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对乳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诊断价值
2017-04-02启明星赵海军付丽曼刘迎凤郭习娟彭艳艳
启明星,赵海军,付丽曼,刘迎凤,郭习娟,彭艳艳
(石家庄市第四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1)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对乳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诊断价值
启明星,赵海军,付丽曼,刘迎凤,郭习娟,彭艳艳
(石家庄市第四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1)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utomated breast volume scanner,ABVS)乳腺结节冠状面边缘毛刺在乳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乳腺结节患者79例(81个结节)采用ABVS进行乳腺扫描,单独分析结节冠状面边缘毛刺的数量,并将毛刺的数量与BI-RADS分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恶性乳腺肿块中冠状面毛刺大于3个数量超过93%,而良性肿块(15%),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恶性肿瘤毛刺28例(100%),而在良性肿瘤毛刺(66%)。相比良性肿瘤,毛刺在恶性肿瘤中的出现率明显增高。结论结节冠状面边缘毛刺是一个重要的恶性判断的指标,并提示其具有不良预后,但是并不具有特异性。
乳腺结节;超声检查;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
乳腺肿瘤为女性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的危害着女性的身体健康。尽管乳腺肿瘤的诊断方法众多,但是超声诊断以其无创,无放射性、可重复操作和患者易接受,诊断价值高优点,已经成为乳腺癌的首选检查方法。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为三维超声检查技术,可以自动进行全乳腺超声冠状面断层扫描,并可进行图像信息存储,脱机进行图像分析,近年来得到迅猛的发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乳腺结节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经患者知情同意后行ABVS检查,扫查并选取81个结节。
1.2 仪器与方法
常规超声采用Siemens Acuson S2000超声诊断仪,L18~6高频线阵探头,频率6-18MHz。并配备ABVS系统,14L5BV高频线阵探头,频率5~14MHz,视野宽度15.4 cm,扫查长度16.8 cm,最大深度6 cm,层厚0.5 mm。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检查部位,采集前根据患者乳房容积的大小选择尺寸(A是最小尺寸,D为最大尺寸),每个乳房完成两个视图外侧和内侧。扫查结束后以乳头为中心将图像传输到ABVS进行图像的存储。观察乳腺结节大小、位置、分类及边缘毛刺的信息。
2 结 果
2.1 结节的病理结果
乳腺结节81个中病理诊断结果良性53例,恶性28例。良性53例包括导管内乳头状瘤4例;导管乳头状瘤伴腺病1例;导管乳头状瘤及纤维腺瘤1例;腺病伴纤维腺瘤7例;乳腺纤维腺瘤20例;乳腺腺病6例;乳腺硬化性腺病2例;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1例;纤维腺瘤伴导管上皮增生2例;纤维腺瘤伴腺样不典型增生1例;腺病伴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2例;分叶状肿瘤1例;乳腺增生及积乳1例;右乳积乳囊肿1例;慢性肉芽肿性炎1例;乳腺慢性炎1例;脂肪瘤1例。恶性28例包括浸润型癌19例;浸润性癌伴粘液腺癌成分1例;浸润性导管癌5例;导管内癌及浸润性导管癌2例;导管内癌1例。
2.2 结节冠状面边缘毛刺分布
在恶性乳腺肿块中毛刺大于3个数量超过超过了93%,而良性肿块(15%),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28例恶性肿瘤只有2个1~3分级的毛刺和26个超过3个毛刺,毛刺出现率100%,而在良性肿瘤毛刺出现率为66%,且包含50%的1~3分级的毛刺。相比良性肿瘤,毛刺在恶性肿瘤中的出现率具有显著性差异。
3 讨 论
本文统计分析了良恶性乳腺肿瘤在ABVS图像中毛刺的出现率。证实相比良性肿瘤,毛刺在恶性肿瘤中的出现率具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毛刺在一定程度上与恶性肿瘤表型相关联。毛刺对于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毛刺在良性乳腺肿瘤中也存在相当的比率(66%),因此毛刺也自然失去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意义,充其量也就是个参考。
肿块边缘毛刺征象是B超诊断乳腺癌的一个重要征象,在区别良性乳腺与恶性肿瘤的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毛刺征的病理基础是癌细胞向外生长,浸润肿瘤周围间质所形成的。在一项乳腺癌X线的研究中贾浥苹发现在乳腺癌组织的边缘,癌细胞浸润周围组织是X线上毛刺征形成的主要病理学基础[1]。李青春也通过乳腺癌X线摄影证实,乳腺癌钼靶X线摄影片上“毛刺征”在预测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微脉管形成和预后等方面具有潜在价值[2]。这也在BI-RADS分类中有所体现,只有5级以上才出现毛刺,而在4级及以下没有提及毛刺,也未能纳入分级考量依据,这说明毛刺仅为乳腺恶性肿瘤的表征。但也有学者则认为乳腺癌肿块边缘毛刺征的组织学实质主要是胶原纤维增生,特别是硬癌类[3],因而否定了关于毛刺是恶性病变的的说法。
综上所述,不能通过ABVS冠状面乳腺结节边缘毛刺有无判断肿块的良恶性,一定要结合其它的图像征象综合考量,得出更准确的诊断。毛刺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与恶性程度正相关,但本身不具备区别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1]贾浥苹,魏 兵,邓开鸿,等.乳腺癌X线毛刺征的病理学基础探讨[J].放射学实践,2003,18(11):806-808.
[2]李青春,姜 浩,刘进才,等.乳腺癌毛刺征、微小钙化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海南医学.2014:1621-3.
[3]贾振英,吴 凯,简 钟,等.乳腺癌X线-病理对照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1988,14(4):243-247.
本文编辑:赵小龙
R711
B
ISSN.2095-8803.2017.01.1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