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不安全因素与对策分析
2017-03-31王文玲
王文玲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 宜昌 443000)
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不安全因素与对策分析
王文玲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 宜昌 443000)
目的 探究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不安全因素并提出应对政策。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结合不安全因素强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经调查发现,两组患者经不同的护理干预后,护理事故发生率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导致两组患者对护理评价存在显著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血管内科患者疾病较为复杂,由于疾病自身特点导致其护理期间存在着较高的风险性,包括患者与护理人员以及医院环境三个方面,需要针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对护理措施予以强化,有助于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控制护理事故。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
就心血管内科来看,所收治的是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此类型患者病情发展较快,也较为危急;就护理工作而言,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较为复杂,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也较多,为此,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以及心理负担均较大,可能会出现护理纰漏事件[1]。针对此,需要结合心血管内科护理危险因素,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对可能发生的护理不安全事件进行控制。在本文中为进一步了解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因素,特对本院所收治的患者进行了对比调查,现将实际调查结果以及分析内容呈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60.26±110.34)岁;心肌梗死患者13例,高血压性冠心病患者8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7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60.62±10.75)岁;心肌梗死患者10例,高血压性冠心病患者9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给予各项基础护理措施,包括维持病房内环境、患者个人卫生、辅助其进行各项检查等。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结合不安全因素强化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加强护理人员法制观念:心血管内科所有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强化其法制观念与职业责任感。护士长应该指导护理人员进行医疗安全教育,避免发生护患纠纷[2]。
(2)强化护理人员护理水平:强化护理人员的观察力、专业技能、操作技巧,同时加强与患者或家属之间的沟通,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需要制定合理的护理人员培训计划,关注新上岗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强化其分析能力以及处理护理不安全因素能力[3]。
(3)做好对患者的评估工作。对心血管患者进行护理风险性评估,在各项检查结果、与患者沟通的综合分析来评估患者的护理风险性,针对高危患者需要加强护理干预,有针对性的做出护理方案。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 s”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事故发生率对比
调查结果显示出,给予针对性护理的50例实验组患者事故发生率控制在4%以下,而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50例患者,事故发生率达到1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经调查,实验组50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对护理工作均给予满意评价,而对照组50例患者中仅有42例患者给予了满意评价,护理满意度仅达到8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3.1 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
(1)患者自身:心血管内科疾病较为复杂,患者病情危重,部分患者若不能够及时治疗很可能危及生命,而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较低,可能存在治疗与护理依从性差问题,进而引发护理事故;患者受到疾病困扰,加之对治疗效果的质疑,容易产生不良心理问题,进而引发护理事故。
(2)护理人员方面:心血管内科患者疾病复杂,护理工作也较为繁杂,护理人员工作量较大,且承担着较高的心理压力,在工作中容易出现纰漏;护理人员缺乏护理沟通技巧,缺乏与患者的沟通,不能够及时发现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而引发护理事故;新上岗护士缺乏经验,且操作技能较差,进而容易引发护理事故。
(3)医院方面:医院治疗设备过于陈旧,不能够对患者给予全面的检查,或检查结果缺乏可靠性,不能够为护理工作提供参考;病房环境不佳,卫生问题与噪音问题可能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走廊或卫生间地面较为湿滑,容易导致患者滑到等事故发生。
3.2 研究结果分析
本次研究中选取了心血管内科50例患者展开对比观察,调查结果显示,给予针对性护理的50例实验组患者事故发生率控制在4%以下,而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50例患者,事故发生率达到了1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导致两组患者对护理评价存在显著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心血管内科患者疾病较为复杂,护理不安全因素较多,包括患者与护理人员以及医院环境三个方面,需要针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对护理措施予以强化,有助于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控制护理事故。
[1] 陈 影.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干预管理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02(09):1499-1500.
[2] 施芳芳.心血管内科临床医疗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05(09):1574-1575.
[3] 叶小红,陈伟琼,黄惠香.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临床医学工程,2013,04(06):733-734.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192.6
B
ISSN.2096-2479.2017.27.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