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汽车西站公交司机的心理状况调查与分析
2017-04-01朗雯欧阳日威周恒刘思思杨将
朗雯 欧阳日威 周恒 刘思思 杨将
摘 要 目的:调查长沙市汽车西站公交司机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容易烦恼和激动、头痛、想摔东西等心理问题较为突出;躯体化、敌对性、睡眠质量差和饮食情况均高于普通人群。
关键词 心理 调查 公交司机
中图分类号:R135 文献标识码:A
人为失误的发生与司机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着密切关系。现在,项目组对长沙市汽车西站公交司机进行心理状况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有利于对其进行心理干预,确保行车安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2016年8月在长沙市汽车西站向公交车司机发放问卷 300份,回收288份,回收率为96.0%。男性258名,女性30名。
1.2 方法
自制问卷,专家审核,由受试者独立完成。问卷设计大致分2类,分别是躯体化和敌对性。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躯体化
本次调查发现公交司机主要的躯体化因素是头痛,占全体调查人数的52.8%,见表1。
2.2 敌对性
公交司机的敌对性,参照了SCL—90,设有以下3个因子:易烦恼和激动、不能控制脾气和想摔东西。大多数司机容易烦恼和激动,而且3个因子同时具有的比例也高。具体统计数据,见表2。
3讨论
公交司机这一群体,因其职业的特殊性,不仅要承担行车和人身安全的重大责任,并且长期受到噪声、振动的影响;工作时长保持强制性坐位,并要求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这些因素均易导致公交司机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调查发现:公交司机突出的心理问题是容易烦恼和激动、头痛、想摔东西,都大于50%;躯体化、敌对性、睡眠质量差和饮食情况均高于普通人群。这可能与公交司机的工作环境嘈杂、车厢的整洁程度差、空气不清新、生活作息无规律、高度的精神紧张、肌肉活力不足、驾驶室环境微小有密切关系。
针对长沙市公交司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存在的心理问题,下面给出几点建议:
3.1 改善工作环境
上下班人流高峰期给公交带来较大客运压力,乘客是否文明乘车,对公交司机的心理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为提高乘客素质,改善公交司机工作环境,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其一,加大“文明乘车”宣传力度,倡导“排队上车,先下后上,自觉投币”等乘车知识;公交站台上,粘贴相关标语。其二,设立公交车行驶专道,严禁摩托车、的士等车乱占道,保证公交车正常通行。其三,改善车内环境,保持车内清洁,放置空气清新剂。
3.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开展公交司机的心理健康教育,公交公司应邀请专家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培训,定期做心理健康筛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还可以自我排查心理问题,做到及时治疗;同时培养并保持他们的健全人格。才能避免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特别是人为因素所导致的交通事故。
总之,行车安全中,人为失误的发生与司机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排查公交司机心理问题,及时治疗,对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意义重大。当然,也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确保公交行车安全。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雜志,1999: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