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伊川县地名考察
2017-03-31杜思轲
杜思轲
摘 要:地名作为名词中特殊的一类,往往具有稳定性和含义深厚的文化内在,本文旨在结合相关资料,通过对河南省伊川县地名中语音音变、词汇和修辞的分析,考察该地地名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河南伊川;地名;文化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8--02
属于洛阳市管辖的伊川县位于河南省西部。其地处中原,且北面与古都洛阳相依,具有相当长的历史。山河变迁,朝代更替都对其地域命名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地名进行考察。
一、地名语音音变分析
伊川县的方言属于中原官话,语音上接近普通话,但是在一些地名的发音上仍然与普通话有较大差别。
(一)突出第一个音节、弱化第二个音节
双音节地名的最后一个音节往往弱化,如:白元[yan]、平等[t?n]、中溪[?i]等。
而三音节地名中,往往是突出第一个和第三个音节,弱化第二个音节。如:尚家[t?ia]沟、四合[x?]头、老君[t?yn]堂等。
(二)加入儿化音
位于北方方言区,伊川县在当地地名发音中免不了也要受儿化音的影响。如:孟家窑[i?r35]、瑶湾[u?r55]等。
(三)韵变
地名中的“韵变”是指某个词,当它与其他词组合时,发音是比较正常的,但是当它出现在地名或者某个特定的称谓里,我们在念的时候总要“转一个弯”,使其韵母发生变化。这也是地名的方言发音中一个比较独特的地方。伊川县地名里的韵变情况大致有如下几种:刘瑶、刘村的“刘[liou35]”念作[li?51];吴沟的“吴[u35]”念作[ua35];邢庄的“邢[?i?35]”念作[?iɑ?35];晋庄的“晋[t?in51]”念作[tsiεn51]。晋庄的“晋”不仅韵母发生变化,声母也由“j”变为“z”,很可能是古音的残留。
二、地名词汇分析
(一)词性分布
对当地的地名进行简要统计之后,可以发现地名中名词性语素占大多数,如:文化路、马营、水牛沟等。其次是形容词如:新寨、旧寨、大庄、小庄。然后是动词如:拉马店、寻马沟。
(二)、常用构词语素的类型
1、地理环境特征类语素
(1)地形
伊川县四周山脉环绕,伊河水纵贯其中,东部与西部地势高,中部低,坡岭逐渐向伊河倾斜。总体上分山地、丘陵、平原三种地形。
山地虽在地形中占比不多,但以“山”命名的例子不在少数,如:常海山村、高山村等。山间有沟壑,故有以“溪、涧”命名的村落,如中溪、烟涧、浥涧。此外全县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68.7%,因此以“沟、岭、洼、坡、圪垯、涧”等语素构成的地名占大多数,且多分布在这些丘陵区。如:
岭:鸦岭、野狐岭、石岭等18个
洼:磨洼、郭洼、闫洼等10个
沟:司马沟、雷沟、万沟等63个
坡:万坡、张坡、西坡等14个
圪垯:李圪垱、申圪瘩、梁圪当等5个
“坪”本是指扁平的地面,也泛指山地和丘陵区的局部平地。平原占伊川县总面积的22.4%,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因此有以语素“坪”构词的地名:炉坪村、康坪村、南坪村。
(2)水文
伊川县有伊河、杜康河、甘水河、白洚河、顺阳河等20余条河流,利于农业浇灌和住民生活,故临近河道的村庄,其地名也多与水文有关。如:“灣”指水流弯曲处,以此为地名的有:郝湾、瑶湾、曾湾等。“滨”指水边,故伊河两岸的公园被命名为伊滨公园,而“水、溪”如:水寨、中溪。
2、宗族姓氏类语素
在中国农村,村落家族文化一直占据着主体地位,同村的人们之间以血缘为纽带,在同宗同姓的文化背景中寻求着归属感和安全感,正是这样的文化构成了中国社会的基础。
因此宗族姓氏类语素是村落名称的最普遍的语素之一,如:郭村、孟村、谢村等。
3、方位词类语素
方位词具有较强的能产性,因此对于文化程度不高的村民来说,这是区分同名地名的一种非常简便的方法,此类语素构成的地名词往往是成对出现的。如:
东、西、南、北:东寨、南寨、北寨、东草店、西草店等
上、中、下:上天院、中天院、下天院、中章屯、下章屯等
前、后、左:前富山村、后富山村、后庄、后窑、左寨等
4、生产生活类语素
生产生活类语素往往与当地的经济贸易、生产生活方式有关。
窑,《说文解字》解释为:烧瓦灶也。因此与“窑”有关的地名能够反映当地的生产方式,同时伊川县有煤、铝、铁、磷等矿产和岩土,对这些矿物和建筑材料的开采往往留下窑洞,这是当地以此命名的因素之一,如:老煤窑沟。同时,由于古时生产力水平低下,贫苦人家无力盖房,往往在山坡的土壁上挖出窑洞,在此居住,当地亦由是得名。
店乃是售卖货物的铺子,与之相关的地名往往反映当地地名形成的某个时期曾有繁荣的经济贸易,如:吕店、闵店、王耆店等
5、古代军事行政类语素
古都洛阳历经十三朝更替,是兵家争夺,炙手可热之地,北依洛阳的伊川县也历来成为军队驻扎屯兵的选择。在伊川县当地流传着许多有关王莽与刘秀的军事斗争故事,许多地名也因这些斗争传说得名,由此形成的地名里往往含有营、屯、寨等语素。例如:
营:增花营、于营、马回营、辛营等
屯:下章屯、西高屯、龙王屯等
寨:双头寨、吕寨、马良寨等
需要说明的是,“屯”本是“包围”之义。即建立四周防御的寨子,后词义又演变为村落。同样“寨”本也指防守用的栅栏,一般是军事上用的障碍物,在词义引申和泛化的情况下已经与表示聚居地的语素融为一体,不易区分。但此处暂且仍将“屯”、“寨”归为军事行政类语素之中。
6、居民聚集地类语素
此类语素仅仅由人口聚集而形成,并无其他特殊意义,“庄”是其中一种。如:王庄、靳庄、西牛庄等。
7、宗教类语素
北魏时期,佛教便在洛阳盛行起来,著名的《洛阳伽蓝记》就反映了佛教文化流行的盛况,紧邻洛阳的伊川也势必受到佛教的影响,故不仅村落中多有小庙,地名中也有以“寺”、“神”命名的语素,如:莲花寺、宝峰寺沟、路庙、大王庙、海神庙等。
(三)词类构成的类型
伊川县地名的构词结构以偏正结构为主,联合结构次之,述宾结构和主谓结构数目最少。
1、偏正结构:黑羊村、野狐岭、陡沟村等
2、联合结构:梁刘村、董王坡、石张庄等
3、述宾结构:寻马沟、拉马店等
4、主谓结构:马回营村、马回村等
三、地名中的修辞分析
(一)用典
刘勰在《文心雕龙》对用典作出如此解释:“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伊川县的地名大多与先秦和汉代的历史有关,这类地名往往更具有考证价值,其本身的文化含义也更加浓厚。由于数量较多,此处只列举一二简单阐述。
江左 “江左”本指长江以东地区,而伊川县的江左镇得名源于唐高宗(另一说是汉武帝)。这一故事在《洛阳县志》与《伊川县志》中均有记载。《伊川县志》:“乾封元年(666年)四月,高宗游嵩山,过嵩阳,爱其山川秀丽,顾谓臣曰:‘江左风景不过如是伊川县江左村因是得名。”
拉马店 传说王莽与刘秀交战,王莽将生擒刘秀,正要挥剑传令时发现佩带的宝剑不见了。由于宝剑伴随王莽多年,是他的护身之宝,于是他便拉动缰绳,调转马头去寻找宝剑。他的手下见主帅改变了方向,也立即前往跟随,刘秀因此得以幸免于难。
鸣皋、鹤鸣峡、九皋山 此三个地名均出自《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平等 民国初年,政府积极号召“自由、平等”思想。于是民國16年(1927年)8月,河南省主席冯玉祥为根治洛阳南部匪患,在大莘店设平等县,在白沙镇成立自由县。民国21年(1932年)省政府合并平等、自由两县,成立伊川县,但“平等”之名仍保留下来,成为现在的平等乡。
(二)借代
所谓借代即是以一物代一物。老百姓通常不会费尽心思起文学性特别强的名字,往往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故地名中多用借代,如:白土窑村因当地多白土(即白垩。石灰岩的一种。)和窑洞,故以此特征代为村名,诸如此类还有樱桃沟、槐树洼、柿树洼等,显而易见都是以当地流行树种代为地名。
结语:
考察地名的文化内涵涉及地理、历史、政治、人文等诸多因素,结合语言学知识,本文仅仅对伊川县地名中蕴含的文化从三大方面进行分析,还是十分浅显的,要对当地地名进行深入分析探究还是应投入更多的时间,进行更加广泛的实地考察。
参考文献:
[1]李耀曾.伊川县志[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
[2]龚崧林.洛阳县志[M].台湾:成文出版社,1976.
[3]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9.
[4]李煌,刘子申.河南地名命名规律及文化内涵探析[J].黑龙江史志,2011, (244):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