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路径

2017-04-01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中华价值观传统

张 冬 宇

(辽宁大学党政办公室, 辽宁 沈阳 11013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路径

张 冬 宇

(辽宁大学党政办公室, 辽宁 沈阳 110136)

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契合点,明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有效路径。从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融入

当前,一些高校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没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宣传思想工作之中,或者说融入得不够深入、不够系统。具体体现在重视应用型教育多于文化教育、相关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传统文化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分离;文化教育系统性不够,传统文化传播载体和手段相对落后、吸引力不够;大学文化建设力度不够,一些大学甚至没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大学精神内涵,形成具有大学特色的精神文化。由此可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摆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面前的难题,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务。这是因为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使其发挥更大的以文化人的重要作用。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契合点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互补性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1]并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辩证汲取的思想,为我们今天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2]这一论述清晰表明了我们党对待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两者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具体来讲,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和精神支柱,其基本原理只有与中国具体实际有机结合,才能焕发它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虽不诞生于中国大地,却在中国大地得到滋长和发展,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系列成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蕴含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永远不能丢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

同时,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全面深刻地理解、辨别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思想基础和根本前提,按照“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需要,弄清楚传统文化中哪些是“优秀的”,哪些是“腐朽的”“糟粕的”,从而继承和弘扬“优秀的”,真正发挥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向前推进。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务。党的十八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浓缩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中,从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简明扼要地提出了不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中办《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和命脉,两者是“源”和“流”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大体上经历了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发展等几个历史时期。”[2]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儒家思想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并与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学说并立,形成了博大精深而又极具生命力的中国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道德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不谋而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滋养,对传统价值观进行价值转化,挖掘新的时代内涵,进而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全体人民的价值共识。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应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基础工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价值观教育之中,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体师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

高校肩负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完成好这项历史任务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3]因此,要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就必须首先根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支撑。

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里有个“道路”和“特色”的问题。中国文化决定了中国特色,中国特色选择了中国道路。具体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工作的对象就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就必须首先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讲清楚”,其核心就是要讲清楚中国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总之,就是要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使大学生们真正领悟中国特色和中国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从而不断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切实担负起实现中国梦的重任。

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有效路径

1. 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和感染力

课堂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高校应进一步加强教材改革,统一使用“马工程”重点教材,大力推广《中国文化概论》教材,建设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品视频公开课,积极组织专家学者编写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读本。加强课程改革,单独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扩大选修课覆盖面。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在教学内容上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按照“四个讲清楚”的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讲深讲透,着力完善青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同时,将传统文化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党史国史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民族宗教文化教育、外国历史文化教育等结合起来,着力提升学生政治素养。在教学模式上,“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学工作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5],因此应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空洞、单调的说理性方式,多运用历史文化的视角去分析问题、解读理论、引经据典,以启发式、互动式教学为主,积极引导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文化轨迹、挖掘时代价值、观察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将“仁爱”“正义”“自强不息”等传统文化元素渗透其中,增强理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研究。充分发掘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文化育人优势,鼓励相关学科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科建设和专业课教学之中。

2. 融入校园文化,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

校园阵地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守住的重要阵地。从广义上讲,校园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多个层面。其中,以大学精神为核心的精神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精髓所在。高校应积极培育大学精神,充分发掘学校历史传统,凝练大学文化特色,弘扬校训精神,用传统文化的力量涵养追求民主、自由、科学、平等、包容、创新的大学文化。积极开展如国学大赛、诗歌散文创作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定期举办传统文化学术研讨和交流会,邀请传统文化相关专家学者和传习者为师生展示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向往。利用中国传统节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加强学生文化素质养成教育。支持话剧社、戏曲社、汉服社等学生社团开展文化传播活动,鼓励学生自编自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节目,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走近中国传统文化。加强物质文化建设,打造体现历史文化风韵和大学文化精髓的文化景观,使身处其中的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

3. 融入网络文化,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

要想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就必须首先占领网络。根据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网民中大学本科学历占比11.8%,学生群体占比最高,为24.6%。这些数据表明,网络信息化时代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网络空间是极易被大学生所接受和吸引的。因此,高校应切实把网络舆论引导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机融入其中,不断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高校网络文化健康发展。应充分挖掘网络教学的优势,开展多维度、个性化的“慕课”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从有形课堂向无形网络拓展,将晦涩难懂的文化经典转化为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实现“翻转课堂”。大力加强校园网站建设,打造一批导向正确、内容丰富、影响力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名站名栏,培育一支由相关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网络文化名师队伍,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开设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运用学生喜爱的网络表达方式,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网上舆论引导和思想疏导。注重对网络舆情的分析研判,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力度,及时掌握师生思想动态,及时回应争议焦点,及时解决师生难题,引导广大师生自觉坚守法律法规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和道德风尚底线,进一步增强对不良错误思想的判断力和抵御力。

4. 融入社会实践,增强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不仅要使学生在理论上受到教育,更要重视在实际中践行。高校应鼓励、支持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社会,为学生搭建社会实践平台,组织学生参加实习实践、志愿服务、公益服务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服务基层、奉献社会中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在身体力行中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选择的认同感,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组织学生到中小学、农村、企业、社区、贫困地区宣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信念的基础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播撒出去。充分发掘高校所在城市、区域的社会人文资源,搭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化古迹、革命文化圣地,让学生更为直观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进而引起学生思想上共鸣。

5. 融入队伍建设,形成文化育人合力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不仅仅是高校党委和宣传部门的事情,也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的事情,而是我们党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因此,高校教学、管理、服务等岗位上工作的全体教师都负有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责任,其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决定了他们将培养出怎样的学生。为此,高校应树立“大宣传”意识,认真落实高校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积极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骨干队伍建设,真正把那些具有良好传统文化素养、政治坚定、学养深厚、品德高尚的教师充实到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中来,形成育人合力。加强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教师培训特别是岗前培训中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强化师德建设,引导教师修身律己,经常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教育和影响学生。充分发挥典型示范的带动作用,开展“师德标兵”“道德楷模”等评选活动,带动更多的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发挥高校人才聚集的优势,引导广大教师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研究,并将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提升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和水平。

[1]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M]∥毛泽东选集:第2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534.

[2] 习近平. 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3:33.

[3] 习近平.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让中华文明同世界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N]. 人民日报, 2014-03-28(01).

[4] 习近平.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 把握大势 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 人民日报, 2013-08-21(01).

[5] 陈艳梅. 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本质特征及创新特点[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4).

【责任编辑 李 威】

Path of Integrating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Propaganda and Ideolog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ang Dongyu

(Party Affairs Office,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36, China)

The convergence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university propaganda and ideological work is explored, and the effective path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he propaganda and ideological wor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clarified.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propaganda and ideolog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propaganda and ideolog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egration

2016-10-21

张冬宇(1982-),男,辽宁丹东人,辽宁大学讲师,硕士。

2095-5464(2017)02-0147-04

D 261.5

A

猜你喜欢

中华价值观传统
我的价值观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