人幽怨:“鸳湖百里澄芳沼,莲子花多镜光小。一花一叶相背开,楚江美人泣清晓。南风漙露未生寒,折损根枝不惜丹。容易绿房沉碧水,飞蓬那得到云端。”含蓄深婉,凄伤缠绵。毛先舒尤其偏好以美人幽魂为题,《阎妃冢》《西施葬处》《紫玉冢宵歌》《金鸡兜歌》等皆属此类。以《宋御教场歌》为例,诗曰:“美人虹影射春潮,风枝似学莲花舞。龙竿雁服军容丽,飒纚凝霜焱熛逝。战气横冲浴日池,殷脂十晕生烟际。戈鋋捎鸟纷惊聒,迸火砰声入云末。山头北眺心悠悠,六宫酣愤天为愁。幽怨埋芳土,余泪洒江流。至今零落西湖水,红死芙蓉十顷秋。”诗写宋代教场群女的飒爽英姿及亡国之恨,诡奇哀艳,幽冷凄恻。
李贺诗中的意象大多密集且奇诡,而诗中的色彩总是斑驳瑰丽,令人目眩神迷,这一点同样为毛先舒所借鉴。毛先舒《蕊云集》《晚唱》中的乐府与古体很少使用白描,往往于意象前冠以颜色字,呈现出斑驳瑰丽的艺术风貌。如《吹潮曲》曰:“东风吹潮堆银城,将军白马彯长缨。赭山蒸云染平紫,神鼍宵愁鼓声死。双刀摩戛豗惊雷,将军失头马上回。夜闻草中呼叱叱,明朝赤气生青苔。”诗中绘声绘色,写态传神,银城、白马、赭山、平紫、赤气、青苔,色彩交映,将鏖战的激烈场面、将军的壮烈精神,扣人心弦地展现于浓墨重彩之间,壮丽辉煌,凛然生气,跃于纸上。又如《鼎湖晓烟曲》曰:“绡云薄罗香靡靡,朝暾射窗玲珑紫。蛟风力弱吹细寒,黄金迸断摇春水。却背银屏立斜倚,青芜一带红争委。鼎湖西陌刀如林,龙气逼雨愁城阴。绮疏火落宛转赤,玉楼唤梦天沉沉。生烟轻幕调筝阁,明珠无灵厌风箨。画竿鳞次立当风,旗铃戞曙疑金龠。”密集浓重的颜色字接连而来,斑斓杂错,予人强烈的视觉刺激。又如《银屏曲》:“银屏漏断金蟾落,绣衾压火西风薄。楚江黛碧上帘钩,啼乌夜夜怨高楼。”诗共四句,却接连嵌入了银、金、黛、碧等诸多色彩意象,如此繁多密集的色彩词藻层现叠出,使诗歌愈加秾丽璀璨。
再来看毛先舒近体诗对晚唐的效仿。晚唐艳情诗尤其是温庭筠之作常常铺锦列绣,繁词密藻,精工绚丽。这一点亦为毛先舒所借鉴,其艳体诗虽有意象秾艳者,但较温庭筠的堆金叠玉还是要淡一些。例如《送怀诗》其六曰:“斜背银屏倚绣床,朝朝默默坐焚香。独窥青镜微成笑,要买名花始就妆。并枕仍怜魂入梦,凭肩翻使泪沾裳。他人自觉春归早,无夏无冬驻曲房。”丽不伤雅,并未堕落入靡丽之途。韩偓是晚唐艳体的代表诗人之一,毛先舒对其多有取鉴,《晚唱》存《无题次韩偓韵》《无题倒押韩偓韵》等等。以《无题次韩偓韵》为例,诗曰:“采贝编文幌,糅香合细尘。云廊度莲漏,露井濯花晨。化鬼情怜昔,怀仙泣就新。瘦腰殊自强,鸣骨故惊真。黄檗心藏苦,青梅味惹颦。秘辛图火齐,花甲纪金轮。殿脚歌珠串,楼头坠玉鳞。几千余岁劫,三十六宫春。梦寐才迷赵,雌雄又蛊秦。柳痕眉淡淡,檀注口津津。坐索千金宝,词传一斛珍。凤尖缠天趫,犀角偃停匀。赘婿闻芗泽,赀郎赋美人。风流多托讽,痴绝谩挑邻。”该诗意象之密集、词藻之秾艳,确实有与韩偓原诗类似的地方,但此诗时有奇凄之处,又类似李贺,《无题倒押韩偓韵》亦是如此。
李商隐是晚唐诗人中的佼佼者,其诗歌的一大突出特点即朦胧幽微。在李商隐之前,诗人大多追求尽可能清晰地表现感情,而李商隐则有意识地追求曲折幽微。为了表现复杂矛盾甚至怅惘莫名的意绪,李商隐往往将心灵中的朦胧图像化为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形成如雾里看花的朦胧诗境,辞意飘渺难寻。毛先舒深受李商隐影响,其抒情诗常常将复杂的人生感慨虚泛化、意绪化,略去了具体情节,着力书写浓郁的情思氛围,且不用显直的叙事,而是用一系列精选的意象组合起来,以比兴、象征、暗示等曲折的手法传达意绪。如《荧荧》:“荧荧银烛影,疑是帐中魂。桂树销秋气,余香落酒樽。云霞曾答笑,桃李竟能言。只合沉忧老,何心复种萱。”凄寂迷离的意象,加上情绪的深沉怅惘,诗境遂显得幽深窈窕。《荷花》所传达的亦是一种深沉寥落的意绪,诗曰:“荷花半零落,不为起秋风。天欲留芳气,人惊坠粉红。□①此处原文模糊不可辨。生明月外,泪满镜湖中。此意无人见,双鱼戏叶东。”将郁结的情感寄托在半残的荷花上,情思层层深入,要渺幽深,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毛先舒对李商隐的无题诗多有效仿,《不信》就是较为典型的一首:“他生幽梦暗相关,此夕行云去复还。渲粉不成嫌紫雪,画眉迟就妒青山。蟾联金锁争相啮,燕叩雕栊亦未闲。不信肠中能宛转,五丝牢系玉连环。”诗人用幽梦、行云、蟾联金锁、燕叩雕栊等一系列似有实无,虽实无而又分明可见的意象将幽微的情思表达得朦胧婉转、倘恍迷离。毛先舒多截取诗歌前两字或诗中某两字为题,并没有明确的意旨性,前引《荧荧》即如此,这一点显然亦借鉴了李商隐。
需要指出,毛先舒的艳体诗中亦存在无聊空洞者。例如《嘲美人不饮》曰:“紫馆仙人坐凤凰,云鬟垂著等身长。沾唇怕有尘凡味,试与金茎不肯尝。”诗系宴席劝饮游戏之作,没有多少艺术价值。但此类诗作在毛先舒集中毕竟仅属极少数,并未对其诗歌的整体艺术水平构成多少影响。
三、拟古与求变
毛先舒《自序》载《毛驰黄集》,创作缘起甚为详尽:
余于古乐府初不甚作,亦不欲多作。汉魏乐府苦其离,又苦似,可无作之。余乃时作六朝乐府,神明之际,殆亦往往遇之耳。五言古诗初侈言西东京,又学为西园诸公,声貌颇有尚者,后乃酷嗜二谢,兼学延之,常以语人此特欲学为初盛唐人体地耳。然谢本余所学好,究言拟似,亦自同寄迹耳。盖五言古作之殊难,知亦未易。余于是刻多同临法帖书,即手腕罢驾,未能绝尘而逝,然雅不欲用奔见奇,恐乖古法,致滋后惑,故弗欲为之也。诸体亦各有所具,文辞卒未能工,取达意而止。……盖余七八岁时即喜此事,逮今稍自知务殊已。无意耽之,而终不能决自弃废。[2]卷首
该序文清楚地解释了毛先舒的诗学经历及诗学旨趣。毛先舒深受格调派影响,倡导诗学复古,对古人的法度格调进行模拟,但同时对拟古的弊病有着深刻的认识,并不欲“守古而尺尺寸寸之”[13],而是主张在复古的基础上求变。甚至可以说,求变才是复古的真正目的。
毛先舒现存诗集中,以《毛驰黄集》成书时间最早,拟古痕迹亦属该集最重。《毛驰黄集》中保存了大量的拟古诗作,从汉乐府到六朝诗再到盛唐、晚唐诗,均广泛地摹拟。其中有一些诗歌尺寸古法,蹈袭痕迹甚为明显,即自序所言“多同临法帖书”者,尤以拟汉乐府诗最为明显,如《悲歌》:“悲歌可以忘泣,远游可以忘归。遥望故乡,冢何累累。欲升天无门,欲逝海无船。男儿居世间,身随飞蓬转。”《上邪》:“上邪!我欲与君交欢,初既有成言,昆仑折,弱水可涉,西海出日,月东没,四时混,乃当与君绝。”除个别字句更改外,几乎是照抄汉乐府原作。由于“题与调俱傅古乐府”[2]卷1,故毛先舒将其以“拟古乐府”名之。卷一拟古乐府、《拟古十二首》,卷二《拟魏公宴诗八首》等皆属此类,摹拟痕迹甚重。毛先舒还进行了用律诗形式重写乐府旧题的尝试,如五言律诗《上之回》曰:“吉日帝于征,秋高古水平。雷驱万马出,凤驭六龙行。款塞无加矢,登坛自将兵。仍闻遣飞骑,豫筑受降城。”此诗对汉铙歌《上之回》进行了形式上的改变,但终究无多少艺术生命力可言。毛先舒另有一些诗歌则“缘事创题,稍傅古调”,故以“古乐府”称之,“不曰新乐府者,嫌于词若曲也;不曰乐府变者,嫌于义必不出于正也,犹今四、五、七言古诗皆自己作,乃不曰新诗,而得称古诗尔”[2]卷1。这些诗歌用古调抒己情,虽自铸新辞,然调声设色,俨然古人。如《哀歌》抒写生逢乱世的苦闷与彷徨,诗曰:“浮云蔽天,海水荡陆。抚剑四视,蹋地长哭。御风作车,鞭石作梁,飘飖遐征,何为故乡。稠浊轩冕,君毋沉吟。可以蹈海,乃盻千金。五灵八琅,广乐腾沸。猴尾牛头,天公日醉。悠悠我思,怆怆难为。敲石见火,近能几时。时哉我与,大道无爽。骨肉相戕,伏戎于莽。我求仙人,彷徨大瀛。南斗工瑟,北斗工笙。曈昽紫庭,昭哉穆清,涤目荡月,不若潜形。”感情深沉,慷慨悲凉。又如《怨诗》:“西山一何峻,不辨阳与阴。上有千岁松,下有嘉木林。嘉木讵不荣,托体非所任。岂若松树枝,青青郁高岑。时人多苦言,烈士多苦心。悠悠行路诗,振古有遗音。”诗语高简浑朴,感情深挚,格调苍劲而悲凉,十分接近汉魏之风。毛先舒《与李太史论乐府书》曾就拟古问题有过这样一段议论:
拟古乐府有如儿戏耳。然其古气高笔,往往惊奇绝凡。仆谓拟可以不存,而不可不拟;即可不拟,而不可不读。取其神明,传我腕手,随制他体,可令古意隐然。正如作楷行者,先摹篆籀。又如宣德铜器,不必见宝而浑然之内。荫映陆离,斯可贵耳。[14]
主张熟参古人作品,获得诗家三昧,在此基础上抒写己意,虽属自铸新辞,然始终隐然古意。正如学楷行体者先要学习篆籀,经此一道,再写作楷行,自然雄浑大气,有金石味。毛先舒的诗歌创作,基本上实践了上述“熟参”理论。
这里要特别提一下毛先舒的《杂体诗》二十四首。《杂体诗》二十四首是毛先舒创作的一组拟古作品,诗前有小序,曰:“盖拟作之体,萌芽于内史,极畅于醴陵,然此二公皆各自为诗耳。后来踵武匪一,摹画愈工。毛子感于古人诗格以代隆庘,遂次其尤雅者。远溯炎汉,近迄于明,凡得二十四人,然鄙意亦各有所托寓,不必尽古之作者也。始于属国之答少卿,终于给事之别舒章。”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模拟之风可以说是源远流长,西晋陆机最早开始系统地模拟,南朝江淹则以《杂诗》三十首成为颇具代表性的模拟者。毛先舒的《杂体诗》二十四首明显受到江淹的影响,作者选取了从汉代苏武到明末陈子龙共二十四家的诗体,对每一家各仿作一首,尽管自序称“各有所托寓,不必尽古之作者”,然实际创作基本上都非常像原作,可以说直探神髓,风调逼真。拟古最重要的不是字词,而是原作者的个性特征及独特心境。毛先舒摹拟前代诗人作品,在还原诗人心境上表现得颇为出色。例如《孔北海融述志》拟孔融《杂诗二首》其一,先舒诗曰:“炎炎当路客,奕奕朱门开。雄鸡无三号,冠盖纷还来。志士大所营,漂漂穷无依。结根在累世,安能灼余辉。历观古俊民,功成道何微。子牙尚阴谋,管仲器小哉。人生履国步,周道自我夷。猛虎扼其项,何况狐与狸。此身勤君父,安得慕夷齐。曲士矜一节,度外宁所希。宁为白玉碎,不为长伏雌。”此诗首四句写曹操煊赫的威势,中间述自己坚定不移的节操,末写不慕夷齐,宁为玉碎、志不可屈的气节与风骨。全诗慷慨言志,气骨凌人,不仅还原了孔融高傲疾世的性格特征,亦体现了孔融“以气为主”的艺术特点,足见毛先舒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即选此诗,并评曰:“北海目中直无曹瞒,经营国难,不慕夷齐,其素愿然也。宁玉碎而不为瓦全,故卒被祸,拟古诗须设身处地为之。”[15]可见毛先舒对孔融处境及心理特征体会之深,惟其如此,方能做到毫发逼似。
毛先舒虽在拟古的方式与途径上与明代前后七子有相似处,但在取法对象上明显较七子扩大,不仅彰显了毛氏诗学观更为通达,亦体现了其试图新变的努力。明代格调派诗人大多主张古体师汉魏,近体宗盛唐,毛先舒则通过提倡六朝、晚唐来矫正七子派狭隘的诗学取径。毛先舒对于晚唐诗的浸润,本文第二部分已作详细说明,这里仅就毛先舒对于六朝诗的效仿略作说明。明代格调派诗人贬低六朝尤其是齐梁,主要原因有二点:就时代而言,六朝为衰乱之世,自然无法与盛唐相比;就诗体发展而言,六朝处在由古体向律体的过渡时期,绮靡雕琢逐渐代替古朴,这与格调派重政教、提倡高古的审美旨趣相抵牾。何景明提出“诗弱于陶,谢力振之,然古诗之法,亦亡于谢”[16]之说,认为谢灵运改变了汉魏古诗浑朴的风凋,该观点在后世影响很大。毛先舒则高度肯定六朝诗歌所取得的成就。其《杂体诗》二十四首选汉代诗人4家、魏晋诗人7家、唐代诗人3家、明代诗人4家,而选择六朝诗人则有谢灵运、谢惠连、萧纲、江总、颜之推5家,比重较高,可见其对六朝诗歌的喜爱。毛先舒对六朝诗歌的特点有着准确的把握,故其仿六朝风调甚为逼真。例如《效六朝体咏烟柳》:“垂柳荫通川,飘拂正含烟。黯黯应藏鍜,苍茫近翳蝉。抝枝摇碧影,系马蔽金鞯。濯濯笼春月,沉沉隐暮天。空劳征戍客,踌躇大路边。”《效六朝体咏雪竹》:“凌冬关修簳,映雪郁菁菁。朔风声共肃,层冰体兢贞。秀势龙形蛰,翻条礰粉生。柯斑疑染泪,叶白似含英。信持琪树并,何惭玉润名。”巧思、华藻、对仗等六朝诗歌的基本特征均已具备,可见毛先舒对六朝诗浸润之深。
前后七子创作的一大弊病即过分注重对法度格调的揣度模拟,甚至将格调置于性情之上,难免陷入蹈袭窠臼。为纠正此弊,毛先舒特别强调精神情感,尝曰:“文字以精神所至为主,而格律不可尽拘也。”[14]卷7,738这一点亦应用在其实际创作之中。例如歌行《吴市典衣沽酒歌同沈汉仪作》:
阖闾城头晓鸣角,吴门客子衣裳薄。微茫晨日射绡幕,苔瓦啾啾叫寒雀。起来相向惨颜色,松陵川长归不得。平生宾客多逢迎,出门百里无相识。沈生尔岂无相识,但看贫贱难为德。秋日日短昼掩晖,空楼细雨烟霏霏。夕鸦啼罢络纬啼,此时沽酒聊典衣。沈生一杯须引满,瓶绠非长带非短。君不见朱门歌笑何纷纷,须臾麋鹿已成群。主人北去旧京道,回望金昌惟乱云。
诗歌以激愤、伤感的笔触,描绘了贫苦潦倒的境遇,并抒发世态炎凉之感慨,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对于世道的愤懑不平,感情真挚,与刻板拟古而无病呻吟的作品截然不同。毛先舒虽不满于所处之乱世,但不得不说,其诗歌得益于乱世良多。如《送彭燕又孝廉归华亭兼志旧感》曰:“秋到江南百卉腓,离尊此夕送将归。游燕击筑人都尽,入洛题书愿更违。霜剑寒惊兵气早,布帆旅泊市烟稀。凭君欲寄招魂作,回首华亭泪满衣。”《临平申包胥庙》:“桐叩山前动战尘,土人何意祀孤臣。火连云梦终兴楚,泪尽咸阳故亡秦。玉座春深移碧藓,灵旗夜曳照青磷。那堪兵燹秋江上,松桧萧萧渐作薪。”两首诗均夹杂着亡国哀痛,凄楚哀婉,现实性、抒情性都很强,以真切动人的感情突破了拟古窠臼。
毛先舒于诗众体兼备,但写的最好、最脱去拟古习气的当属绝句,信口而成、韵味无穷,颇受世人推崇。挚友柴绍炳《三与毛驰黄论诗书》赞先舒“五、七绝句独步一时”[17],洵为知言。毛先舒绝句的一大特点即自然真率。绝句在形成过程中,借鉴了民歌天然淳朴的显著特色,毛先舒《诗辩坻》曰:“《子夜》凄怨,《横吹》奇峭,各极五言绝句之妙。”[18]他特别欣赏南朝民歌出口成章、纯籁兴会的天然性,故其绝句亦发扬了这一特色,如:
浣纱贫女妆裹鲜,众中夸道得人怜。朝从浣纱江上浣,暮从浣纱江上眠。(《越中杂诗二首》其二)
南陌提笼叶始生,西堂秉杼锦旋成。郎心莫是黄梅雨,看过春蚕便少晴。(《怨歌行》)这些诗浅近流畅,自然天成,不事雕琢,具有清新淳朴的民歌气息,尤其是《怨歌行》后两句巧用比喻,生动贴切,不仅使得语言更加活泼,而且在表情达意上更加委婉含蓄,声情摇曳,韵味无穷。绝句体制颇为短小,离首即尾,易流于浅露,故贵在含蓄蕴藉;但若刻意雕琢,又容易失之斧凿,故贵在浑然天成。毛先舒的绝句,往往以简练浅显的语言,传递出无尽的情思,做到既自然且含蓄,既简练且蕴含丰富,其以女性生活为表现对象的绝句写得尤为婉约细腻、风神荡漾。例如《和冰修为沈清怨辞五首》其一曰:“楚岫天晴也作云,香鬟零乱翠纷纷。慵来好影无人见,长倚栏杆背夕曛。”其四曰:“银汉无声堕井幹,倚楼罗袂为谁单。手中团扇如明月,不待秋风先自寒。”以上两首诗分别用倚栏背影与团扇自寒作结,既将失宠者的幽怨不平表现得十分强烈,又情韵悠长,富有一唱三叹的韵味。毛先舒还创作了不少宫词,如《楚宫词》《春宫词》《宫怨》等,其中不乏深情绵邈,哀婉动人者。如《汉宫词》曰:“宝炬依微隔绛纱,至尊流泪忆铅华。建章宫里春如海,不信无人似李家。”诗写汉武帝对李夫人之深情与怀念,虽语言浅易,却低回缱绻,一往情深。尤其是后两句执著缠绵,哀怨至极,写情上与元稹《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如《吴宫词二首》其一曰:“苏台月出夜乌栖,宴罢吴王醉似泥。别有深恩酬不得,向君歌舞背君啼。”其二曰:“艳艳莲花杂绮罗,青青荷叶映双蛾。如何椒华宫中女,尽解长干渡口歌。”此诗越出前人窠臼,立意新奇,生动传神,且含蓄深婉,极富艺术表现力。王士禛特别欣赏这首诗,《渔洋诗话》曰:“余最喜武林毛驰黄咏西施绝句云:‘别有深恩酬不得,向君歌舞背君啼。’此意未经前人道过。”[19]王士禛《感旧集》、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等皆收录该诗,可见众诗家对此诗之喜爱。
毛先舒虽自称其于绝句“悲哀之情居多”[2]卷5,然除去哀思愁绪外,集中亦不乏萧散自然、闲适愉悦者,例如《渔舟卧者》:“不向西风拂钓丝,醉来高卧醒来迟。潇湘月色应闲却,留与明霄对酒巵。”《秋兴》:“岭云秋更澹,池水日长闲。偶出忘所适,鸟归余亦还。”将萧散闲适的情怀抒写得从容优雅、兴象玲珑、平淡清远。先舒绝句中还有开阔雄壮、慷慨悲凉者,例如:《江上送友》:“东望苍波向北流,江桥携手回生愁。留君且醉沙场月,明日相思雪满头。”《江滩》:“沙黄海白树沉沉,红笠弯弓射草禽。落日城头横醉眼,调鹰走马十年心。”悲中含豪,哀中有壮,风格苍凉雄浑。
四、结 语
毛际可称毛先舒“以诗名西陵三十年矣”[20];黄云称先舒“以古学振起西陵,天下士翕然宗之”,《毛驰黄集》《蕊云集》《诗辩坻》等诗集与诗学批评著作“家弦户诵,衣被近远”[14]卷首,616,可见毛先舒其人及其诗学理论在清初诗界尤其是杭州诗坛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毛先舒虽受明前后七子复古诗学影响,但并不盲从,他将拟古视为学诗的练习阶段,拟古最终目的是追求殊变,这正是对七子派走入赝古的反拨。毛先舒的诗歌创作充分实践了其诗学理论,并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尤其是其绝句,兴到语绝,不加雕饰,受到时人及后世的交相称赞,应该得到学术界的重视。
[1]毛奇龄.毛稚黄墓志铭.西河集:卷99[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第260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114.
[2]毛先舒.毛驰黄集[M].山东省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
[3]林璐.螺峰小隐记.岁寒堂初集:卷4[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8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821.
[4]孙治.毛驰黄集序.孙宇台集:卷4[M]//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 148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703.
[5]柴绍炳.西陵十子诗选序.西陵十子诗选:卷首[M].国家图书馆藏清顺治七年还读斋刻本.
[6]孙治.赠毛稚黄序.孙宇台集:卷8[M]//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 149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730.
[7]陆圻.毛驰黄诗序.威凤堂集:卷2[M].南开大学图书馆藏清钞本.
[8]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下册卷181[M].北京:中华书局,1965:1639.
[9]沈谦.东江集钞[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7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10]毛先舒.思古堂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10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
[11]毛先舒.赠王采生诗四首并序.晚唱[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 211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100.
[12]恽格.题稚黄晚唱诗八章.瓯香馆集:卷2[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2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609.
[13]李梦阳.驳何氏论文书.空同集:卷62[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第201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566.
[14]毛先舒.潠书[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10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
[15]沈德潜.清诗别裁集:上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329.
[16]何景明.与李空同论诗书.大复集:卷32[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第206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219.
[17]柴绍炳.三与毛驰黄论诗书.柴省轩先生文钞:卷10[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210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388.
[18]毛先舒.诗辩坻:卷2[M]//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上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38.
[19]王士禛.感旧集:卷14[M]//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74 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409.
[20]毛际可.静好集题辞.会侯先生文钞:卷16[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29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867.
I206.6
A
1001-4225(2017)10-0029-09
2017-04-06
蓝 青(1988-),女,山东济南人,文学博士,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