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课堂问题意识 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2017-03-31罗文秀
罗文秀
【摘 要】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本文结合新课改理念,多层次、全方位的提出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激发兴趣,让学生“想问”;消除顾虑,让学生“敢问”;授之以渔,让学生“善问”;鼓励评价,让学生“乐问”,使初中数学课堂“问”起来。
【关键词】 想问;敢问;善问;乐问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1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从教学上来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学的重要一环,当学生感到要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时,其主动性思维才真正激发和启动。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一、激发趣味——想问
趣味性的知识总能吸引人,特别是中学生,趣味性的内容可引发他们对问题的探究和深层次思考。教学中,我们要根据这一特点,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提问和思考的兴趣。
1、故事激“问”。中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到生动的故事中,这样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催生问题。在“有理数乘方”的教学中,我就给学生讲了一个“卖马”的故事:
“某人卖马一匹,得钱156卢布。但是买主买到马以后又懊悔了,要把马退还给卖主,他说这匹马根本不值这么多钱。于是卖主向买主提出了另一种计算马价的方案说,如果你嫌马太贵了,那末就只买马蹄上的钉子好了,马就算白送给你。每个马蹄铁上有6枚钉子,第一枚钉子只卖1/4个戈比(1卢布等于100戈比),第二枚卖半个戈比,第三枚一个戈比,后面每个钉子价格依此类椎。买主认为钉子的价值总共也花不了10个卢布,还能白得一匹好马,于是就欣然同意。”
听完这个故事后,每一个学生的头脑中都会涌出问题,如:①马蹄一共有几个钉子?②买主在这笔交易中是亏了还是赚了?买主要亏损多少?③第二套方案买主要付多少钱?④每个钉子要多少钱?⑤买主算账后才明白上当他会怎么办呢?……,而这些都和课题密切有关。
2、动手催“问”。爱动、喜欢动手是中学生的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激发问题意识,提出问题。如在教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先创设情境,“大海边,观日出,海平面抽象为一直线,太阳抽象为圆,你是一个小画家,正站在海边,用画来描绘整个日出的过程”;再让学生在画纸上动手画;画完后再叙述。在这一系列的操作过程中,就会在学生中涌现一系列的问题,如:看到一个小红点时怎么画?太阳一部分在海平线上,一部分在海平线下,怎么画?太阳刚要离开海平线,而又没有离开海平线呢?太阳全部跳出了海平线呢?这些情况的本质区别在什么地方?……
3、以问逼“问”。适当逼一下,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犹如“一石击起千层浪”。如在教学《合并同类项》,我是这样逼的:“运动会结束了,王军同学获得了两个冠军,同学们为了表示庆贺,决定到肯德基吃一顿大餐。杨一汉堡一个、可乐一瓶、鸡翅2个;尹二汉堡一个、可乐一瓶、鸡腿一个;张三可乐一瓶,面包一个,鸡腿两个,李四汉堡一个、可乐一瓶、蛋挞一个,王五……。如现在把点餐的工作交给你,你能完成任务吗?”老师一逼:“你能完成任务吗?”学生感到责无旁贷,脑子转起来了,问题也就冒出来了,如:怎样让同学尽快的吃喜欢的食品?,如何去订餐呢?这订餐有技巧吗?,一共有多少个汉堡?一共有多少根鸡腿?……
二、消除顾虑——敢问
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在头脑中产生了疑问,但不敢提出来,处于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状态。产生这种矛盾心里的主要原因是一个字“怕”:一怕挨批,怕因为自己的提问影响教师的教学秩序而挨老师批评、指责;二怕笑,怕所提出的问题变成同学的笑料,受到同学讥笑;三怕错,怕自己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自讨苦吃;……。如何消除这个怕字呢?
1、营造宽松、活跃的提问环境。要尊重学生,对有自卑感的学生,即使提出的问题幼稚可笑、或者不着边际,也要运用微笑、点头等方式给予鼓励,尽可能让他们优先发言。还要引导取笑他们的同学给予理解和帮助,增强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探究问题的环境,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自卑感,敢于提问、踊跃发言。
2、倡导提问就要受到表扬共识。学生在课堂上有权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权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是学生做为数学课堂主人的具体表现。所以,学生只要提问,教师就要表扬,特别是第一次提问题的学生,老师要更加表扬,在数学课堂上形成“一提问就会受到表扬”的共识,在学生中形成一些正面的有利于学生提问的舆论,如:爱提问的学生是好学生;爱提问的学生就是爱动脑筋的学生;能提问的学生是有胆量的人;……。只有这样,才会让提问者,能勇敢的再一次提出自己的问题。
3、运用活泼的教学手段。为鼓励和培养学生的提问积极性,要注意运用好活泼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问搭建平台。如经常组织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题比赛,通过提问题的数量和治理来评定各组成绩,激发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思考的热情。学生将会在竞赛中消除各种心理障碍,形成大胆质疑和提问的习惯。
三、授之以渔——善问
“授人以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可见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帮助他们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逐步提高学生提问的技巧,完成从“扶到放”的培养过程。
1、在预习中发现问题。预习实际就是学生尝试学习,是学生发现问题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关键词的理解来提问题;从例题的旁注、分析、解题过程来提问题;从教材中结论性的语言来提问题;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来提问题等等,让学生在预习后把发现问题记下来,在上课时提出来,力争通过上课一一解决。
2、在学习反思中发现问题。所谓反思就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多层次、多角度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反思可以拓宽思路、优化解法、完善思维过程;反思也可以沟通新旧知识的同化和迁移,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如:师生共同完成一道例题后,教师就不要马上画上句号,要引导学生经常反思:为什么这样做?还有其他方法吗?哪一种方法更简便?互换条件和结论又会怎样?这道题有无类似题,可以归为哪一类?这类题有无共同规律?通过例题后的反思,学生的提问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3、在课后作业中发现问题。课后作业是对当堂所学知识的巩固,题型变化较多,新旧知识联系较多,这也是学生发现问题和形成知识体系的重要途径。如做一道练习题,可引导学生这样提问:这道题我是用什么知识来解决的?解决这道题关键在哪里?我以前做错了错在什么地方?这道题和前面几道类型题可归纳为一种什么数学模型?等等,经常这样自问自答,学生就一定会有一又敏锐的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
四、鼓励评价——乐问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质量如何,教师都要运用有声语言或无声语言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发展性的激励评价,让他们体验到这次提问的快乐,把提问作为一件快乐的事,更能主动地积极地通过提问来表现自己,使学生在提问中快乐成长。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提问表现出极大热情,不能置之不理或做简单的结论性回答。譬如,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应表现出高兴的样子:“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其次,让学生评价。如学生在评价时可根据前面同学不同的说法作不同的评价:前面同学说得好,学生就说:“我非常赞成(欣赏)他的想法!”说得不完整的,学生会说:“我可以给他补充吗?”或者说:“我给他提个建议!……”如果前面学生说错了,就说:“我对他的说法有意见……”这样学生在评价其他同学时,也学会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而小进,大疑则大进”。提问是主动思维的火花塞,是积极学习的发动机。只要解决了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在答疑中獲得乐趣这几个环节,就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