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教育中的母女(子)教育

2017-03-31王艺璇

青春岁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池莉家庭教育母亲

【摘要】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教养模式下,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以及亲子关系的构建形成了孩子生命的底色。著名作家池莉在其小说《来吧孩子》中所记述的自己女儿吕亦池的成长过程,每个片段和故事都透露出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值得探究。本文主要从母亲与教育、池莉与《来吧孩子》以及从书中所体会到的教育启示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关键词】家庭教育;母亲;池莉

教育孩子最合适和最应该负起这个责任的人选,池莉认为是孩子的父母,尤其是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母亲。因为孩子人生的最初几年非常重要,是形成个性的根本时期。而孩子的生活习惯、脾气秉性、兴趣爱好、为人处世与抚养他(她)的人的态度与品质有很大关系。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和第一任老师,需要重新学习和时刻思考。

一、母亲与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在家庭这所人生最重要的学校里,母亲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决定孩子命运的缔造者。在传统的中国式的家庭生活模式中,母亲不仅是孩子衣食住行的操劳者,同时也是孩子拥有健康情感的首位培育者、良好习惯的引导者、孩子文化教育的首位启蒙者和指导者、以及塑造孩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推动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上,母亲发挥着很大的影响和作用,拥有一个会育儿的好母亲甚至要比在学校里拥有多位好老师要重要。同时,一个孩子完满的教育过程需要学校和家庭的两方面的力量,孩子没有踏入校园以前,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知方式和学习态度都受到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常说,良好的习惯影响人的一生,那么良好的家庭教育则是孩子一生的开端和起点。学校带给孩子的是显性教育的收效,家庭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则是隐性教育的成果。如今,许多家长,尤其是在家庭角色中担任孩子教育指导者的母亲,常常忽略了她们的职责和教育的重要性,单纯地把孩子交给学校,自己当“甩手掌柜”,或者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根本不屑一顾,认为单纯的物质满足就是孩子成长的唯一养料,只要踏进学校有了老师一切就都万事大吉。殊不知,一个家庭,一个母亲在孩子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家庭教育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盏明灯,而母亲,则是不可替代的点灯人。

二、池莉的母女教育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与思考

1、在生活中时刻给孩子补充“成长养料”

池莉认为生活中处处存在知识,孩子成长所需的知识并非只来自课本,得让孩子从生活中去学习,去涉猎。因此,她常常会借助生活中的每一个“好时机”给孩子补充“养料”“当社会在流行幼儿培优班、兴趣班、等等之类的课外辅导班时,小亦池唯一的课堂总是动物园与天地花草间”。她带着孩子在家养蚕宝宝,一起种花,一起偷偷观察蝴蝶在自家橘子树上产卵的过程,然后跟踪它们化蛹成蝶。池莉相信,大自然这位老师会开启孩子的感官世界,激发她对未知事物的探索,通过自己的感悟获得丰富的知识。这样的学习获得的知识丰厚难以估计,而且这样获取到的知识一定会使孩子拥有更加持久的影响力。池莉也经常在孩子不经意的玩耍中,巧妙地给亦池输送知识。比如:亦池在草地玩耍中四仰八叉的一躺,她就会说:“啊!亦池好大一个人啊!”于是一个“大”字和一个“人”字,亦池当场就会读、会写、甚至还会造句了。她也常常带亦池去参观长江大桥,并且从各个景观处领略过不同角度的长江大桥面貌,回家后亦池尝试自己用铅笔绘画。以至于后来在幼儿园上课中老师一亮出长江大桥的图片,亦池就会积极举手发言,并且已经会写这四个字了。池莉和孩子也喜欢旅行,她平日里更是带着亦池买来地球仪,先在地球仪上“旅行”教孩子寻找并记忆每个国家的位置和首都。池莉坚信这一种学习方式与生活水乳交融难舍难分,它难以言喻却丰富多彩宏大无边。生活中的教育和启迪无处不在,只要家长善于巧用心思,在生活里进行点点滴滴的渗透和培育就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池莉这样大胆而又独创性地把女儿送到生活这所广大无边的课堂里,让生活万物成为女儿的启蒙教师。让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成为孩子玩伴,这种寓教育于自然和生活的教育方式,不禁讓我们拍案叫绝赞叹不已。

2、以人为本,快乐至上

池莉对“千万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看法嗤之以鼻,她认为与其让孩子饱受沉重的压力,不如顺其天性给孩子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于是,她带着亦池看蚂蚁搬家、看蚯蚓钻地、听鸟儿鸣唱、闻各种花香。甚至到了小学阶段,亦池快乐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捉迷藏、丢手巾、跳皮筋、溜旱冰甚至没有名堂地疯逗追跑,这些都是亦池的玩耍项目。池莉说道:“我知道她的‘玩,也就是最合适她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情绪。”当亦池表现优秀的时候,池莉也会对她的愿望予以满足。例如,由于亦池酷爱小动物,她就允许亦池养狗,这件事也成了亦池快乐的源泉。身为母亲,她也曾担心孩子会在即将到来的小升初中“玩物丧志”,但有了小狗后的生活对亦池也有了很大的促进,由于亦池的情绪快乐轻松,又加上池莉作为母亲善于运用良好的引导方式,亦池积极的同母亲买书学习,包括大量的养狗书籍,并且主动从书中学习训狗技巧,在与狗狗玩耍中也体会到了小狗的学习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并从中受益。池莉在教育探索中,坚持始终把对人的关怀放在第一位,坚持以快乐为主要情感的教育,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她的探索让我们相信,孩子的快乐与各种知识、技能的学习并行不悖,反而相得益彰。

3、亦母亦友,支持与尊重

池莉期盼能够和女儿朝朝暮暮亲密地生活在一起,成为女儿的第一所学校第一任老师和第一个闺中密友。在书中,她们的关系不像传统专制型的母女,一路走来他们更像是一对相互扶持、倾诉衷肠的好姐妹。她时常把孩子当作大人,常常和她推心置腹,促膝长谈,也时常闲散聊天乱开玩笑。长此以往,她们之间坦诚相待,有什么心事都和对方说,亦池告诉母亲有男生暗恋她,池莉非但不忧心,反而感到高兴:“有优秀的男孩子喜欢我的女儿是好事”,她相信自己的女儿能处理得很好,亦池经常带同学回家聚餐,池莉不但不制止,反而很支持亦池的这种做法,经常给大家做好吃的饭菜,和他们打成一片无话不谈,没有任何隔阂与距离感。在处理离婚这件事上,池莉选择在恰当的时机开诚布公,坦诚相待。正是由于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亦池没有哭闹也没有离家出走,反倒安慰池莉:“你们确实不合适,分开了你们的脾气都会好很多,而且又不是说你们分开了就不再爱我了。”这样懂事又理解父母的情绪令池莉欣慰无比。她常常用“心有灵犀”来形容她们的母女关系,但她最欣慰的,是亦池始终可以在她面前展现真实的自我,而不必有任何的伪装和掩饰。这是亦池的幸运,也是池莉的幸运。

三、结语

在家庭教育中,母亲所担当的角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池莉《来吧孩子》一书中,一位母亲用独特的教育方式和健康的教育理念培养出了一位众人称赞的孩子。整本书中记述着她对孩子的教育过程,让我们欢喜于孩子如此优秀的同时,也应看到其背后深藏的教育智慧,它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参考文献】

[1] 池 莉. 来吧孩子[M]. 北京: 作家出版社, 2008.

[2] 崔 凯, 孙承云. 当代青少年家庭教育中的母亲角色研究[N]. 企业导报, 2015(18):111-112.

[3] 张书旗. 池莉:生活方式就是孩子最好的教育[J]. 草地周刊, 2013(16):1-2.

[4] 林丽端. 读《来吧孩子》读出的教育[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9(5):49.

[5] 王 一. 教养比文聘更重要[N]. 解放日报, 2013(7):3.

【作者简介】

王艺璇,女,汉族,河南南阳人,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学科语文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池莉家庭教育母亲
池莉爱惜吃相
重视孩子的接受能力
池莉教女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给母亲的信
池莉出版首部诗集《池莉诗集·69》
悲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