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忠实、庄奴”等4则

2017-04-01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诗词歌赋陈忠实白鹿原

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陈忠实

2016年4月29日,黄土地作家陈忠实悄然疾终,享年74岁。在其众多作品当中,最广为人知的是1992年诞生的巨作《白鹿原》,斩获中国文学最高荣誉——第四届茅盾文学奖。1942年,陈忠实出生在西安市白鹿原南坡的一个小村子里。1962年,高考落榜粉碎了他从大学中文系学生到职业作家的绚丽规划,将他抛回黄土高原。然而,正是40年的农村生活,为《白鹿原》的诞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真实素材,对他以后的创作起了决定性的影响。在无情的现实面前,陈忠实通过自学来实现当作家的理想,在老屋的墙上,他写下座右铭——不问收获,但问耕耘。1982年,陈忠实调入陕西省作家协会,正式成为一名专业作家。这时,他又做了不同凡响的决定,选择回归乡下祖屋,“离城市远一点,才能继续回嚼和提炼我的农村生活,并形成自己的作品”。如今,白鹿原的儿子魂归故土,而他和他的《白鹿原》,依然在世间。

[适用话题]大家风范;奋斗;与命运相争……

我天生就是个写歌的,偶然入行,终身如此。

——庄奴

吟风弄月歌三千,天堂又见炊烟起。2016年10月11日,詞坛泰斗庄奴先生挥别人间,享年95岁。庄奴先生一生创作了三千余首脍炙人口的歌词,邓丽君的《甜蜜蜜》《小城故事》《又见炊烟》、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等均出自他之手。华语歌坛有这样一句话,“没有庄奴,就没有邓丽君。”谈到创作甘苦时,他以一首“打油诗”做了绝妙的回答:“半杯苦茶半支烟,半句歌词写半天;半夜三更两三点,半睡半醒半酝酿。”庄奴自幼研习诗词歌赋,典雅隽秀的“中国风”刻在骨髓里,投射在一生的词作上,字里行间透出温暖干净,如出水芙蓉般清新淡雅。庄奴说,自己写作的动力源于两个方面:爱大自然、爱中华民族。创作的灵感则源于读书,多读书、读古书,尤其是诗词歌赋。每天睡前,他都要看诗词歌赋类的古典文学,坚持了几十年。

[适用话题]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专业精神;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流派要随时代而发展,我要将生命之流涓涓不息汇入程派艺术这条大河,使之变得更宽广、激荡。

——李世济

才别梅郎梨花颂,又送程秀蝶恋花。2016年5月8日,“程派”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世济离世,享年83岁。1933年生于苏州的她,5岁学唱《女起解》,12岁拜京剧大师程砚秋为义父学演青衣。她博采众长,曾先后受教于梅兰芳、赵桐珊等名家,博得“小程砚秋”美名。李世济以毕生精力解读程派精妙,展现出“快而不乱、慢而不散的雅致”。她改良唱段,为程派艺术增添了清新明朗、细腻洒脱的新品格;整理恢复了《锁麟囊》《六月雪》等传统名段,又新编了《刘三姐》等现代作品,让京剧艺术穿透时空、芳华永驻。李世济晚年腿脚不便、视力受损,却出任多个京剧研修班导师。学生们排练剧目,她坐着轮椅去排练场“抠”戏;青年演员学戏,她倾囊相授;外地学生来京学艺,她包揽吃住……这位耄耋老人始终为京剧复兴和发展疾呼,她对弟子说:“要振作,要把它继承下来。”

[适用话题]与时俱进;振兴传统艺术;艺术家的风骨……

骨子里喜欢的东西提醒我无法哗众取宠。

——何群

2016年的最后一天,著名导演何群因肺炎引起心脏衰竭,61岁英年早逝。1982年,何群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毕业后,和张艺谋一起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1983年,他担任战争电影《一个和八个》的美术设计,之后,相继担纲陈凯歌的电影《黄土地》《大阅兵》的美术指导,他对色彩的追求和设计开创了第五代导演电影美学风格。后来,何群转做导演,执导了《哗变》《西行囚车》《烈火金刚》《凤凰琴》等佳作,还曾客串过《大宅门》当铺伙计“皮头儿”一角。”1993年,何群执导的《凤凰琴》获得空前成功,获得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等多项大奖。何群有个外号叫“何八条”,据说每场戏至少要拍上七到八条才能过关。“较真”是他拍戏的最大特点,每个镜头都要经过反复推敲。他始终坚持在作品中关照现实,他重拍老舍先生的经典名著《茶馆》,他拍摄《吕梁英雄传》等抗日硬汉剧,他极其反感有些艺术创作的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我实在腻歪,干脆打鬼子去了。”

[适用话题]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严于律已……

猜你喜欢

诗词歌赋陈忠实白鹿原
BADROMANCE
浅析汉语言文学在诗词赏析中的韵味
初中语文诗词歌赋的教学研究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3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4
选自《陈忠实画传》
扩展阅读
参考资料
白鹿原民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