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仪式及其教育价值的历史变迁

2017-04-02董树梅

关键词:仪式价值学校

董树梅

(天津师范大学 初等教育学院,天津 300387)

学校仪式及其教育价值的历史变迁

董树梅

(天津师范大学 初等教育学院,天津 300387)

从古及今,教育场域中存在着各种仪式,具有十分巨大的教育价值。学校仪式经历了宗教本位、社会本位和多元价值取向三个阶段。宗教仪式是最早的学校仪式,信仰是学校仪式的元价值;社会政治、经济等深刻影响学校仪式,学校仪式具有强大的社会价值;学校仪式的教育价值呈现多元发展态势,本体价值受到重视。现代学校仪式必须始终将信仰作为其核心价值,深度挖掘、实现学校仪式的社会价值,关注并促进其个体价值的凸显与实现。

学校仪式;教育价值;历史变迁;现代启示

仪式是在特定群体或文化中沟通(人与神之间,人与人之间)、过渡(社会类别的、地域的、生命周期的)、强化秩序及整合社会的方式,[1]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古及今,学校场域中也存在着各种仪式,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回顾历史,学校仪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历经变化。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存在差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学校仪式及其教育价值的具体表现不尽相同,但它们之间显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存在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循着世界教育发展的轨迹,学校仪式及其教育价值的历史变迁,依然可以梳理出一条比较清晰的发展脉络。对学校仪式及其教育价值历史变迁的梳理,有助于厘清世界范围内学校仪式及其教育价值发展的基本脉络,深度挖掘学校仪式的教育价值,预测和规划学校仪式及其教育价值的未来发展走向。

一 仪式的发生学探究

要厘清学校仪式及其教育价值的发生与发展,有必要先对仪式的起源与发展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仪式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原始社会,有学者认为,入社仪式是迄今最古老的仪式。[2]入社仪式又被称为成年仪式,实质上是“认亲”仪式,它是人类最早的图腾仪式,旨在通过让新成员参加图腾跳舞,从而获得图腾的一部分力量和勇气,并使图腾相信入社者从此便是它的“子”或“兄”,入社者便可得到图腾的保护。[3]从对图腾仪式的分析看,仪式的产生可以归结为四方面原因:一是心理原因,即原始人对自然的恐惧、无助,对安全感的渴望,促使人们通过一定的形式、载体克服恐惧,寻找心理的慰藉;二是生理原因,格莱姆斯(Grimes)认为,仪式起源于仪式化行为,仪式化行为通常由一连串表面无意义或具有实际功用(如进食或对进攻者的防御)的行为构成,[4]但它却深刻地反映着人们的所思所想,由此可见,早期人类所具有的很多用身体进行表达的仪式化行为,为仪式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生理基础;三是经济原因,如普列汉诺夫所言:“图腾崇拜,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原始狩猎的基础上产生”,[5]原始社会生产方式从以采集为主向以狩猎为主发展,使原始人的生活变得更加主动,生产方式的转变,不仅使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获取生活资料,而且随着他们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抽象思维能力也不断得到提升,因此,仪式的产生,离不开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四是认识能力原因,虽然生产方式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原始人认识能力的提升,但他们的认识能力又相对有限,从而导致他们对自然的认识处于一种比较模糊的状态,这种状态极易使人们对自然现象产生神秘感,正是这种神秘感赋予了仪式特殊的神圣性、庄重感,同时,仪式又能够赋予人们力量,帮助他们克服由神秘感引发的恐惧和无助,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成了仪式的产生。

有学者认为,仪式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明显从“宗教”到“社会”的内在文化印记,并形成了一套可供理解、学习和实践的知识谱系。[6]2但从上述对仪式起源的分析可见,早期的仪式并不专属于宗教,而是和自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鉴于此,我们认为,仪式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自然仪式阶段、宗教仪式阶段和社会仪式阶段。

仪式是应对自然对人类安全威胁的产物,仪式进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安全感并祈求自然的庇护,因此,我们将其称之为自然仪式。自然仪式相对简单、零散,但它对于当时的人们却极具价值。首先,安全感的获取,是自然仪式的首要价值,通过仪式,人们在心理上获得了安慰,安全感油然而生;其次,群体性的仪式,使人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汇集起来,并团结为一个整体,形成强大的集体力量,这种整体的力量又会反过来赋予每个参与者以力量,使人们能够更加勇敢地投入各项生产活动中去。除此以外,具体到每类仪式,又会有一些特殊的价值,如由于狩猎产生对自然界的负疚感,人们通过仪式表达忏悔之意,从而使不良情绪得以宣泄。

如果将与宗教、神话紧密结合阶段的仪式称之为狭义的仪式,即其仅局限于宗教之中,那么其发展趋势是渐趋广义的,也即仪式逐渐走出宗教,走向了更加广阔的世俗社会,我们将这一阶段称之为社会仪式阶段。这一阶段,仪式进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有学者认为,人的一生都是在仪式中度过的,[6]4仪式种类多种多样,有宗教仪式、政治仪式、体育运动仪式、节假日仪式、庆祝仪式……走进社会领域的各类仪式,虽然神圣性有所弱化,但仪式在关注人们的精神生活、凝聚集体力量、形成集体内部的团结和秩序等方面,发挥着十分显著的作用。

正如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所言,人类就是意义的创造者。因此,各类社会仪式又基于自身所处领域的不同,被赋予不尽相同的意义,具有了极具领域特色的价值。学校仪式是一类特殊的社会仪式,对学校仪式及其教育价值的认识,既要关注仪式的共有价值,也应该关注仪式在教育领域,与学校仪式参与者互动中形成的独特的价值。因此,在仪式及其价值变迁的大背景下,学校仪式及其教育价值同样经历着极具特色的变迁。

二 学校仪式及其教育价值的变迁

从广义教育发展的角度看,自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但学校仪式是学校教育的衍生物,因此,学校仪式最早只能追溯至学校教育产生之后。教育学界普遍认为,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早期。以此为起点,通过对学校仪式及其教育价值历史变迁的梳理,我们认为,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宗教本位的学校仪式阶段

从世界范围看,宗教在学校教育产生初期发挥了十分独特的作用。在世界各国,宗教团体开办各类学校,进行宗教思想的宣传,培养维护宗教统治的人才。如学者们通过对古代埃及、巴比伦、亚述及印度等文明古国的学校及其教育情况的研究发现,由宗教团体主办、设在神庙之中的祭司学校和神庙学校,是当时非常重要的两类学校,在其学校教育体系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7]19-22自公元1世纪起,基督教的兴起与发展,使宗教进入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它不仅深刻影响了作为“两希”文化后继者的西方文明,而且伴随西方文明的扩张,参与到整个世界的历史进程之中。[8]在基督教兴起至封建社会结束长达一千多年的历史时期,西欧的世俗学校逐渐消失,教会学校成为唯一的学校教育组织形式,基督教堂、初级教义学校、高级教义学校、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教区学校等,是基督教会在不同时期举办的学校,教会彻底垄断了教育。[9]75-89而在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宗教对教育的作用同样巨大,伊斯兰教不仅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直接参与到教育之中,伊斯兰教会主办的昆它布和清真寺学校,是当时非常重要的两类学校。[9]111-112由此可见,宗教团体主办的学校在古代教育中占据了绝对主流的地位。那么,在这些学校中,宗教仪式自然是最为重要的学校仪式。

由于宗教在当时社会的特殊地位,即使非宗教团体主办的学校中,参加各种宗教仪式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活动。如在古埃及的“文士”学校,学生必须经常参加各种崇拜神灵的仪式;[7]19-22雅典的学校也会组织学生参加宗教祭祀,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中世纪后期,英国的赈济所学校要求每一名学生每天均要作晨祷,每一个节日要唱赞美诗,宗教仪式渗透在学生的学校生活之中。[10]英国中世纪大学对日常娱乐活动持普遍抵制的态度,但每年基督教节日都会举行各种庆典活动。在德圣尼古拉斯日(St. Nicholas)、圣诞节、圣婴日,学院和国王会堂会破例为学生搞各种狂欢活动,而且将权力赋予学生,选出学生代表进行活动的组织和主持,豆子王就是牛津大学默顿学院圣诞期间主持活动的角色。另外,吟游诗人表演也是基督教庆典的一种重要形式,表演通常在国王会堂和剑桥圣玛丽教堂举行,tripudians作为一种跳敬神舞的演员参与演出,这些都体现出庆典浓厚的宗教意味。[11]另外,很多其他类型仪式也主要是以宗教仪式的形式进行的。如巴黎大学为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有资格进入教师基尔特(guild)的学生举行盛大的仪式,仪式以肃穆的宗教仪式为主,之后新晋教师发表就职演说,被授予硕士帽(biretta)和证书。[12]

6月29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了一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督导会,会上听取了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城管局、市卫生局等四个单位的工作汇报,深入天门市小板镇两个村实地参观了市城管局“农村垃圾集中处理”项目现场。市人大领导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了整改意见,提出市政府每年至少要召开一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专题会议,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纳入政府考核内容范围;各单位要提高认识,组建专班负责这项工作;市财政局要完善各项制度、建立平台操作机制、建立自评报告考评机制、建立动态管理项目机制。

综上可见,在宗教居于社会统治地位的时期,宗教仪式成为各国学校中最为普遍、也是最为重要的学校仪式,不仅如此,透过历史的梳理可以看到,宗教领域的仪式进入学校场域,开启了学校仪式的先河,宗教仪式是最早的学校仪式。因此,宗教价值自然成为学校仪式的主流价值取向。

宗教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十分普遍的社会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尤其在古代,其价值和意义更是无可替代。有学者认为,传统社会的宗教价值及其社会意义主要体现在维系社会,提供意义体系,影响、约束人的观念和行为,因此,它对整个社会秩序的维系、社会存在合理性的论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深刻影响着政治、道德、法律、教育等。[13]宗教仪式是对宗教价值的强力诉说,也是实现宗教价值的有效途径。当宗教仪式进入学校场域,其价值更多体现在其教育性上。首先,学校场域中宗教仪式的开展,对宗教思想、价值观的传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通过宗教仪式对教义的呈现,影响、规范学生的观念和行为,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其伦理价值也是学校宗教仪式十分显著的作用体现;第三,通过宗教仪式,将宗教所认可的意义体系传递给学生,从而影响他们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确立,并最终使他们形成相应的宗教信仰,引导他们的人生;第四,通过宗教仪式的开展,还能够实现培养宗教所需人才,维护宗教统治的目的。

当然,在宗教本位的学校仪式阶段,还存在一些其他类型的仪式。如在古印度,进“古儒”学校之前,须向“古儒”提出申请,举行隆重的仪式,并经考验方可入学,完成学业时也要举行一定的仪式才能离开学校。[9]20日本早期的藩校,也有与之相类似的入学仪式。“入学之日,正服(礼服)或白衣。(中略)入门式纳扇子一盒,(中略)士族子弟年至八岁,先由父兄至师家约定入学之事。至正月八日父兄携其子弟诣师家,行束修,入学者本人着礼服,执弟子礼。”[14]无论是印度还是日本,入学仪式都体现为学生与老师之间以个人关系为主体的私人间的礼尚往来,并不是我们所言的学校的集体性仪式活动,这与古代学校教育对象数量有限、个别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关系等特征密切相关。另外,欧洲中世纪大学也为新生举行十分特殊的入学仪式,也称革除礼(depositio),取除旧革新之意,目的是去除年轻人粗俗的习气,甚至他们野蛮的兽性,入学仪式按照洗澡、弄掉门牙、忏悔、招认坏习惯的程序进行,寓意新生完成了从粗野到文明、从野蛮到开化的大学入学仪式。[15]入学宣誓也是中世纪大学学生取得入学资格必须参加的,它是全部法律依据的象征。入学宣誓对宣誓者的年龄有一定要求,不同的大学对宣誓年龄有不同的要求,但一般规定都是年满14周岁;各个大学宣誓的内容和形式也有所不同,但诸如忠诚、服从、极力为校增光、非暴力和维持和平与和谐是宣誓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新生向当时的校长进行宣誓。在雅典旧教育时期,也出现了一种学校仪式。富家子弟18岁接受完普通教育正式成为埃弗比(即刚成公民的古希腊男青年)时,会在雅典神庙举行仪式,宣读誓词,表明自己将尽的义务,[9]43这既是对学校教育的告别,更是个体成人生活的开启,具有毕业典礼和成人仪式的双重性质。

上述仪式的出现,在宗教统治一切的时期,具有十分独特的价值,它隐约闪现出的对人类自身的关注,孕育了学校仪式教育价值取向由神向人转变的基础,虽然人们对此还处于下意识状态,但它却奠定了学校仪式教育价值取向变化的基础。

(二)社会本位的学校仪式阶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教逐渐丧失了它的统治地位,尤其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加剧了这一趋势。文艺复兴及其所倡导的人文主义精神,唤醒了长期笼罩在基督教神学之下的西欧社会,开启了一段关心人超过关心神的社会历史时期,被伯格(Peter Berger)称作“神圣的帷幕”的宗教逐渐失去了往日巨大的力量;宗教改革进一步削弱了天主教的统治地位,并产生了很多新的教派。从本质上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为西欧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使锁闭在神秘世界的世俗性得到释放,解魅成为这个时代主导性的气氛。理性主义成为时代的主导,人们对周遭世界的认识、对社会的看法以及对人自身的理解,也从神秘主义向理性主义转变,科技日益成为人们理解世界和改变生存手段的重要方式和核心,仪式的世俗性增强,逐渐进入社会仪式阶段。

在此社会大背景之下,近代教育制度在各国逐步确立,教育国家化和世俗化成为近代各国教育发展的一般趋势。在这一发展历程中,虽然宗教逐渐丧失了对教育的垄断地位,但其影响依然存在。以英国为例,这一时期的慈善学校、星期日学校、公学等与宗教之间关系依然十分密切。慈善学校是英国国教会成立的基督教知识促进会(Society for Promoting Christian Knowledge)倡导和推动下建立,它面向贫民,旨在对学生进行宗教和道德教育,特别重视采用教义问答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因此,又被称为教义问答学校;由传教士罗伯特·雷克斯(Robert Raikes)创办星期日学校(Sundy School,也译为主日学校),主要招收贫儿,尤其是童工,在每个星期日来学校参加宗教仪式,学习宗教条文,兼带学些粗浅的读写知识,星期日学校发展十分迅速,至18世纪末,它成为英国大众接受初等教育的主要机构,其影响还波及当时欧美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公学与教会之间有着很深的渊源,在近代依然接受教会的支持,因此,教学中保留了宗教课程和集体的宗教仪式活动。不仅英国的学校与宗教之间依然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这种现象同样存在于当时的法、德、俄等国。由此可见,宗教仪式的地位虽明显弱化,但在学校教育中依然占据一席之地。

随着学校教育的规模化、程序化发展,个人化的入学仪式、毕业仪式逐渐发展为群体性的仪式活动。当前盛行于各级学校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都孕育于这一时期,它既是对古代学校仪式的继承,又是对近代社会和教育发展需求的回应,并自然而然地成为学校领域的教育风俗,各国、各级学校都约定俗成地开展这些活动。另外,近代教育的国家化,推动了国家对教育的参与,学校仪式中也逐渐出现了国家的身影,仪式的政治价值逐渐凸显。如日本初代文部大臣森有礼提出在纪元节、天长节等大节日,学校要举行祝贺仪式,表达对天皇的崇敬爱戴之情,以便将历史记忆“印铭于学生脑里”,并有意识将《教育敕语》、“御真影”以及“日章旗”“君之代”等要素加入各类学校仪式中,旨在将学生训练成驯服的国家工具,时至今日,“唱国歌,升国旗”已经被写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学校指导要领》,升国旗、唱国歌成为公立学校的义务。[14]我国以尊孔崇儒为核心价值的各类学校仪式,如释典礼、视学礼、束脩礼等,都蕴含着更加深层的政治价值。菲律宾政府甚至要求教育机构每日举行升国旗仪式,[16]也都深刻体现了学校仪式的政治价值。

综上所述,伴随社会领域世俗化的进程,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学校教育获得新的发展,教育的国家化、世俗化、规模化深刻影响了学校仪式的发展,学校仪式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其教育价值取向也相应变化。学校仪式的宗教价值淡化,但其社会价值日益成为学校仪式的主流价值取向。学校仪式成为政治宣传、维护政治统治的工具,其政治价值凸显;学校仪式在传承文化方面也体现出十分巨大的价值;学校仪式巨大的文化、政治价值可以有效转化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经济力量,学校仪式同样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价值。总之,学校仪式进入以社会为本位的时期,社会价值成为学校仪式的主流价值取向。

(三)多元取向的学校仪式阶段

德国人类学家克里斯托弗·乌尔夫通过“柏林仪式研究”,呈现了一所德国小学的学校仪式状况:不仅有所有学校通行的各种仪式,如授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示范学校以及特色教育学校时举办的庆典、每年一度的开学和结业典礼、夏至节、基督降临节活动等大型仪式以及无数的课程仪式,而且也有学校师生为营造校园和教学共同体,采用的如周一晨会、以敲锣为号开始数分钟的静默等较为个性化的学校仪式。[17]乌尔夫进一步认为,学校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仪式组织起来的机构。这虽然是一项个案研究的成果,但其研究结果显然极具代表性,是各国中小学学校仪式现状的一个缩影。因此可以看出,在世界范围内,伴随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变革,多方力量参与到学校仪式的继承与创新之中,各国学校仪式的发展也进入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期。

由国家发起的各类仪式、对传统学校仪式的继承发展、极具学校特色的各类仪式以及教师和学生针对自身需要开发的仪式,组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现代学校仪式网络。虽然国与国、校与校之间可能会存在差异,但整体发展趋势都是一致的。更值得关注的是,学校仪式日益朝向微观领域发展,这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常规仪式中日益重视个体感受,注重仪式对个体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如各国的毕业典礼,充分体现出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毕业典礼也在他们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二是致力于学生日常生活创新学校仪式类型,如结合课程开发的各类仪式、结合学生学校生活开发的晨会、静默等仪式,学校仪式也日益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现代学校仪式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以及其微观发展态势,都深刻影响着学校仪式的教育价值。伴随学校仪式的多元化发展,其教育价值也在不断扩展,既有满足于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也有促进学校及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而更值得关注的是,伴随学校仪式微观发展态势,学校仪式的个体价值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重视。综上,学校仪式进入一个多元价值取向阶段。

三 学校仪式及其教育价值变迁的现代启示

学校仪式及其教育价值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的发展过程,目前各国学校仪式类型多样,其承载的教育价值也相应日益多元。对学校仪式及其教育价值历史变迁进行理性分析,可以形成如下几点认识:

(一)宗教仪式是最早的学校仪式,信仰是学校仪式的元价值

从对早期学校仪式的梳理看到,宗教仪式是最早的学校仪式,是学校仪式值得关注的源头。通常情况下,事物最初的源起中蕴含着该事物出现的初衷,它是最为真实、不加任何修饰的本源,其价值也是该事物最为核心的价值追求。因此,既然宗教仪式是最早的学校仪式,那么宗教仪式的价值追求,即为学校仪式最为本真的价值追求。而要厘清宗教仪式的价值追求,必须对宗教的本质进行深入地探析。

宗教一词,译自西文“Religion”,“Religion”出自拉丁文,指“人同神的联系”或“敬神 (Religio)”。从宗教的起源看,原始宗教是基于原始人的基本生存需要产生的,但它同时也服务于原始人较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如通过对自然神的崇拜、祈求,获得安全感,通过集体崇拜仪式,获得生命力宣泄的满足以及某种审美体验。学者李申认为,宗教是借助非现实的力量或方式,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社会现象,而所谓“非现实的力量”,就是“超自然的力量”或称“超人间的力量”,人们通常将其幻想为“神祇”。[18]可见,如果对于“神祇”这一虚幻的非现实力量,不是绝对的相信,无论是生存需要还是精神需要,都不可能被满足,而这种对“神祇”绝对的相信,即信仰,因此,信仰是宗教的前提。那么,信仰也一定是宗教仪式的前提,否则宗教仪式的任何价值都无从谈起;另一方面,由于宗教仪式所营造的神圣空间,势必进一步强化宗教信仰,宗教信仰的加深,进而促进了宗教仪式其他价值的实现。综上我们认为,信仰既是宗教仪式的前提,也是宗教仪式其他价值的价值。李凯尔特将作为价值的价值称之为元价值,[19]因此,可以说,信仰是宗教仪式的元价值。

“元价值”是哲学本体论意义上的价值,从人类价值思维方式发展历程的角度看,价值哲学大体经历了初始、近代和现代三种形态的演进过程。宗教仪式的起源处于价值哲学的初始形态,这一时期,“价值”与“存在”在直观上是统一的,“存在”是一种具有神性的实体,而价值则是这种神性实体的表征,人们通常将价值的最高确定性或价值本身归于神秘的上帝,或者通过玄学化、概念化和抽象化的做法,企图从某种直觉中把握价值的最高确定性,使人类经验中的各种各样的事物得到所谓最彻底的统一性解释。因此,最初的宗教仪式和信仰正是实体存在与价值的有机统一,宗教仪式基于信仰,又是为了信仰,最终用信仰解决或解释生活中遇到的所有问题,信仰的元价值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同样,当宗教仪式进入学校,成为最早的学校仪式,信仰的元价值地位依然没有改变。即使学校仪式历经变迁,宗教仪式逐渐淡出学校场域,纵横交错的现代学校仪式网络已经形成,但源起于宗教的“非现实力量”,依然是各类学校仪式的灵魂所在,只是现代学校仪式中“非现实力量”的表现形式更加多元,而不再止于“神祇”,如思想、观念、主流价值观等,强化对这些“非现实力量”的信仰,也依然是学校仪式的元价值。可见,无论学校仪式如何发展、变化,其最为本真的价值追求,都不容忽视,学校仪式必须重视信仰的形成与强化,它是学校仪式其他价值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是学校仪式的元价值。

(二)社会政治、经济等深刻影响学校仪式,学校仪式具有强大的社会价值

众所周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与教育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影响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又反作用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学校仪式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自然也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上文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深刻影响学校仪式的发展变化。如当宗教占据社会统治地位时,宗教仪式进入学校场域,成为学校仪式的主体,发挥着强化宗教信仰、维护宗教统治的巨大作用;当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教育规模的扩大后,古代学校之中一些个体化的仪式逐渐被集体性的仪式所替代,即为经济对学校仪式影响的典型例证。另外,文化对学校仪式的影响,也深深烙印于每个国家、每个时代的学校仪式之中,学校仪式之间的国别差异显而易见,文化的差异是导致这种差异存在的主要原因,泰国拜师节至今依然保留着浓厚的佛教仪式的环节,正是源于泰国文化传统的影响。总之,各个国家学校仪式历经变迁,不同的时代呈现出不尽相同的风貌,正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子系统综合作用于学校仪式的结果,对学校仪式的认识,离不开特定时代、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

学校仪式的发展深刻体现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其影响作用,同时它也对这些影响做出积极的回应。如宗教仪式进入学校场域,通过宗教仪式的展演,极大地促进了宗教知识的普及、宗教信仰的形成,以及更大范围内培养能够服务和促进宗教发展的人才。各国的升旗仪式,是最好的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它唤醒和强化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而融入各国文化传统的学校仪式,更是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有效途径。总之,各类学校仪式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的发展同样起到十分显著的作用。通常,一种现象或行为所具有的满足一定社会的共同需要的功能,被称之为该现象或行为的“社会价值”,它是一种普遍价值,是社会作为主体同客体之间发生的关系,是以整个社会的利益和需要为尺度来衡量的一定现象或行为的价值。[20]那么,学校仪式作用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满足了社会整体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需要,由此可见,学校仪式具备强大的社会价值。由于社会价值是一个高度抽象化的概念,因此,人们常常从性质的角度,将其具体化为文化价值、政治价值、经济价值、伦理价值等。[20]如前所述,当学校仪式以客体身份与社会主体发生互动,对社会文化、政治、经济以及伦理等方面需要的满足,就具体表现为学校仪式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伦理价值等。从学校仪式的历史变迁可以看到,学校仪式经历了发生、发展、繁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背后,离不开学校仪式强大的社会价值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学校仪式及其教育价值的历史变迁揭示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对学校仪式产生十分显著的影响,同时,学校仪式也能够满足社会各领域发展及利益需求,学校仪式具有强大的社会价值,这是当前学校仪式需要重视并不断挖掘、实现的。

(三)学校仪式的教育价值呈现多元发展态势,本体价值受到重视

从古代学校中的宗教仪式,到现代类型多样的学校仪式,学校仪式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的发展历程,各国学校仪式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获得新的发展,成就了当前各国学校仪式的繁荣与活跃,充分体现出学校仪式强大的生命力。毫无疑问,学校仪式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甚至更加繁荣,最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学校仪式是十分有效的价值载体。不仅如此,学校仪式的价值还体现在很多方面。学校仪式从起始阶段仅仅局限于宗教、政治等价值,到现代既能够服务于国家政治需要,也能够满足社会文化、道德建设等多方面的发展需求,更有对学校及其文化建设的关照,以及对学生主体发展的关注,学校仪式的教育价值日益多元。很显然,伴随学校仪式从单一到多元的发展历程,学校仪式的教育价值也在不断扩展,同样呈现出从单一到多元的发展态势。因此,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可以看出,学校仪式的变迁史,实际上就是学校仪式教育价值的变迁史。

很显然,学校仪式的教育价值深受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的影响,学校仪式教育价值的变迁,自然也深刻反映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的变迁。从价值哲学的角度看,文艺复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人的发现”作为文艺复兴的一个重要标签,标识着主流价值取向的重大转向,即由神到人的转向。自此,人类逐渐开始摆脱宗教的限制和束缚,将认识世界的目光从天国转向人世间,人的欲求、人的观点逐渐成为人们思考问题和行动的起点,再经后世发展,人本理念更是得到长足的发展,人作为价值世界的本体地位也随之逐渐确立。教育的发展深受主流价值取向的影响,学校仪式也不例外,主流价值取向的转变,自然也清晰地体现在学校仪式及其教育价值的历史变迁中。从最初学校场域中宗教仪式对宗教价值、政治价值的顶礼膜拜;至后期各类学校仪式的不断加入,其教育价值也在不断扩展,政治价值、伦理价值等社会价值不断受到重视,曾一度成为学校仪式最为重要的价值追求;至现代学校仪式多元化格局形成,学校仪式的教育价值也日益多元。当代学者认为教育价值体系中的主体有两大类:社会主体和个体主体,并将教育价值归结为教育的本体价值和社会(工具)价值,其中教育的本体价值,就是教育对个体主体,即受教育者身心发展需要的满足,而教育的社会价值,又被称之为教育的工具价值,是指向社会主体,具体表现为教育对社会其他系统发展需要的满足。毫无疑问,政治、伦理、文化等社会价值依然是现代学校仪式不变的价值追求,但现代学校仪式教育价值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对教育主体的关注,都将关注点指向了学生的发展,学校仪式的本体价值日益受到重视,成为当前学校仪式教育价值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和趋势。

[1]郭于华.仪式与社会变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

[2]何星亮.图腾文化与人类诸文化的起源[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1:235.

[3]何星亮.图腾仪式的类型及其形成的原因[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0(3):79-83.

[4][美]罗纳尔德·格莱姆斯.仪式的分类[M]//王霄冰.仪式与信仰——当代文化人类学新视野.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15.

[5]廖 杨.图腾崇拜与原始宗教的起源[J].广西民族研究,1998(1):61-66+111.

[6]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7]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外国教育史: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8]吕大吉.宗教学通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508.

[9]周 采.外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0]Parry A W.Education in England in the Middle Ages[M].University Tutorial Press,1920:173.

[11]Alan B Cobban. English University Life in the Middle Ages[M]. London: UCL Press.1999:132-156.

[12]James Bowen.A Histiry of Western Education[M].London:Methuen amp; Co.,1975:119.

[13]高师宁.宗教的现代价值与社会意义[J].中国宗教,2003(5):24-25.

[14]胡国勇.日本学校仪式研究笔记[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12):16-19.

[15][法]雅克·勒戈夫.中世纪的知识分子[M].张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73-74.

[16]顾明远.世界教育大事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210.

[17]克里斯托弗·乌尔夫.教育中的仪式:演示、模仿、跨文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2):130-142.

[18]李 申.浅论宗教和儒教[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7.

[19]刘放桐,等.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24.

[20]袁祖社.“社会价值”范畴研究[J].哲学动态,1997(12):5-7+18.

(责任编辑 徐冰鸥)

TheHistoricalChangesonSchoolRitualandItsEducationalValue

DONG Shu-mei

(CollegeofPrimaryEducation,TianjinNormalUniversity,Tianjin300387,China)

From ancient to modern times, various rituals existed in the field of school education which have great value.School ritual has experienced such three stages as religious departmentalism, social departmentalism and diversified departmentalism. Research found that religious ritual is the earliest ritual, and belief is the primary value of school ritual; social politics, economy and other factors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school ritual, and school ritual has powerful social value;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school ritual has shown a trend of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and ontological value has

more attention.Hence, modern school ritual should base belief on its core value, make an in-depth excavation of social values of school ritual and promote emergence and realization of its individual values.

school ritual;educational value;historical changes;modern revelation

2016-11-1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学校仪式教育价值的现实境遇与改进”(14YJC880010)

董树梅(1974-),女,甘肃兰州人,博士,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研究。

10.13451/j.cnki.shanxi.univ(phil.soc.).2017.06.012

G40-055

A

1000-5935(2017)06-0086-07

猜你喜欢

仪式价值学校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学校推介
Talking strategies
开营仪式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