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医理论的时间属性及其对昼夜节律的认识

2017-04-02王国为杨威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节律中医学人体

王国为 杨威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

浅谈中医理论的时间属性及其对昼夜节律的认识

王国为 杨威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

生物节律是现代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而中医学对时间因素与人体生命健康相关性的重视由来已久,其中的许多理论和经验都体现出中医学对人体生物节律的认识。通过对《黄帝内经》及相关文献的研读梳理,阐释中医理论的时间属性,通过举例阐明中医学对人体生物节律特别是昼夜节律包括睡眠生物节律的认识,并对中医时间医学的应用前景进行探讨,以期对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生物节律;时间医学;昼夜节律;中医基础理论;黄帝内经

生物节律,是生物体内周期性波动的行为和生理现象[1]。它涵盖了机体从分子、细胞、器官、系统到行为等不同层次的生命活动,是自然进化赋予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西方对人体生物节律的研究可追溯到17世纪,至20世纪初,“人体体力、情绪、智力三节律”之说提出,并受到广泛关注,1960年,在美国召开生物节律国际会议,生物节律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正式问世[2]。随后,科学家们把研究生物节律的变化规律、机制与生理功能的学科发展为时间生物学,而时间生物学与现代医学结合产生了时间医学。有学者认为,生物节律研究最重要的贡献就是现代时间医学的建立,这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提供全新的认识思路和实践途径[3]。根据变化周期,生物节律可分为:周期约为24 h的昼夜(日)节律、比24 h周期更长的亚日节律(月节律及年节律等)和比24 h周期更短的超日节律,其中睡眠生物节律即为昼夜节律中的一种[4]。

而纵观中医史,我们可以发现,早在《黄帝内经》中就记载着大量时间与生命健康相关的内容,尽管其语言古朴,也并未提出“生物节律”的概念,但其中许多观点已蕴含生物节律的内核。《灵枢经·岁露篇》载:“黄帝曰:愿闻三虚。少师曰: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时之和,因为贼风所伤,是谓三虚。故论不知三虚,工反为粗……”[5]就明确提出年、月、时等时象变化规律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把对时间规律的认知能力作为评判医生水平的一个标准,突显了中医学对时间因素的重视。《黄帝内经》以降,亦有诸多医家典籍从不同角度对中医时间观予以总结阐发,也有现代学者提出“中医时间医学”的概念,如张年顺等认为中医时间医学:是中医理论指导下,从整体上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的周期性,并指导临床诊断、治疗、预防和养生的一门科学,是中医学重要的分支学科[6]。中医时间医学与现代时间医学都重视对时间和人体节律的研究,但中医学对时间因素的重视又具有其鲜明的特点。

1 中医理论的时间属性

中西医学的差异,从根源上说,在于东西文化的差异,而这也使得两者的基础理论存在不同的构建。刘长林[7]认为发源于古希腊、罗马的西方文化具有更明显的空间特征,属于空间文化;而中国文化的主流,包括中医学,则更具有时间特征,属于时间文化,其关注和认识是事物的现象层面,是发现事物自然整体层面的规律。陈权韩等[8]亦认为中医学在学科属性上是以研究事物时间属性为主的“象科学”,而西方医学则是以研究事物空间属性为主的“体科学”。正由于中医学的“时间文化”属性,使其对生物节律的认识具有广泛的积淀。

通过对中医理论的梳理,可以发现,中医学构建在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上,更重视对天时的把握,在许多基础知识和关键问题上,都带着时间的烙印。如中医最基础的阴阳学说就是从时间属性出发的,太阳的升降所引起的昼夜变化,就是阴阳的本源表现,昼为阳,夜为阴;热为阳,寒为阴;寤(醒)为阳,寐(眠)为阴;温暖的春夏为阳,凉冷的秋冬为阴……中医学对阴阳学说的应用亦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发。而五行学说可以说是阴阳属性的扩展,木、火、土、金、水与一年之春、夏、长夏、秋、冬对应,亦体现其时间属性。

在治则治法上,中医学始终把“因时治宜”作为一项重要准则。在体质辨识上,亦重视时间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如人的先天、后天体质的差异等。中医藏象、经络学说无不与时间息息相关。恽铁樵在《群经见智录》中直言:“《黄帝内经》之五脏非血肉之五脏,乃四时之五脏。不明此理则处处荆棘,《黄帝内经》无一语可通矣。”[9]强调中医藏象理论的时间属性。可见,中医基础理论处处体现出其对时间的重视,彰显其时间属性。

五运六气更是中医理论时间属性的具体体现。五运六气是以阴阳、五运、六气等为纲目,融合古代天文历法、气象、物候、病候等多领域知识而形成的中医理论,用以阐释自然、生命与疾病的时间规律及其联系。五运六气体现人体和时间特别是干支年份变化的密切关系,其总结的人体周期性节律变化丰富而复杂。也有学者认为五运六气本身是一种医学历法,与干支纪年和二十四节气契合,通过六十甲子年为纪元,推演其中的运气及气候、物候、病候及防治宜忌等。当然,除了以年周期为核心的五运六气基本格局外,还有以日周期为核心的小运气格局和以60年为最小单元的大运气格局,它们作为五运六气理论的组成部分,也值得给予正视和重视,但其理论建构基础、应用模式和临证效果等方面都与基本格局还有较大差距,学术分歧和争议也更大[10]。张承龙等在五运六气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式人体生物钟”的概念,以干支历为工具,通过年、月、日、时的干支组合记录人出生肺循环建立的时间形式,分析其与人体健康的可能联系,具有一定新意[11]。

2 中医学对人体昼夜节律的认识举隅

中医虽未明确提出生物节律的概念,但许多理论和经验总结已暗含生物节律之内核,其中对包括睡眠生物节律在内的昼夜节律阐发尤多,试述如下。

《素问·生气通天论》言:“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12]说明人体的阳气具有日周期变化特点,所以古人养生主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注重对自身阳气的调护。《灵枢经·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言:“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5]也强调人体阳气每日的周期性变化,并认为这种变化有如四时之气生长收藏,而且对疾病的向愈具有明显影响,出现早晨清爽、中午安然、傍晚病情明显、夜间病情加重的变化趋势,其记载与一般疾病的发展规律也基本相符。而对不相符的情况,该篇也予解答:“黄帝曰:其时有反者何也?岐伯曰:是不应四时之气,脏独主其病者,是必以脏气之所不胜时者甚,以其所胜时者起也。”即从脏腑五行属性相克的角度进一步解释人体五脏与时间的相关性,如晨起肝气旺,肝木克脾土,则脾病在早晨反加重;夜间肾水主时,但脾土能克肾水,故夜间脾病反而能安然。

《素问·脏气法时论》对五脏病理变化的日节律亦进行阐释:“肝病者,平旦慧,下哺甚,夜半静……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脾病者……肺病者……肾病者……”[12]。李灵晓等[13]称此为“藏象节律”,认为中医藏象理论把机体内环境分为五个子系统,并依时间次序和五行理论依次功能旺盛,共同发挥作用,完成生命的整体功能。

人体营卫循行规律具有日(超日)节律的特点,《灵枢经·营卫生会篇》云:“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5]指出营卫之气的循行按每日昼夜的阴阳变化而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从而直接影响人体的生理状态。并认为随着年龄增长,营卫循行规律可能出现紊乱而直接影响生理状态,特别是对人体睡眠生物节律产生影响。如该篇所言:“黄帝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岐伯答曰: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从老年和壮年的气血盛衰、营卫之气的运行状态解释生理因素对老年性失眠症的影响。故而中医临床论治失眠也十分重视对人体气血、营卫运行的调理。

此外,中医对昼夜节律的认识中,子午流注也是一大特色。子午流注学说源于《黄帝内经》理论,明确见载于金代《子午流注针经》。子午流注是基于天人相应整体观,参考五运六气,根据人体气血脏腑经络运行规律,配合干支、阴阳、五行、五俞穴联合组成的一种逐日按时开穴治病的方法,讲究定时、择时取穴,因时制宜。它把时间、空间因素与人体的节律性思想结合起来,运用到针灸治疗各方面,成为中医临证颇具特色的诊疗手段[14]。而其法则不仅能运用在针灸学领域,在中医诊断、方药、养生等方面也可广泛运用。

在中医典籍《伤寒论》中,多次出现“日、时、昼、夜”等词,提及疾病演变转归和诊治的时间点,处处体现其对时间因素的重视程度,如张仲景对“六经病欲解时”的总结,指出六经病证向愈的时间点,亦蕴含昼夜节律的特点,三阳病欲解时从寅时至戌时,以白昼为主;三阴病欲解时从亥时至卯时,以夜间为主。这些观点也颇受后世医家重视。

当然,中医典籍对人体月节律、年节律的记载也颇多。先贤很早就发现月相周期性变化、海潮涨落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具有影响。在《素问·八正神明论》就指出月相变化会引起人体气血、肌肉、经络的规律性变化,并基于此,提出针刺补泻相应的治则治法;中医妇科更是对妇人月经的周期变化十分重视。在年节律方面,如《素问·脏气法时论》基于五行学说,把一年分为五季,并与人体五脏相应,这也是中医藏象学说的基本理论。《素问·上古天真论》则对人体生长发育规律进行总结,根据性别不同而呈现(女子)七年、(男子)八年的变化周期,其核心在于作为人体生长发育根本的肾精(气)随年龄而规律变化。《灵枢经·天年》则以十岁为一阶段对生命规律进行总结,从脏腑气血变化探讨人体生长壮老的演变规律。[5]中医养生则更强调人体与四时的相应,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言:“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夏三月……秋三月……冬三月……”[12]系统论述人体睡眠、情绪、行为等各方面与四季相应的养生基本原则和宜忌等。

3 中医时间医学的应用和展望

现代医学对生物节律的机制研究已经发展到分子水平,相关研究发现生物节律紊乱与许多疾病,特别是睡眠障碍、抑郁症等情志疾病、肿瘤、哮喘、心脑血管疾病等关系密切。通过生物节律的研究,对把握疾病发作时间、药物应用时间、了解人体代谢和生理状态等都具有积极意义[1]。

中医理论的时间属性决定了中医学对时间因素的重视,也更注重从整体观角度把握人体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在现代研究中,已构建了中医时间医学的理论框架,其优势是对时间因素的重视度和整体把握,不足之处是许多理论和经验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和完善。在临床应用方面,中医时间医学对失眠、精神情志疾病、心脏病、糖尿病、肿瘤、关节炎、月经失调、痛症、咳喘、疲劳、发热等病证的诊治以及择时用药、针灸应用、中医护理等方面的应用都有相关文献报道。特别是在睡眠相关疾病研究方面,许多现代医学研究者已意识到中医药的优势和重要性,并认为通过筛选中药有效成分,从中药资源中寻找调控生物节律和睡眠的药物,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4]。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物节律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中医学在生物节律方面的理论和经验积累十分珍贵,通过科学合理的不断实践和验证,相信对时间医学的发展能产生积极重要的作用。

[1]王春燕,廖萍,刘晓黎,等.生物钟紊乱与相关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5, 35(4):676-680.

[2]洛勇平.人体生物节律浅谈[J].东疆学刊,1991(2):12.

[3]童建,Edmunds LN.生物节律与时间医学[J].自然杂志,1995,17(4):204-208.

[4]郭金虎,徐璎,张二荃,等.生物钟研究进展及重要前沿科学问题[J].中国科学基金,2014,28(3):179-186.

[5]田代华,刘更生整理.灵枢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6]张年顺,宋乃光.实用中医时间医学[M].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1,4:4.

[7]刘长林.《内经》认识世界之三原则(上)[N].中国中医药报,2010-12-01003.

[8]陈权韩,吴丽丽,严灿.中医时间医学与现代生物节律若干问题的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10):1935-1937.

[9]恽铁樵著,张家玮点校.群经见智录[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5.

[10]杨威,白卫国.五运六气研究[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1,9,185.

[11]张承龙,张琳慧.中式人体生物钟概论[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6:1.

[12]田代华整理.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3]李灵晓,赵宏杰,林宇春,等.生物节律的结构功能分类与生物节律的藏象分属定性[A].2009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4.

[14]王磊,陈进法,王硕硕,等.子午流注与生物节律的相关性[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11):2485-2487.

The Time Effect and Circadian Rhythms of Traditonal Chinese Medicine

Wang Guowei,Yang Wei

(InsituteofBasicTheoryforChineseMedicine,ChinaAcademyofChineseMedicineScience,Beijing,100700)

Circadian rhythms is a hot issue of modern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a long histor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ime factors and health.Many theories and experiences showed the cogni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circadian rhythms.Through reviewing Huangdi′s Classic on Medicine and related literature,to describe the tim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ies.To describe the cognition of sleep biothythm and circadian rhythms by use of examples.Through discussing the future application of time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o benefit the related studies.

Biothythm; Time medicine; Circadian rhythms; Basic theory for Chinese medicine; Huangdi’s Classic

R223

A

2095-7130(2017)01-027-030

猜你喜欢

节律中医学人体
人体“修补匠”
人体冷知识(一)
排便顺畅,人体无毒一身轻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奇妙的人体止咳点
蚬木扦插苗人工幼林生长节律
慢性给予GHRP-6对小鼠跑轮运动日节律的影响
运用节律跳绳,提高跳绳教学质量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