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句民谣扳倒两只“大老虎”
2017-04-01唐宝民
唐宝民
《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年,汉灵帝下诏,命令公卿根据流传的民谣,检举为害百姓的刺史和郡守”,就是根据民谣来追查贪官污吏。汉灵帝此举的反腐效果怎么样?笔者查了多种相关资料,也没能查出是否有汉代的大小老虎因为民谣被扳倒了;但笔者在阅读《郎潜纪闻三笔》一书时,却读到了这样一件事:清嘉庆年间的两只“大老虎”——内务府大臣广兴及都察院左都御史周廷栋确是因为民谣被掀翻的。
广兴(?-1808)是满洲镶黄旗人,官二代出身,其父是大学士高晋,因为根红苗正,所以仕途一路畅通,后来升任内务府大臣;周廷栋的官位也很高,是监察机关都察院的长官。
有一年,朝廷派这两个人到山东审理案子。作为朝廷命官奉命到地方审案,本应该奉公执法、严格办案,但广兴和周廷栋都是贪婪成性之徒,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只想着为自己谋私利,根本不将国法当回事儿。特别是广兴,在办案过程中大肆索贿、受贿,贪赃营私、巧取豪夺;身为监察机关都察院长官的周廷栋,本应该负起监察之职,然而,他却和广兴沆瀣一气,不但不查办广兴,反而处处替广兴遮掩、为广兴的腐败行为大开方便之门,弄得民怨沸腾、怨声载道。
于是,当地一些正直的士绅便聚在一起商量对策,准备向朝廷举报广兴和周廷栋。一开始,大家准备通过正常的渠道向上面反映问题。什么是正常的渠道呢?就是向国家监察机关都察院递交举报信,但这时,有一名士绅提出来了:“广兴身为内务府大员,权高位重;周廷栋是左都御史,本身就是管監察的。二人根子这么深,我们仅凭一封举报信能动得了他们吗?那些接到举报信的官员能向着咱们说话吗?”大家一听是这个理儿,便研究更好的办法。
这时,又有一名士绅说:“我看,最好的办法,就是上达天听——让皇上看到这封举报信,那样就没人敢护着他们了。”大家也认为这的确是个办法,但问题又来了:举报信怎么可能直接送到皇上那里呢?如果按照程序层层递送,说不定在哪个地方被压下,皇上根本就看不到。
怎么办呢?大家又一起想啊想啊,后来竟然想出了一个另类的办法——就是编几句民谣向外传播,这些民谣如果四处扩散,用不了多久,就会传到京城,皇上耳目那么多,很快就会传到皇上耳朵里,如此一来,不就能达到“上达天听”的目的了吗?众人一致认为这是最好的主意,便立即开始编民谣,因为其中有几个是文人,所以不费吹灰之力就编好了几句,经过反复筛选,最后留下了两句易于扩散、最有代表性的民谣:“周全天下事,广积世间财”,两句话分别嵌入了两个贪官的姓氏,十分形象地概括了两名贪官朋比为奸、借公营私的勾当。
民谣创作出来了,下一步就需要向外传播了,那时没有互联网,但这些人有自己的发帖方式——就是口口相传,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没过多久,这两句民谣就传遍了整个山东省;又过了不长时间,这两句民谣传到了京城。有一天,皇帝的一名密探听到了这两句民谣,便向人们了解其中的含义,回到宫中,便将这两句民谣说给皇上听,皇上听罢,感觉事情很严重,立即命人对广兴和周廷栋两人进行立案调查,最终查实了两人的贪腐行为,结果,广兴被处死,周廷栋被开除公职永不录用。
这个故事对我们当代反腐工作也有借鉴作用,许多贪官在未倒台的时候,民间就有许多关于他(她)的民谣在流行,正所谓“贪官未倒,民谣先行”,比如在安徽,当年就流传着“只要反腐不放松,早晚抓住王怀忠”、“腐败坏种(怀忠)没跑掉,迟早抓住王昭耀”、“反腐大旗高高举,早晚抓住陈世礼”等民谣;江西南昌也有“东也湖,西也湖,洪城上下古月胡;南长清,北长清,大街小巷胡长清”等民谣。
流行于群众中的关于贪官的段子、民谣,基本上不是空穴来风,多多少少是有一点根据的,纪检监察机关若通过核实民谣的方式查找腐败线索,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