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语文朗读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017-04-01戴晓玲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感情课文阅读教学

戴晓玲

小学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朗读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意义和掌握语言知识的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甚至可以说朗读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方法之一。随着新课标实施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朗读的重要性。如何让朗读更好地发挥作用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的重要话题。但是,当前的小学生朗读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了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本文主要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同时提出了几点优化的方法。

一、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朗读的时间不足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注重于形式,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要有好的朗读效果,必须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不让学生多读,就不可能达到正确、流利的朗读效果。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文内容的理解是靠学生自己读懂的,不是靠老师讲懂的。“文贵自得”,“自得”才能提高阅读能力。

2.朗读的对象不广

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而一部分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老师由于怕耽误上课时间却连一次机会都没有。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怎能做到使学生会读;怎能使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呢?在课堂朗读教学中,只有少数学生常有少量的朗读机会,大多数学生只是在齐读时跟在别人后面哼几句。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就失去了朗读的激情与动力。要想使学生都能进入角色,去细心品位课文内容,可根据各个学生的特点和朗读水平的高低,组合成朗读小组,发挥差异互补作用,提高阅读效果。

3.朗读指导拘于形式且方式单调

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学生习以为常无动于衷。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学生会说话,却不会读对话,读对话时呆板、别扭,却刻意模拟角色的声音,不但搞得怪腔怪调,也削弱了语言本身的表现力。范读能帮助学生正音,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感情,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有声有色的朗读,会更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作品中优美、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尤其会使学生着迷。范读传达着朗读者的态度、感情,这些都会强烈地影响学生,容易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和教师发生共鸣。

4.朗读的目的不明确

朗读时,全班读了分组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指挥着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所以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必须有机结合。

二、小学生朗读训练的指导

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就是读,朗读训练应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原原本本地读,平心静气地读,整体联系地读。要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朗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长时间的训练与指导。

1. 少评价多练习

读朗读是一门艺术,它需营造一个以语言媒介的场所,从而感染学生。让学生评价学生朗读,不大符合实际。实际说,学生也评不出什么,白白浪费了时间,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下,让学生大面积,有层次的训练,朗读水平才会得到提高。

怎么训读呢?让学生有层次地反复朗读,反复练习。即读准字音,读得自然,读得有感情。学生读不好,老师范读,学生跟着读,放录音,让学生体会感情。

学生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如果老师读得好,经常范读,让学生跟读,学生就会从听读,跟读中纠正自己的发音、语气、停顿等方面的错误,掌握技能与方法,提高朗读能力。

2.解文章读正确

教材中每一篇阅读课文,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一定的,但是,学生的朗读由于受时间、空间、学历的限制,也就无法完全达到跟作者的意图一致,但是,一定要利用声音的停连、高低、轻重、快慢、语调变化、儿化等各种技巧,使听者感到“声声入耳,心心相印”。当然,读正确,一方面指读音的准确,也是基础,另一方面是语意的正确表达。所以,学生读得不正确的地方,语意表达不清楚的地方,老师要及时指出来,给予纠正,形成对比,有难度的地方,教师要范读,教师范读有难度的地方,可以借用录音代替读。总之要让学生跟读。

3.讲技巧作指导

读好一篇课文,一要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语言特点,二是要用有效的语言表达,达到声情并茂,当然,前者是关键的基础,后者是朗读的目的。要教会学生怎么朗读的技巧

首先,要努力学习,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和方法。主要包括停连、重音、语气、节奏四个方面。教师要善于学习,多读一些有关朗读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同时,要不断练习,提高自身的水平,多听录音教学,多看光喋,尽可能得心应手。

其次,要交给学生方法。方法的运用有两个阶段:①学习阶段。②熟练阶段。也许,老师们会质疑,指导学生阅读,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不符合新课标精神。如果是这样理解就错了,虽然新课标倡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摒棄讲授式的教学,该讲的时候还是要讲,该授的地方还是要授。也许会有老师担心,指导学生朗读,学生会枯燥无味。没错,这就要求我们要因材施教。对于一、二年级,要跟读范读为主,个别指导时要明确一些。如:“笑着读”,“读慢一点点”,“声音再轻些”。到了中高年级,再渗透一些技巧。

第三,朗读指导要看火候。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等等。

三、个性读,激发阅读兴趣

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表演读来使课堂更活跃,并鼓励学生读自己想读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积累语言、内化语言,提高表达能力,为高一年级的写作打下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朗读若是一遍一遍的简单的重复,学生则会出现倦怠情绪,而若采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学习的话,则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我们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孩子真的把自己切入课文中,入情入境,提高学生的兴趣。这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可以切入生活实际,有读的想法,有写的欲望,为将来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阅读指导是一门艺术,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需要我们一线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找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猜你喜欢

感情课文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最好的感情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感情工作
端午节的来历
不分对错
背课文
感情强烈的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