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包拯办案穿什么

2017-04-01刘永加

文史博览·文史 2017年3期
关键词:包拯官吏紫色

刘永加

近日媒体报道:北京二中附属亦庄小学五年级女生张秋实,发现其语文课本中一幅配图有误:宋朝知县的官服应为青绿色,而不是紫色。她还指出图中官帽上下垂的帽翅也与历史不符。无独有偶,电视剧《神探包青天》里也搞了个乌龙,包拯头戴乌纱帽,身穿绿色花衣裳,端坐大堂办公办案,估计让这丫头看见了,也会大呼非也!

那么,宋代的官员都是咋个穿衣的呢?知县们是穿绿色的官服吗?包拯上班办案,又是怎么穿戴的呢?这还得从宋代的官服制度说起。

宋代品官制度基本上沿袭前代,因此官服也与前代类似,分为朝服、祭服、公服、戎服、丧服和时服。其中,朝服是朱衣朱裳,内着白色罗中单,外束罗料大带,并有绯色罗料蔽膝,身挂锦绶、玉佩、玉钏,下着白绫袜黑皮履鞋。除这种朝服是统一样式外,官职的高低是以搭配的不同来区别的,主要是在有无中单衣和锦绶上的图案上体现级别大小。

穿着朝服时官员头上必须戴进贤冠、貂蝉冠和獬豸冠。

进贤冠用漆布制成,冠额上有镂金涂银的额花,冠后有“纳言”即帻巾,以示忠正。罗制冠缨,垂于颌下打结。用玳瑁(或犀角)制成簪导横贯冠中,通过发髻起牢固作用。对冠梁采取银地涂金。这是二品以上高官朝会的首服。

貂蝉冠也叫笼巾,用藤丝织成,表面涂漆,正方形,左右用细藤丝编成两片蝉翼。冠前部有银花,上部缀玳瑁蝉,左右各有三只小蝉,衔玉鼻,左插貂尾。据说,貂象征“内劲而外温”,蝉象征“居高食洁”。这是中书门下的首服。

獬豸冠,即法冠,冠上涂碧粉,梁数依品级而定。獬豸,取其“能触邪佞”之意。这是御史大夫、中丞的首服。

幞头也是宋代官吏的首服。上自皇帝,下至普通官员,在朝会、处理公务时,要穿礼服,戴幞头。幞头,又叫折上巾,这是一种包头的软巾,因为总是青黑色的,所以人们给它起了個很形象的名字“乌纱”,就是咱们平常说的乌纱帽。这种幞头多用藤或草编织巾里,外面用纱,涂漆。它与唐代相比,有所改进,以直脚为多。起初,两侧帽翅左右平直展开,后来,帽翅伸展加长。

官吏戴的头巾,依款式而论,有圆顶巾、方顶巾、琴顶巾等;依质料而论,有纱巾、绸巾等;以人名命名而论,有东坡巾、程子巾、山谷巾等。

宋代的公服即是常服,又名“从省服”,以曲领大袖,腰间束革带为主要形式。另有窄袖式样也是公服。这种服式穿在各级官员身上,只有用颜色来区别等级。如九品官以上用青色;七品官以上用绿色。因为一般情况下,知县都是七品,所以穿着绿色官服是那时的常态,显然张秋实小同学指出课本上的错误是有道理的。五品官以上用朱色;三品官以上用紫色。到元丰年间官服颜色稍有更改,四品以上用紫色、六品以上用绯色、九品以上用绿色。

宋代官吏的佩“带”,以质地不同区分职位高低。皇帝、皇太子佩玉带,大臣佩金带,还有银、犀、铜、铁之类,各有等差。宋代还按官吏品级不同分别佩带金、银制成的鱼作为饰物。规定,着紫衣者(高级官吏)带金鱼,着绯衣者(中级官吏)带银鱼,都系在带上而垂于后。也是区分职位高低的佩件。

古代的官服,在大家的印象中都是色彩斑斓的。相传武则天创立了绣纹图案,她赏赐绣上鸟纹的袍服给文官,绣上兽纹的给武将。这使得官服从此变得绚丽多彩,并且影响到明代和清代补子和补服的出现,使中国的官服融入了秀美与高雅。但是,唯独横在其中的宋朝,却崇尚俭朴为美,从宋太祖开始,宋代的官服上没有那些繁复的图案,只讲究配饰的不同与变化。如此看来,宋代人的审美是讲究典雅大方,不喜欢花里胡哨,他们的这种官服设计,对于区分官吏层级是十分鲜明的。

包拯在权知开封府时,因为开封府尹是宋朝一个重要职位,作为首都的最高地方长官,其位在尚书下、侍郎上,一般是从一品或二品官衔。因此,包拯升堂办案,应该是穿着紫色官袍,幞头上长长的帽翅颤颤巍巍,腰中配一条银色腰带,腰后挂着金鱼。显然电视剧《神探包青天》给包拯穿的服装是有误的。包拯如此一身打扮端坐开封府的公堂之上,的确显现出他的威风凛凛和浩然正气。再加上龙头虎头狗头铡刀一字摆开,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人等“威武”齐喊,真是满堂威严,执法如山!怎不让贪官污吏、不法之徒心惊胆寒。

猜你喜欢

包拯官吏紫色
紫色风铃
包拯的脸是怎么变黑的
包拯智擒偷锅贼
聪明的官吏
包拯:我的好名声多亏了欧阳修
搜索十种奇特紫色动物
一钱斩吏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汉代官吏考课制度研究述评
从历史文献看唐代官吏管理制度
包拯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