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素养的培养

2017-03-31朱培云

青春岁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审美素养高中语文培养

朱培云

【摘要】语文是一门必修课,其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美学系统,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美素养;培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项新的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指导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提升审美境界”。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深厚的精神底蕴。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的能力,这不仅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时代需要、人文素养的需要,更是学校学生现状的需要。

一、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美的能力

语文的内容包括极为丰富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教材大部分是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这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篇章,思想内容深邃,艺术形式完善,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几乎每篇课文都能给人以美的陶冶、美的享受、美的启迪,是美育得天独厚的资源。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发挥作品中美的力量,就能触动学生思想上、感情上的琴弦,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

审美靠的是形象和情感。一篇好的课文,无论什么文体,都能给人美的享受。而美的事物总是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语文老师就是美的活动的诱导者、组织者。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美,老师就要站在美育的高度,做好“美的使者”的工作。朱自清说“欣赏是情感的操练。”因为文章不是无情物,所以学习者必须具备情感体验的能力,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然后“自化其身”,成为美的情境中的人物,让整个心境由审美对象所引起或愛或憎,或哀或乐的美感过程中,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正因为这样,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人自身,了解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例如在讲解古代诗文作品的时候,不仅要告诉学生作品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生活和历史事件,还应该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在什么思想情绪推动下创作作品的,以及作品表现了什么样的个人情感和社会心理,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更容易和作品表现的情感沟通,产生共鸣。如教学《芙蕖》,就必须在认识作者锐意求新的创作观的同时,了解文中也渗透着作者作为旧时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否则就无法理解作者对芙蕖“嗜之如命”的那份痴情和“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的评价。

二、培养学生正确鉴赏美的能力

审美对象形象性的特点决定了人们的审美活动不是靠抽象思维的判断、推理进行,而是用形象思维,从对美的事物的直接感觉开始,进而把握美、领悟美。因此,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审美感官,使他们能够透过文字对它所展示的色彩、音韵、节奏、结构等形式因素有敏锐的感知力。以色彩为例,高明的作家在描写事物时,常常会借助色彩来传达内心的感受。譬如《药》的结尾的景物描写,作者运用的是连串的冷色调:两顶“花白的头发”、“几朵青白的零星的小花”、“支支直立的枯草”、“铁铸一般的乌鸦”,即使有一点暖色,也淹没在冷色之中,“一个破旧的朱漆圆篮,外挂一串钱锭”……显然,要充分理解作者借这“安特莱夫式的阴冷”达到烘托悲剧氛围的创作意图,就必须引导学生去感觉色彩的审美意味,把它当作一幅画去欣赏。有时,还可以把一篇文章当作一支乐曲来欣赏。很多情文并茂的佳作,总有一种音乐感。有的似玉箫,如怨如诉;有的如羌笛,哀婉悠扬;有的似铜管,浑厚雄壮;有的像小号,激越腾跃。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绿》,前者像一支情思依依的小调,荡漾着风月淡雅的幽思;后者像一支艳丽明快的小曲,散发着春意浓烈的氤氲。读《绿》的乐章时,要引导学生在简捷明快的基调中去感觉“诧异”的心情;读《荷塘月色》的乐章,要引导学生在悠扬轻松的节奏旋律里,品味淡淡的“哀愁”与“喜悦”撞击的情韵。

三、培养学生想象美、表达美的能力

想象是审美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但我们有一些教师对教材的分析过细过实,没有留给学生想象的余地。接受美学创始人伊瑟尔指出,文学作品中存在着意义“空白和不确定性”,各语义单位之间存在着连接的“空缺”,这些成为激发诱导读者进行创造性填补和想象性连接的基本驱动力,它会发出“一种寻求缺失的连接的无言邀请”。读者在阅读时,如不用想象将这些不确定因素敲定,将这些空白填满,他就无法完成对作品的审美欣赏。如《项链》的结尾是小说的高潮部分,有一位优秀老师讲到这里时,用深沉的语调念道:“唉!我可怜的玛蒂乐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念完了她紧闭着嘴唇,久久地不开腔,教室里一片寂静。这样一个短暂的空白留给学生的其实是一片诺大的想象空间,看似平静的水面下实际上潮流汹涌。果然,当老师提出“你认为玛蒂尔德得知项链是假的以后会有什么表现”时,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十分踊跃。艺术是相通的,语文教师还可以借助其它艺术形式来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比如可以让学生听贝多芬的《春天奏鸣曲》,然后写《春天奏鸣曲——听音乐作文》。学生在反复读解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由悠扬抒情的旋律演绎出和煦的春风、温暖的阳光、飞翔的小鸟,还有蓝天、白云、绿树、红花以及快乐的游人。就会惊喜地发现,想象真的是一把打开学生灵感心窗的钥匙。

总之,语文是一门必修课,其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美学系统,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这些作品时,就要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并努力运用教学手段将这种美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挖掘教材之美以及意境之美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文学艺术审美素养和文学艺术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

猜你喜欢

审美素养高中语文培养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论动画片的审美因素及对幼儿审美素养提升的价值
探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