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 《曾国藩家书》谈父爱

2017-03-31姬梅素

现代农村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有恒家书家训

姬梅素

(石家庄市鹿泉区劳动技工学校 河北 石家庄 050200)

读 《曾国藩家书》谈父爱

姬梅素

(石家庄市鹿泉区劳动技工学校 河北 石家庄 050200)

1 案例解析

今天的话题从三个案例说起。案例一:有一天和同事聊天,她问:“在你成长的过程中父爱、母爱哪个多?”我不加思索地回答:“当然是母爱。”的确如此,父亲虽为教师,可是在我儿时记忆中,他很忙,很少在家,每周只是周六很晚才回来,在家待一天周日下午就返回学校,在家的一天和父亲也很少交流,他也很少过问我的事,因此父爱很淡。而看到母亲总是日日忙田作、夜夜灯下缝,自己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全是母亲辛劳操持,感受到的是浓浓的母爱。现在早已为人母,儿子也已成人的我回想一下,父爱是有的,那就是父亲对工作认真负责行为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理解了心里是暖暖的爱!案例二:来自微信朋友圈案例,某班主任处理过一起校园单车失窃案,案情很快就水落石出,主演就是班上的一个熊孩子。单车物归原主后班主任将他和他的家长叫来,准备和犯错的孩子和家长好好聊聊,他的父亲却说:“我们家不差钱,孩子就是一时贪玩,说多了会伤害他的自尊。”这是父爱吗?这是溺爱、是害!孩子在这样的“爱”护下成长好可怕!案例三:著名演员黄磊、海青主演的电视剧 《小别离》,前段时间在央视一套热播,想必家有儿女的父母们看的不在少数,我也是其中之一。主要反映了三个家庭父母在孩子教育上的不同态度和方式,但不论何种态度和方式,那都是无微不至,甚至不管有钱没钱、不管子女愿不愿意,一味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哪怕是把亲生女儿过继给别人也得出国留学。这就是现实的中国、现实中国的一部分父母对子女的爱!

2 读 《曾国藩家书》看曾国藩的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三个案例一方面反映的都是父母对子女的爱,另一方面父母的这种爱是单向的,也就是说是父母从自己的义务、责任和感受给予的多,缺乏和孩子平等的沟通,了解孩子的需求少。那么,孩子需要怎样的爱?父母应该传递给孩子怎样的爱?

2.1 有恒。“糜不有初,鲜克有终”这是 《诗经·大雅·荡》中的一句话,意思是人们做人、做事大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很少有人能够善始善终,也提醒人们善始容易,善终不易。曾国藩天资并不聪明,小时候被人称作笨小孩,那这样一个笨小孩日后却官居二品、被誉为清代大儒,靠的就是持之以恒的坚持。曾国藩曾立志自新,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淡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临死前一天还让儿子曾纪泽给他读书。正是曾国藩知道自己的不足,才发愤努力,并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也用自己的行动给后辈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曾国藩自己这么做同时在好多方面教育弟弟、儿子要“有恒”,这在家书中体现非常明显:比如,“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读书宜专习字宜有恒”、“勉行事以有恒为要”、“事无难易宜有始终”、“欲稍有成须从有恒入手”等等,封封家书、句句衷言,无不在表达一个父亲对子女的爱。

2.2 早起。早起这点事乍一说起来是个挺简单的事,但真要做起来并且天天如此几十年如一日那就是不简单的事了。古代有“闻鸡起舞”一说,天不亮就起来练武、劳作。现在不同了,家中多为独生子女,都是父母掌上明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觉睡到自然醒。再看看我们的中职生,作息时间每天六点起床、早操、整理内务,可每天总有一部分学生不按时起床、不去早操、不做内务,班主任只好到宿舍敲门甚至掀被子督促学生起床,对这样的学生老师很是头疼。如何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的生活态度、朝气蓬勃的青春岁月?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从小培养,家庭教育和父母的启蒙尤为重要。在这方面曾国藩是怎样做的呢?曾国藩十分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家风家规的继承和发展,用家训和自己的行动教育和影响子女。曾氏8个字的家训,第一就是“早”,意为早起,然后打扫庭院,下地劳作等等,曾国藩谨记家训身体力行,同时在多次家书中告诫和劝勉兄弟、子侄要早起,如在给弟弟的信中说,“我有三事奉劝四弟:一曰勤,二曰早起,三曰看 《五种遗规》。还有如 《后辈子弟宜学射早起》中说到:“学射最足保养,起早尤千金妙方、长寿金丹也。”从养生健体的角度强调早起的作用,也告诫弟弟们要早起。看似简单的一个小事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坚持是养不成习惯,更内化不成品格的,因此孩子的养成教育要从小抓起,从家庭教育开始,从父母的示范开始,这是父母的责任,关乎孩子的一生,也是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的更深远的爱!

猜你喜欢

有恒家书家训
张载家训不只是横渠四句
清晨忆家书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学有恒艺无涯》
一封家书
垃圾分类 贵在有恒
三坊七巷 名人家风家训馆
政贵有恒——为政应有“恒心”
重读“红色家书”
家训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