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小学数学教材五策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2017-03-31王高彦

青春岁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提升学生

王高彦

【摘要】教师解读教材的深度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厚度。本文从策略入手,对教材进行通读、精读和比对,对教学内容进行优选、重组和更新,以期让孩子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孩子在数学核心素养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提升;学生

一、通读教材,解读出脉络

教材是各教育机构根据课程标准和实际需要,为师生教学而编写的教科书和教参等,它们往往被作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依据。目前,经教育部审定的教材版本繁多,如现行的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西师版等,都各有特色和可借鉴之处。

“教材是个例子”。它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范本。以最新审定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这套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更趋合理,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更加有利于孩子们对知识的理解。每一位教师如果要做到教学中能瞻前顾后,准确把握知识脉络和教学目标,就需要通读全套教材并对知识进行全面系统地梳理,从中找出小学数学知识的结构和脉络。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为教师们配备全套教材供研习,爱学习的老师也可以到网上去查阅和比较各类版本的教材。

二、细读教材,解读出深度

现在的教材不仅图文并茂,还给了孩子们更多探索的空间。在解读教材时,我们不仅要关注教材赋予知识的生活化,还要去细读教材,深入推敲编者意图,从关注和提升孩子核心素养的角度进行教学的设计,从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地学习。

如人教版《圆柱认识》,教材仅从3个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几何图形,并告诉孩子像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此时并没对圆柱下一个准确定义。然而,在认识圆柱后教材练习中安排了将一张长方形的硬纸如图贴在木棒上并快速转动,看看转出的形状。师生通过游戏和总结,让孩子认识到圆柱的准确定义就是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三边旋转360°形成的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就叫作圆柱。

如人教版《梯形面积》,教材呈现了3位同学探究时的不同思考:我把一个梯形剪成了两个三角形;我剪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两个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接下来教材展示用第3种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我们在解读教材时,恰好可以将前两种作为推导过程的深化,让孩子去验证前2种方法的可行性,在探究中加深梯形面积公式中为什么要除以2的理解,同时体验到数学中殊途同归的精妙。

三、比读教材,解读出不足

既然教材提供的仅是一个例子,我们就可以借鉴、处理甚至摒弃。目前,便捷的网络和丰富的教材版本资源给了我们比读優选和批判接纳的机会。

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我就将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大版进行了对比后发现:3种版本都是结合生活实际来呈现教学的内容;都是从不同的解法列式入手,让学生去发现两个算式相等。此外,北师大版还要求再写出这样的几组算式去发现和总结规律,强调了获取知识的严谨;而苏教版和人教版则只通过对比一组算式就得出了这个规律,缺少点归纳的科学性;3种版本的教材都没有用乘法的意义去从根本上理解乘法分配律。因此,我们通过比读不同版本教材的优劣,就可以在自己的教学中设计出更科学、严谨和充满数学味的课堂。

四、品读提示,解读出提问

有效提问是高效课堂的灵魂,课堂提问宜大不宜碎。“大问题”就是以学生现有视角和能力为原点,设计出质量高、外延大、问域宽、数量精和挑战性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以求能最大程度地统领主要问题的解决,去提升孩子的数学核心素养。大问题能够让我们的课堂走向本真,能够让我们从众多琐碎的小问题中解放出来,能够让孩子们从浅层次的被动学习中走向深层次的主动探究。

我们可以通过品读教材的提示或提问去设计“大问题”。如人教版《打电话》中,教师就可以根据教材中提出的3个问题去统领这节课的教学:①你打算怎么解决呢?②还有更快的方法吗?③为了让它切实可行,还需要做些什么?又如,在《数字编码》中,教师在介绍身份证编码后,牢牢抓住编码特征设计“身份证号码中包含了哪些信息?公安机关在表示这些信息时又是如何体现其唯一性和终身不变的?”

五、精读教材,解读出思想

所谓教育,是忘却了在校学得的全部内容之后剩下的本领(爱因斯坦语)。我认为,数学思想就是剩下的本领之一。教师要精读教材,解读出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下面,我就用以下几种数学思想为例,谈谈教材的解读方法。

1、转化思想

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往往伴随着转化思想的渗透过程。如梯形的面积可以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或者两个三角形来计算;圆的面积转化为长方形或者三角形来解决;圆柱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的体积来计算。如探究《鸡兔同笼问题》的一般解法时,将大数据先转化为小数据,便于用画图、列表等方法来解答。因此,我们在精读这方面的教材时,都要将转化思想作为重点。

2、数形结合

数无形,少直观;形无数,难入微(华罗庚语)。数与形的结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达到“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之效果。如设计人教版《分数除法》例2时,教师可以把分数的计算与线段图相结合,将时间和路程在同一条线段上一一对应,让学生对为什么用分数除法计算、分数除法怎么算有了更加清楚直观的掌握。

3、归纳演绎

归纳和演绎相对又互为补充,并相互转化。归纳指从许多个别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则或结论的思维方法;演绎是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如人教版《烙饼问题》,教材始终围绕“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这一核心问题,首先让学生从烙1、2、3张饼中找到烙3张饼最省时的一般性方法,这就是归纳;其次在学生找到最佳烙饼方法后,让学生用归纳的方法去解决怎样烙4张饼、5张饼、6张饼最省时间,验证前面所得的结论,这就是演绎;最后引导学生去发现最少烙饼时间的计算方法,这又是归纳。烙饼问题的教学过程,是归纳与演绎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推理、比较优化和统筹的过程。

教师解读教材的深度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厚度。我们可以从以上5个策略入手,对教材进行通读、精读和比对,对教学内容进行优选、重组和更新,以期让孩子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孩子在数学核心素养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猜你喜欢

提升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论新形势下政工干部的修养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如何提升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特意和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