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应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7-03-31刘宇旸
刘宇旸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儿科,黑龙江 大庆 163000)
小儿肺炎为临床儿科常见疾病,容易造成小儿患者的呼吸不正常,若小儿肺炎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则容易造成死亡。因此,小儿患者一旦被确诊为小儿肺炎,应即刻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以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应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的效果及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儿科收治的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中挑选100例为对象,并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n=50)、研究组(n=50)。研究组:性别:男性患儿28例,女性患儿22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10岁,平均年龄为(5.30±1.75)岁。对照组:性别:男性患儿26例,女性患儿24例;年龄4个月~10岁,平均年龄为(5.25±1.80)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基础治疗
两组小儿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包括抗炎治疗,抗病毒治疗等,以有效缓解其肺炎症状。
1.2.2 对照组(蒙脱石散)
对照组患儿在基础治疗过程中,使用蒙脱石散治疗。蒙脱石散3次/d,每次1.0g-3.0g,持续治疗3日以上。
1.2.3 研究组(蒙脱石散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
研究组患儿在基础治疗过程中,使用蒙脱石散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蒙脱石散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2次/d,每次0.5g,持续治疗3日以上。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的治疗效果及肺炎治疗时间、腹泻持续时间、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中有34例痊愈68.00%,有14例显效28.00%,有2例无效4.00%,治疗总有效率96.00%(48/50);对照组中有21例痊愈42.00%,有19例显效38.00%,有10例无效20.00%,治疗总有效率80.00%(40/50);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c2=6.0606,P=0.0138。
2.2 两组患儿的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肺炎治疗时间为(4.20±1.65)d,腹泻持续时间为(2.12±1.11)d,住院时间为(4.50±2.00)d;对照组肺炎治疗时间为(6.98±2.25)d,腹泻持续时间为(4.58±1.55)d,住院时间为(7.50±2.35)d;研究组肺炎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6.4301,P=0.0000;研究组腹泻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8.3285,P=0.0000;研究组明显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t=6.2686,P=0.0000。
3 讨 论
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是临床常见的小儿肺炎合并症,主要是由于治疗过程中诱发而致,对小儿肺炎的治疗效果造成一定影响,个别患儿甚至发生多种疾病的感染,造成患儿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受影响。因此,临床结合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疾病特点,应采取积极有效治疗措施,以提高疗效[1]。
临床结合小儿肺炎的疾病特点,在给予治疗过程中,多采取大量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但此类药物容易造成患儿肠道菌群混乱,诱发小儿肺炎激发性腹泻,不但影响治疗效果,更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以往临床采取蒙脱石散治疗为主,但治疗时间长,住院时间长,且治疗效果一般[2]。本次研究工作中,给予研究组小儿肺癌继发性腹泻患儿采用蒙脱石散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并取得满意治疗效果。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为微生态制剂类型之一,组成部分包括酪酸梭状芽孢肝菌、婴儿双歧杆菌。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可以明显提高小儿患者机体免疫力,避免感染现象的发生。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可以有效抑制病菌生长,改善小儿患者的腹泻症状,以提高治疗效果[3]。
综上所述,临床结合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疾病特点,在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儿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