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难点探析

2017-04-01郭庆海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7年1期
关键词:大豆价格玉米

郭庆海

(吉林农业大学中国粮食主产区农村经济研究中心,长春 130118)

玉米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难点探析

郭庆海

(吉林农业大学中国粮食主产区农村经济研究中心,长春 130118)

玉米临储价格的强力拉动,玉米加工品市场的持续低迷以及国际市场廉价玉米的冲击,是导致玉米高库存积压的主要原因,也是玉米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主要困难。主要表现在目标价格改革及其水平确定,农民收入补贴方式选择,玉米替代作物选择,玉米加工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改革农产品价格支持制度与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实施大豆产业振兴计划,优化玉米内部种植结构,在东北地区实施退耕政策,重构玉米市场空间格局是破解难题的可选路径。

玉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难点;临储价格;目标价格

玉米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自2009年后出现超常规增长,总量已超过我国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一。2012年开始玉米库存持续增加,2013年达1亿吨,此后以年0.5亿吨以上增量递增,至2016年7月,库存总量达2.6亿吨,超过玉米产量最高年份2015年产量。其间,高额库存积压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要目标。玉米供给总量之大,涉及生产者之多,为其他作物所不及,也给玉米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严峻挑战。

一、玉米供给过剩成因

(一)临储价格的强力拉动

2008年玉米临储价格出台之前,东北地区玉米价格约1.40元/公斤。2004年以后,我国主粮作物水稻和小麦均实行保护价收购政策。玉米作为我国第一大作物置于保护价政策之外,在东北玉米主产区引起强烈反响,玉米主产区政府积极请求国家实施同等保护政策。玉米主产区诉求得到中央政府响应,折衷后为东北及内蒙东四盟在内的玉米主产区出台玉米临时收储价格政策。名为“临时”,但前后持续8年,且呈刚性化特征。2008~2013年六年间5次提价,仅2009年未提价。如以2007年的1.40元/公斤为基准,到2013年,临储价格均值已跃升至2.24元/公斤,价格涨幅达60%(见表1)。价格调幅之高之快,此前绝无仅有。连续增长的价格使玉米种植成为获利较高产业,不仅极大刺激农户积极性,也吸引工商资本向玉米种植领域投资,进一步推动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长。据东北三省统计,2014年玉米面积比2008年增加303.56万公顷,增幅为36%。其中,仅黑龙江省就增加184.6万公顷,增幅达54%。除调整既有的作物种植面积改种玉米外,还以毁林、毁草、毁湿(地)方式增加玉米种植面积。2004~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增加1.76亿吨,其中玉米增产近亿吨,对总产增加贡献率为56.7%。连年提升的玉米价格对玉米种植产生巨大刺激作用,成为粮食增长的重要杠杆。同时,价格对供给和需求的双向调节作用也得到充分体现,种植玉米的高收益转化为玉米加工业和养殖业的高成本。下游产业苦不堪言,生猪市场起伏跌宕,在市场低迷时,养殖户每头生猪亏损200~300元。全国玉米加工业开工率不足50%,吉林省22户、黑龙江省28户规模以上玉米加工企业全面亏损,有的几近破产。由于玉米价格持续走高,也引起替代品市场变化,一些养殖企业、饲料企业和本以玉米为原料的加工企业改用高粱、大麦等替代玉米。

表1 2008~2015年东北及内蒙古玉米临储价格(元/公斤)

(二)玉米加工市场持续低迷

2009年以来玉米加工市场持续低迷。2008年以前,为玉米加工业火热扩张期,加工利润可观,玉米加工项目大规模上马,加工能力迅猛扩张,全国超过5 000万吨,导致国家在2007年叫停玉米加工项目。2009年以后,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国际市场出现需求萎缩,之后市场忽高忽低。2013年以后,加工业进入全面亏损期,全国玉米加工业开工率不足半数,意味着加工业对玉米需求减少2 500万吨左右,占全部玉米产量12%以上。较高的玉米托市价格推升玉米加工企业成本,淘空盈利空间,淀粉每吨亏损达200元以上,酒精亏损150~200元/吨。

(三)国际市场廉价玉米冲击

美国既是世界最大玉米主产国,也是最大玉米出口国。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美国面临国内市场需求不足问题,无论是工业品还是农产品,均需在海外寻找销售市场。早在1890年,美国农产品18%依赖国际市场,其中小麦的40%、棉花的70%均依赖国际市场。进入20世纪,美国玉米种植业快速发展,成为第一大作物,致使50%以上玉米可供出口。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也必然成为美国开发国外农产品市场的重要目标。从19世纪末美国对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到20世纪70年代与中国积极建交,再到1999年中美农业协议,打开中国市场的战略计划一以贯之。2009年以来7年间,除2012年减产外,其余年份美国玉米均获丰收,进一步增大出口压力。在此背景下,美国出口玉米的到岸价格呈下行趋势,跌至1 600~1 900元/吨,最低达1 300元/吨。我国连年提升玉米临储价格与国际市场玉米价格走势形成明显反差,为美国玉米进入中国市场打开价格之门。大量玉米副产品同时进入中国,进一步挤占中国市场需求,加剧国产玉米过剩。

玉米供给过剩主要原因在于玉米临储价格托市作用产生的双向调节效应。价格的双刃剑,一面增加供给,一面抑制需求,正负效应叠加,造成玉米大量积压。反思近几年玉米价格支持政策,应重视四个重要关系:一是总量和结构关系。2004年以来,我国农业政策发生较大转折,以粮食“直补”为突破点,实施一系列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以1999~2003年连续5年粮食减产为背景。因此,农业新政重要目标是调动农民积极性,推动粮食生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2003年我国粮食产量下降至4.3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由1998年的410公斤降至333公斤。此背景下必将以增加粮食总量作为政策主要目标。但是,当粮食总产量恢复至历史最高点,非但未能对粮食增量结构作出应有调整,临储价格持续增长对供给形成强力拉动,进一步拉大玉米与大豆的比较收益。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下降,其他谷物产量均有下降,增产结构呈畸形化。二是上游产业与下游产业关系。在三大粮食作物中,玉米、小麦和水稻主要区别在于消费用途差异性。小麦和水稻基本用作主食,经过初加工后即进入最终消费市场,产业链极短。玉米却不同,直接进入主食消费玉米不足10%,其他玉米基本均以工业原料或饲料的形式进入中间市场,实施工业转化和过腹转化。较高收购价格刺激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同时,给下游产业带来重大冲击。三是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关系。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已形成国内市场国际化格局,国内粮价变化必然引起粮食进出口变化。逐年增高的玉米价格客观上产生了为美国玉米打开市场的效果。2009年以来,我国玉米进口量年均100万吨以上,部分年份在400~500万吨,形成国内玉米库存积压与国外玉米大量进口并存的逆向市场格局。四是玉米产区与销区关系。历史上东北玉米主产区始终存在原料价格较低资源优势,但近年来却发生反向变化。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北玉米产区价格要比南方销区低0.2元/公斤,如今东北产区玉米价格要比南方高0.2元/公斤,正负叠加等于东北产区比南方销区失去0.4元/公斤的竞争优势。国家为鼓励南方企业到东北采购玉米,实施运费补贴政策,此政策旨在推动东北玉米外销,但补贴结果却在客观上进一步拉大产销区的价格差距。

二、玉米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难点

玉米供给过剩的形成,是背离市场机制的结果。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问题应是如何发挥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玉米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涉及多方面利益的调整,因此,面临诸多难点。

(一)目标价格改革及其水平确定

玉米临储价格的终结,并不意味着玉米产业完全走向市场化,而是如何将宏观调控政策建立于对市场规律认知的把握之上。从发达国家经验看,目标价格制度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政府干预市场而又不直接造成市场扭曲的有效政策。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价补分离”的总体思路,但随之而来的难点是如何确定适宜的目标价格水平。面对巨量的玉米库存积压,除增加玉米消费能力外,还应减少玉米供给,即减少新积压。从临储价格到目标价格转换,一方面要去除政府干预价格托市作用,另一方面要降低支持价格水平。目标价格作为支持价格,确定合理水平才能有利于减少供给、增加需求,并非简单成本收益评估,而是如何建立新的利益平衡关系,激活玉米产业链。2015年秋粮上市之际,国家将临储玉米价格平均下降0.24元/公斤,以期减少种植面积。2016年从东北玉米主产区看,降价幅度无法明显抑制农民种植玉米行为。通过调查吉林省松辽平原玉米主产区10个县(市)201户农民的结果显示,仅30%农户减少玉米种植行为,且降幅不大,主要分布在西部低产区。对于核心产区而言,如无行政手段干预,农民基本不会放弃玉米种植。撇开农民利益不谈,减少玉米供给最简单奏效的办法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而价格水平选择的实质是农民收入减少问题,降价幅度越大,农民收入减少幅度越大,政府确定合适的干预价格成为价格水平决定的难点。近年,特别是2015年临储价格调整以来,媒体不断报道农民收入减少问题。在降价背景下,农民收入减少是不争的事实(孔祥智,2016),关键是农民种植玉米收益和成本的本来面目,以及对此如何评估。据吉林省玉米种植成本和收益情况的综合分析,自有耕地每公顷玉米种植成本大致在6 500元(物质成本,机械作业费和人工费),在2015年玉米临储价格下调前,耕地租金平均6 000元/公顷,吉林省玉米平均单产7 500公斤/公顷。按此计算,玉米销售收入可达16 800元/公顷,对于自有耕地农户而言,玉米收入可达10 300元/公顷,租赁耕地农户可达4 300元,此为平均水平。吉林省中部核心产区,玉米单产可达每公顷10 000~15 000公斤,收益仍然可观,这是农民增加玉米种植的内在驱动因素。玉米价格下调后,每亩纯收益减少,但因价格下调而致收益减少幅度不足以影响其放弃玉米种植,玉米效益仍高于大豆和其他作物(水稻除外)。对于租地农户而言,玉米调价后,租金呈下降趋势,租金降幅1 500~2 000元/公顷,相当于租地农户将下降价格部分转嫁至出租耕地农户。但实际上部分地租未调整,仍维持原有水平。地租不变情况,多数为租地合同已明确签定租期固定价格。2015年临储价格下调对于农民减少玉米种植的引导效应十分微弱,除低产区有部分调整外,其余地区特别是核心产区基本无变化。对于下游产业降低成本而言,可能会大于对供给的抑制作用。与进口玉米相比,效果仍不显著。综合考量,有必要继续下调价格。下调水平从理论上需参考两个参数,一是进口玉米价格,二是玉米加工业盈亏平衡点。前者涉及国产玉米竞争力,只有价格接近于进口玉米价格时,才会抑制进口,扩大国产玉米市场。据此分析,近年进口玉米价格在1 600~1 900元/吨,如果在目标价格制度下,玉米价格下调至1.70元/公斤,那么国家玉米保底价格为1 700元/吨。此为引导性价格,此价格水平略低于2010年临储价格水平(1.80元/公斤)。以经验估测,此价格暗含两重意义,一是玉米种植面积可回归至2011年以前水平;二是该价格可能成为目前市场上限。就前者论,2011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为3 354.16万公顷,比2014年种植面积少358.18万公顷,回落幅度为9.6%,如果加上其他措施,玉米面积可比目前减少10%以上。对于下游产业需求而言,1 700元/吨的价格介于目前进口玉米1 600~1 900元/吨区间,是具有明显竞争力的价格,对于加工企业,完全回归至盈利区间。在目标价格制度下,收购市场的价格由供求双方决定,在目前供给大于需求市场条件下,市场价格将会低于目标价格水平。从2016年玉米收获上市价格看,25个水份的玉米售价基本在1.0~1.21元/公斤,去水去杂,换算成干粮价格在1.40元/公斤,如果以1.70元/公斤为目标价格水平,国家支付给农民的补贴是0.30元/公斤。东北内蒙古四省区2011年玉米总产量为7 840.77万吨,若以此作为补贴产量,补贴总支出为235.22亿元,但实际应小于此数值。此项支出与我国目前每年用于玉米库存补贴的600多亿元相比只占39%。而上述计算以玉米生产成本不变为前提,事实上,2011年以来我国玉米生产成本仍呈逐年增长趋势。因此,以1.70元/公斤计算玉米收入中,纯收益明显低于2011年前水平。由此说明,以1.70元/公斤确定目标价格水平,抑制生产作用会更大。由此可见,1.70元/公斤的目标价格水平,应为最低标准,若低于此水平农民收入将出现明显减少趋势,大幅降低农民种植玉米积极性。

(二)农民收入补贴方式的选择

不放弃玉米价格干预前提下,目标价格为不可回避的选择,即目标价格机制下如何补贴农民。从已在东北地区实施的大豆目标价格看,并未达到应有预期。作为目标价格至少存在两方面作用,一是引导农民种植行为,二是保护农民收入。但两个目标均未有效实现。目标价格水平高低决定对农民种植行为的引导能力和对农民利益保护程度;目标价格实施方式决定补贴效率与公平性。在目标价格之下,主要依据以下两种方式对农民实施补贴:一是种植面积,二是农民实际销量。前者粗放,大豆目标价格以面积为依据,统计面积为实际种植面积的三倍,既产生严重偏差,导致补贴低效率,又未能对农户种植大豆产生引导作用。后者难度极大,需严密设计和系统组织体系,但在信息技术平台基础上,经过试验和论证,存在可行性。

(三)玉米替代作物的选择

OSCE客观评价了应用型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水平,可以作为评价其临床能力的有效工具。在毕业考试中,OSCE能使学生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操作更扎实,学生临床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教师素质更完备,为教改发展提供助力。虽还有不足之处,但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有效避免,就能使OSCE模式顺利进行。

解决玉米供给过剩问题,首要是用其他作物替代玉米,东北玉米主产区可种植的其他大宗粮食作物为水稻和大豆。因水稻受水资源限制,改种大豆为最佳选择,但随大豆和玉米比较收益的变化,大豆种植面积始终呈下降趋势。按目前价格和单产计算,大豆价格是玉米的2.12倍,而玉米单产是大豆的3.7倍,两者之间收益不成比例,农民种植大豆无积极性。若农民不种大豆,几乎无可选作物。历史上曾经种植的谷子、高梁等杂粮作物,市场空间十分有限,效益也不及玉米。部分地方政府引导农民种植蔬菜与经济作物,但此类作物市场空间有限,销路无法预测。因此,在目前市场格局下,无玉米替代作物成为无解难题。

(四)玉米加工业的转型升级

我国玉米高库存积压除前述因素外,还有加工业自身原因。加工业不强、产业链过短,是不可忽略因素。我国玉米加工业发展近三十年,主体产品仍是淀粉、酒精等初级产品,深加工产品不多、科技含量不高、市场抗风险能力不强状态持续多年。玉米加工业所耗玉米占总产量的20%~25%,如果加工业产业链过短,市场风险化解能力差,导致种植业市场阻断。玉米产业面临的困局,很大程度上反映我国玉米加工业发展前景堪忧。玉米加工业亟待转型升级。在破解玉米高库存积压难题之时,玉米加工业如何有效解决竞争力不足;国家在产业政策上,作何调整;国家产业政策如何支持加工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如何培育上下游有效衔接的玉米产业链等,均是玉米产业结构性改革中需重点考虑的问题。玉米加工业要适应我国玉米产业发展,特别是能够在市场波动时,表现出强势产业的担当,必须及早完成加工业的转型升级,由原料加工型向深度开发型转变;由政策依赖型向市场竞争型转变。

三、玉米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选择

国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非调整,是针对目前供给侧结构失调的深层原因做出的决策。就玉米产业发展而言,形成高库存积压,根本原因在于宏观决策的体制和机制,以及由此造成的决策偏失。因此,只有通过改革方可解决玉米产业供给侧失调问题。

(一)改革农产品价格支持制度

2016年4月,国家发改委宣布取消玉米临储价格,实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机制,意味着玉米价格不再由国家定价,而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价补分离”的基本政策路径是目标价格制度,目标价格作为价格支持手段,要发挥保护农民收益和引导种植结构调整的双重作用。引导农民实施种植结构调整,必须使目标价格“一年早知道”,为农民备耕留下选择的时间与空间。同时,要确定合理的补贴方式,即依据销量补贴还是依据种植面积补贴。从已实施目标制度的大豆看,以面积为依据的补贴方式无法规避生产者诚信风险,而且,在玉米和大豆同时实施目标价格制度的条件下,也无法规避以“甲”充“乙”,获取高额补贴行为。因此,需加大改革力度,切实推进以销量为依据补贴方式的实施,发挥目标价格对农民收入保护和引导结构调整的双重作用。以销量为依据的补贴方式难点在于销量核定,与2004年粮食“直补”政策实施不同的重要背景在于,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为玉米销量的统计提供了可操作技术平台。目前我国粮食直补款的发放已利用该信息平台。意味着目标价格改革已具备信息化提供的技术支撑。在具体操作方式上,农户和收粮企业(从监管角度看,需对收粮企业进行资质认定)在授权金融机构同时开户,录入农户相关信息,并设定超常规红线(郭庆海,2015)。以销量为依据,可对农户产量补贴的额度加以界定,例如可以补贴产量的90%。同时,增加信息透明度,加强监管,提高违规成本。如收粮企业若作弊取消收储资格,并处以作弊额度十倍罚款;农户作弊5年内取消补贴资格。就粮食流通企业而言,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国有粮食流通企业,包括国家储备库与地方储备库;二是粮食加工企业;三是民营粮食流通企业。其中,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发挥调控保护作用,承担公益性的市场调节功能。值得注意的是,玉米不同于棉花,棉花缺乏市场竞争力,流通半径限于国内。而玉米历来作为重要出口产品,降低价格就有市场竞争力。东北玉米与美国玉米无明显质量差距,在开放市场条件下,价低时,在市场规律作用下可增加玉米出口,在更大市场空间内调节。玉米下游消费群体众多,价低时也会增加下游产业需求,从而使玉米价格的下行区间不会无限放大。

(二)改革农业支持政策体系

玉米供给过剩成因中,政策导向和推动为根本性因素。反思近年农业政策,很大程度上是单变量的思维模式。在玉米临储价格政策方面,只着眼于价格对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杠杆作用,而忽视了价格对下游产业发展的抑制作用。同时,也忽视了总量与结构以及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关系等,更重要的是忽视市场规律的作用。农业支持政策制定和实施,要受到多个目标约束,要善于在多目标约束下构建多元农业政策。这种多元政策考量,要考虑上述四个关系,即总量和结构关系,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关系,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关系以及产区和销区关系。同时,农业支持政策还应兼顾农民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农业内部利益与外部利益。

对于东北玉米主产区而言,大豆为最佳替代作物。但是,多年持续恶化的玉米与大豆比较收益关系,使农民自然放弃大豆种植,此为大豆产业衰落直接原因。进口转基因大豆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产量高、成本低、品质好等方面,面对转基因大豆的竞争优势,国产大豆无能为力。关于大豆产业发展,非简单的产品供给问题,涉及多重价值选择。因此,发展大豆产业必须建立多维价值坐标,一是大豆振兴的生态价值,大豆是玉米最佳轮作作物,20世纪30年代,吉林省作物结构为大豆、玉米和其他作物各占三分之一。大豆生态价值表现在与玉米轮作可产生固氮作用,有利于用地与养地结合。目前东北黑土带土质和地力严重下降,此乃30多年单施化肥和玉米连作的结果,如不给予高度重视,可能会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大豆种植有利于减少秸秆产量,从而减少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二是大豆的产业安全价值,我国进口大豆总量近亿吨,过高的外贸依存度对国家产业安全和市场稳定不利。三是大豆的市场调控价值,大豆作为玉米最适宜替代作物,只有振兴大豆产业,国家才可能调节玉米和大豆种植结构,为玉米主产区恢复玉米-大豆轮作创造条件。

(四)优化玉米内部种植结构

玉米作为三元作物,可提供多种使用价值。从与下游产业衔接视角看,玉米种植业应建立与下游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食用玉米、饲用玉米和加工玉米构成的“三元”种植结构。在加工玉米内部,又可分为若干专用型品种。无论是从推动下游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角度,还是从推动农田生态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角度,优化玉米种植结构均十分必要。多年来,调整玉米内部结构受到包括政策、技术、市场管理、土地制度、经营结构等多种因素制约。就玉米内部结构而言,增加青储玉米是国家已明确政策。但青储玉米如何种植、消费,需找到可行载体和支点,不能单纯鼓励农民将普通玉米种植改为青储玉米,如措施不当还会导致青储玉米滞销或生产成本提高。根据发达国家经验,青储玉米的最好经营方式是以农户为基础,建立农牧结合经营结构,种青储同时发展肉牛或奶牛养殖业,青储玉米直接实现户内转化消费,既利于降低成本,减少市场风险,又利于提高农户经营效益,合理利用劳动力。建议国家在东北玉米主产区实施农户农牧结合经营结构的推广政策,重点选择10公顷以上规模经营农户,在种植青储玉米基础上发展肉牛或奶牛养殖业。由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同时国家出台相应信贷扶持和保险政策。在推动专用加工型玉米种植方面,建议以农业产业化方式带动农户种植,但需要政府政策推动,并提供相应技术支撑和服务。

(五)东北主产区实施退耕政策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休耕政策,对东北玉米产区而言,实施退耕可能比休耕更具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因在于,玉米种植面积的大量增加是近年来造成玉米供给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增加玉米面积中,有为数不少的耕地是新增耕地,这些耕地多数是通过毁林、毁草、毁湿(地)方式形成,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生态代价沉重。建议国家在耕地普查基础上,尽快实施退耕政策,可产生减少玉米供给、保护生态资源的双重效应。

(六)重构玉米市场空间格局

2006年以前我国一直是玉米出口国,特别是20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玉米具备一定出口竞争优势。近10年来,伴随我国农产品成本和价格提高,玉米完全丧失国际市场竞争力。从近几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增长态势和目前库存积压看,玉米价格须回归至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近的水平,才可能应对国际市场挑战,同时意味着我国玉米具备出口可能性。在开放市场条件下,针对我国地域广大、玉米产销区空间距离过长的现状,实施有进有出战略方可有效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十几年前,我国玉米业界和学术界提出的玉米“南进北出”战略思路,于今仍具现实意义。东北近邻国家日本和韩国作为世界两大玉米进口国,年进口玉米总量可达2 600万吨以上。东北玉米出口空间距离明显小于到南方销区的距离,具有较强地缘优势。可根据价格变化权衡利弊,实施有进有出、南进北出的市场战略。既有利于利用两个市场资源,又有利于国家在两个市场上调控农产品供求关系。在国内市场上,注重收购市场主体格局的重构,支持多元主体进入收购市场(丁声俊,2016),打破多年持续的国有粮企一家独大的垄断格局,特别是支持玉米加工企业积极进入玉米收购市场,销区厂商进入产区市场,有效激活市场供求机制。

[1]孔祥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涵与政策建议[J].改革,2016(2):104-115.

[2]郭庆海.玉米主产区:困境、改革与支持政策[J].农业经济问题,2015(4):4-10.

[3]丁声峻.玉米供求的阶段性转变与收储制度改革[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8(8):25-27.

Difficu lties Analysison StructuralReform of Corn Supply Side

GUOQinghai

(Center for ruraleconomy,China'smajor grain producing areas,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118,China)

The strong pullofcorn temporary storageprice,the continued downturn of the corn processing productsmarketand the cheap corn price impactof internationalmarket,are themain causes of corn high inventory,which bring complexity and difficulty to structural reform of corn supply side.The main performancewere the targetprice reform and the levelofsubsidies,choiceof farmers'income,corn alternative crops,corn processing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The reform of agriculturalsupportsystem and agricultural support policy system,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oybean industry revitalization plan, optimization of corn planting structure,implement the policy of returning farm land to the cornmarket in the northeast region,and the spatialpattern of reconstruction were theoptionalpaths to resolve the difficulties.

structural reform ofcorn supply side;difficulties;temporary storage price;targetprice

F326.11

:A

:1674-9189(2017)01-0005-07

郭庆海(1955-),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猜你喜欢

大豆价格玉米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收玉米啦!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我的玉米送给你
价格
价格
价格
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