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镜清洗消毒质量控制中护理干预的应用评价
2017-04-02胡绢利
胡绢利,孙 伟,段 艳,高 婷
(西安市胸科医院内镜中心,陕西 西安 710100)
支气管镜清洗消毒质量控制中护理干预的应用评价
胡绢利,孙 伟,段 艳,高 婷
(西安市胸科医院内镜中心,陕西 西安 710100)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清洗消毒质量控制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2月~2016年9月期间,60份内镜中心清洗消毒环节引入护理干预的资料,并与2015年常规管理60份资料展开对比。结果 引入护理干预后,支气管镜清洗消毒合格率达到了100%,常规管理下支气管镜清洗消毒合格率为95%,组间比较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 在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控制中,配合护理干预,可显著的提升工作质量,对此值得推广与完善。
支气管镜;清洗消毒;质量控制;护理干预
支气管镜是临床常用的诊疗设施,可用于做肺叶、段及亚段支气管病变的诊断,另外也是术后检查的常用设备。随着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对于院内感染防控工作更加重视,支气管镜由镜体、镜鞘、导光束等组成,虽然封闭性强,但也不能避免致病菌的完全消除。为了保证临床诊疗的安全,需要对支气管镜使用后尽快进行清洗和消毒。在其清洗消毒质量控制中,加强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对此加强此方面的研究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内镜中心在2016年2月,对内镜清洗消毒工作展开了护理干预,并对清洗、消毒后的支气管镜内外进行质检,自引入优化管理至9月,共获得质检结果资料一百余份,抽取其中的60份,并收集2015年常规管理下的质检资料60份资料作为参照资料,进行护理干预效果对比[1]。
1.2 护理干预方法
1.2.1 专业培训
组织工作人员展开《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等相关制度规范学习,使其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以及法律常识等;对支气管镜存在的隐匿感染风险进行挖掘,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进行风险规避。其次加强对医护人员支气管镜清洗消毒工作知识的考核,继而有效提升其卫生安全意识。最后注重对医护人员谨慎意识、综合素养等方面的培养,使其规范操作有效规避感染风险。
1.2.2 优化清洗消毒工作流程
要求支气管镜使用结束后,第一时间进行清洗与消毒,改变以往重视内镜清洗,忽视附件消毒的工作理念,优化操作细节,对支气管镜各管腔用适配毛刷仔细刷洗,并规范配制多酶清洗液,清洗后用纱布擦干镜体,高压气枪吹出内镜管腔内的残留液体。对于连续应用的支气管镜,将多酶清洗液清洗的时间,控制在5min左右。因我院主要诊治结核患者,患者使用过的内镜,应当充分浸泡消毒,我们采取邻苯二甲醛浸泡15min;终末漂洗后,在支气管镜管腔内,灌注75%的酒精,然后进行送气程序,保证支气管镜管腔内的干燥,最后存放在无菌储镜柜中,对于内镜附件都要做到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1.2.3 避免二次污染
首先保证内镜室的环境符合要求,诊疗结束后,采用紫外线循环风或照射方式,对空气进行消毒;利用含氯消毒剂,对使用后的清洗槽进行擦拭。并定期检测过滤水的微生物含量,避免水源污染。医护人员更是要求做到勤洗手,继而避免交叉感染。
1.2.4 实时监督
及时报修故障支气管镜,保证使用中支气管镜的条数,确保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支气管镜清洗与消毒;建立各项操作登记记录,不定期对支气管镜消毒质量进行抽检,同时记录清洗消毒人员、质检人员等信息,为后续责任追究工作的顺利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每日内镜洗消工作前需对邻苯二甲醛的浓度等指标进行监测,确保其应用效果。另外积极落实奖惩制度与责任追究制度,继而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规范性以及责任意识[2]。
1.3 监测指标
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对支气管镜洗消效果、工作人员手卫生、物表、空气等进行卫生学监测,确保内镜洗消工作质量符合要求。
2 结 果
实施护理干预后,支气管镜质检合格率明显提升,达到了100%,常规管理下的质检合格率仅为95%,组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且P<0.05,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支气管镜清洗消毒工作不到位,会使支气管镜腔内外表面残留细菌,内镜操作时(特别是那些穿透粘膜屏障的治疗措施),当不同疾病类型、不同病程患者接触致病菌后,不仅延误病情恢复,甚至会引发、种植一些严重的感染,例如菌血症等,同时院内感染也会增加医患纠纷,对于医患双方都有惨痛的消极影响。另外我国部分的医疗单位,对于医护人员支气管镜清洗消毒等卫生安全意识、规范技能等培训工作并不是很重视,导致支气管镜清洗消毒操作不到位,效果不理想。加上缺乏完善的监督、惩罚措施,导致医院二次感染风险急剧增加,对此加强护理干预尤为重要。实施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高支气管镜清洗消毒工作的质量,同时也提升了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得工作流程更加规范,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因此是一种理想的质控管理方式。
廖秀敏[3]报告了护理干预在内镜清洗消毒质控中应用的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组内腔合格率达到了100.00%(65例),外表面合格率达到了100.00%,而常规管理组内腔合格率为90.80%(50例),外表面合格率仅为92.30%,且组间比较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引入护理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
综上所述,针对于支气管镜清洗消毒环节的护理干预,主要在于对医护人员操作技能与综合素养等方面的培养与监管,继而有效的降低医源性感染,提高支气管镜诊疗的安全性。
[1] 杜宁华.胃镜清洗消毒质量控制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 现代妇女:医学前沿,2014(11):214-215.
[2] 吴 梅.护理干预在胃镜清洗消毒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1):1532-1533.
[3] 廖秀敏.护理干预在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4(17):338-339.
本文编辑:李 豆
R472.1
B
ISSN.2096-2479.2017.09.1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