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进一步构建和完善高校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探讨

2017-03-31林朝晖

海峡科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居家养老老年人

林朝晖



关于进一步构建和完善高校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探讨

林朝晖

华侨大学离退休处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当前高校离退休人员最适宜的养老模式,该文从社区居家养老资金的筹集、高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联动机制的建立、智慧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培育等方面探讨提升高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方法和措施,为高校老龄教职员工的健康快乐养老提供新思路。

高校离退休人员 社区居家养老 养老模式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我国正经历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人口老龄化过程,据预测,到 2050 年,中国 60 岁及以上老人的占比将超过 30%,我国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1]。研究老龄问题,研究养老服务及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高校离退休人员是一个数量庞大、文化素质高、经济收入较宽松、社会影响力较大的特殊老龄群体。据统计,我国高校离退休职工人数普遍占学校教职工总数的25%以上,有的甚至超过30%。以华侨大学为例,根据2016年12月的统计数据,华侨大学有离退休人员1084人,约占全校教职工总数的29%,其中60~69 岁人员占离退休人员比例为32.5%,70~79岁人员为35.5 %,80~89岁人员为20.4 %,90 岁以上人员为0.7%。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的离退休人员有249人,比例为 23.0%。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离退休人员的服务与管理依附于原单位,高校需要承担离退休人员的住房、医疗、福利等养老事务。随着高校离退休职工所占比例逐年升高,且离退休人员对养老期望值越来越高,给高校离退休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在当前国情下,如何使高校离退休人员既能健康快乐养老、又能减缓家庭和高校离退休工作的压力,是高校离退休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社区居家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方式,受到当下高校离退休人员的青睐,有利于缓解家庭和高校的养老压力,但目前我国高校社区养老的软硬件建设还急需推进和完善。本文从社区居家养老资金的筹集、高校社区居家养老联动机制的建立、智慧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的培育等方面,探讨提升高校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方法和措施,以期为高校老龄教职员工的健康快乐养老提供新思路。

1 高校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当前高校离退休人员最适宜的养老模式

当前,家庭养老功能越来越弱化。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加剧了社会老龄化问题,“四二一”家庭越来越多,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陆续进入婚育年龄,开始承担起赡养老人的重任。两个年轻人需要负担四个老人的养老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很困难的。一对夫妇要同时供养四位老人,还要抚养一个孩子,而社会竞争的加剧,让相当数量的独生子女无暇照顾老人。“四二一”家庭结构的现实情况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造成明显的冲击。

机构养老资源严重不足。《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十二五”末要实现每千名老人拥有 30 张床位的目标。目前中国每10人中就有1位65岁以上老人,但养老机构与设施严重匮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3.7万个,床位551.4万张,每千人口(60岁以上)平均拥有社会服务机构床位26张。仅就床位数来讲,仅占老年人总数的2.6%,较之于国际社会通行的5%~7%标准相差甚远。

不同于传统的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外各种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老年人住在自己家中或长期生活的社区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养老机构和组织提供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社区居家养老利用社区内外资源开展养老照顾,由正规服务机构、社区志愿者及社会支持网络共同支撑,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帮助和支援,使他们能在熟悉的环境中维持自己的生活,满足老年人养老的心理和物质需求,减轻其子女的日常照料负担,弥补了社会养老机构的不足。由此,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当前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机构养老资源不足的国情下最适宜的高校离退休人员养老模式。

2 高校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资金筹集

从人口老龄化的经济条件看,未富先老属于我国老龄化的基本特征之一。高校社区居家养老的软硬件条件建设离不开巨额资金的支持,可以通过财政拨款、社会集资、有奖募捐、校友捐助、高校和街道及居委会出资等多渠道筹集高校社区居家养老资金。

首先是政府渠道。为推动高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在初始阶段,政府及高校的行政推进是有必要的。政府及高校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基本工作有两项:一是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和鼓励,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个良好开端和可持续发展。二是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把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经费列入政府和高校财政预算。养老服务初期,供应不足,市场失灵,应以直接补贴为主; 之后,为避免政府失灵,则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2]。财政拨款补贴可以起到重要的社会引导作用。从国家层面看,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精神,落实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要求,我国民政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民函〔2016〕200号),拟选择部分地级市(含直辖市的区)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充分发挥政府在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方面的主导作用,通过搭建平台、购买服务、公办民营、民办公助、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管理运营,形成一批服务内容全面覆盖、社会力量竞争参与、人民群众普遍认可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成功经验。试点资金以打造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软环境和软实力为主,硬件设施建设为辅。

政府可以通过试点建设起榜样作用,通过较少的资金投入和优惠政策来引导民间组织、团体、单位或个人等多方面力量集资或募捐等,利用多样化、灵活的筹资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投入社区居家养老建设。优惠政策方面,建议制定养老服务业税惠政策条例[2],如减免从事养老服务企业和个人的所得税、营业税及其他与养老服务相关的税收,给予养老服务人员免征养老服务所得税的优惠,对于向养老服务组织提供捐助的企业或个人,准予其在缴纳企业所得税或个税前全额扣除捐赠数量。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还未设立高校社区居家养老的专项补贴经费,但可以从组织校友募捐(包括物资捐助和现金捐赠)、与当地政府部门和街道、居委会共建促成购买养老服务走进高校社区,以及为高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场地的租赁和使用等方面提供费用补贴和政策支持。

3 高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联动机制的建立

一方面,高校要主动与当地政府及社区所在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联系,组建社区居家养老联合服务机构,合理分工任务,定期协商解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形成联动机制。高校离退休管理工作人员或身体状况良好、刚退休的教师可以兼职社区居委会委员,作为高校和社区之间的沟通联络员。高校主动向社区提供老龄居家养老成员的信息资料,并积极争取政府对高校社区养老设施建设的投入,使高校社区居家养老财政性资金纳入市、区两级财政预算。

另一方面,学校对社区硬件建设给予必要的财力和物力支持。如联合政府及养老服务企业在各居民小区新建或改建社区工作室和活动场所,完善养老服务网点和设施,使社区养老服务职能得到充分发挥,以及在组织开展高校社区老龄朋友文体康乐活动方面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更好地为居民和老年人做好服务工作。

4 智慧型高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的建设

建立便捷、专业化、信息化的智慧型高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是高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的重要目标。在构建服务网络过程中,高校和社区联动,充分了解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开展人性化服务。

智慧型高校社区居家养老可简称为高校社区的智慧养老。智慧养老指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如互联网、社交网、物联网、移动计算等),围绕各方面支持老年人的生活服务和管理,对涉老信息自动监测、预警甚至主动处置,使这些技术实现与老年人的友好、自主式、个性化智能交互,提升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生活质量[3]。智慧型高校社区居家养老网络平台的基本建设内容包括社区的老年人健康档案、老年人家庭情况、社会组织、服务性企业(包括医疗、家政、生鲜果蔬等生活商品供应、体育文化娱乐等)、社区活动电子档案,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和服务队伍及人员的信息数字化,改善社区信息技术装备条件,提升社区服务设施的网络环境,逐步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互联互通共享信息服务网络系统。

高校具有科技研发资源优势,可将高校科研力量结合养老商业机构研发的“医家通”一站式智慧养老解决方案、金中智能居家养老系统、12349居家养老网等,给予适当经费补贴,因地制宜,共同建设符合本社区老龄群体及社区养老服务特点的智慧型高校社区居家养老网络。如“医家通”一站式智慧养老解决方案平台包括会员管理、健康档案、评估干预、紧急呼叫、定位管理、睡眠检测、第三方派单等。金中智能居家养老系统以先进的物联网科技为依托,提供远程健康监测、健康评估、疾病风险评估预警、远程医疗、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关怀等基本服务。12349居家养老网目前提供以下解决方案:家政服务、居家养老、养老助餐、居家便利、健康管理、娱乐学习。

在高校社区居家养老的信息化网络建设中,对老人的GPS定位跟踪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比如老人迷路或突发疾病,家人和急救人员不知道老人在哪里出事,GPS定位则解决了这一问题,家属可以根据GPS的定位跟踪准确了解老人的位置。

5 培育高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

如果按照国际公认的老人与养老服务人员 3∶1 的比例计算,我国需要的养老护理服务人员数量大约在 1000万人,而现在仅有30多万,取得执业资格证认定者不足10万[4]。制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办法,建立一支思想素质好、养老服务业务精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是提高高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关键。

高校可利用学校青年志愿服务者力量、家政服务企业、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资源,联合建立养老服务人才资源库。2014年,商务部《关于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重点支持有实力且运作规范的家政服务企业承担居家养老服务任务,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急、助医等定制服务,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虽然家政服务不等同于养老服务,但其服务范畴里的养老服务是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家政服务最重要的有两头:一头是接,小孩刚出生时的服务;另一头是送,这是针对养老而言,老年人从半自理到失能时与新生儿比较相似,擦背、翻身、陪伴等都需要别人的照顾;中间涉及的服务有保洁、保姆等,主要工作是进行家庭的基本清洁。目前,养老服务在家政服务业中占有30%的比率。由此,高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可着重与信誉良好有实力的家政服务企业联合储备养老服务人才。

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是保证专业人才供给的有力保证。养老服务人员需要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推广合作培训模式,拓宽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短期技能培训、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养老服务人才资源库里的养老服务人员开展“订单式” “委培式”合作培训计划。高校社区可利用高校人才优势和有利条件,建立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制定实用的培训计划,在课程设置、培养模式、考核制度、护理人员培养层次等方面多借鉴全球先进经验,注重开设应用型课程和技术实践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办养老护理培训,颁发经国家认可的全国(或省、市)通用的资格证书,并构建合理的养老服务人员培训考核评价体系,把居家养老服务的教育培训融入到社会的大教育系统之中。

具体而言,养老护理培训包含的老年护理基础知识一般包括:(1)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2)老年人的护理特点;(3)老年人的常见疾病;(4)老年人的营养需求;(5)养老护理员职业工作须知。养老护理培训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包括:(1)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相关知识;(2)劳动法的相关知识;(3)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在养老服务实用技能需求方面,如生活居室常识、清洁卫生、睡眠照料、饮食照料、排泄照料、安全保护、观察老年人身体健康、护理记录、感染与消毒等基础技能都属于最重要的技能,养老服务人员需要进行规范、扎实的学习。老年人不同程度上都有慢性疾病,用药方面属于非常专业的知识领域,养老服务人员需要掌握此部分技能来满足实际护理需求,另外在冷热应用、临终护理的技能有很大的需要[5]。

高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的培育,还需要提升养老服务业的吸引力。通过提高养老服务人员工资与福利待遇,缴纳社会福利保险,加强劳动保障,增加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成就感与归属感,并利用公众媒体效应,宣传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前景,树立从业人员的良好形象,以公共舆论的力量吸引人才流向。

综上,开源汇流多元化筹集社区居家养老软硬件建设资金,形成高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联动机制、建立智慧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一支良好的高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从而进一步构建和完善高校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对于提高高校老年人健康养老质量和促进社区居家养老产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R].2013.

[2] 伍德安,杨翠迎. 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财税政策空间及顶层设计 ———基于上海市的实证研究[J]. 财经论丛, 2015(2):18-25.

[3] 白枚. 智慧养老:养老体系需要顶层设计[J].江苏商论,2016(3):33-36.

[4] 赛明明,王鹏.计划生育家庭居家养老服务探析[J].前沿,2013(5):110-113.

[5] 王成文. 上海市养老机构养老服务人员培训现状调查[D]. 长春:吉林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居家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微生高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