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对策

2017-03-31张淑芳

科学与财富 2016年30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问题对策

张淑芳

摘要:首先阐述了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问题;对策

一、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据对某商业银行的调查,为了进一步促使自身加强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保证自身合规经营、防范风险、健康稳健地发展,自从2013年以来,该商业银行面对当地金融环境不断恶化以及经济下行期客观产生的不利影响,克服所面临的经营困境,以创新思维为先导,努力改善资产业务结构。具体说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开展系统的风险排查工作,并针对当前资产状况,制定了一户一策管理方案,针对当前负债业务的发展现状,建立定期走访机制,强化对优质客户的营销力度;同时,能够适时地结合全行考核改革思路,突出“效益为中心”的经营管理理念,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以夯实经营管理基础为工作重点,不断加大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

但是调查也同时发现,该商业银行员工的风险防范及合规操作意识淡薄,不良资产居高不下,并且下迁压力巨大,负债业务增长乏力,银行经营仍然面临严峻的考验。主要表现如下:在零售业务方面,对小企业贷款准入环节的把控不严、贷款额度管理存在缺失、小企业资产质量下迁压力比较大、部分重组贷款风险缓释不足,个别担保公司代偿风险显现。在公司机构业务方面,部分房地产、融资平台贷款存在风险隐患,个别贷款重组方案设计不合理,风险敞口扩大并且面临损失风险;转口贸易交易背景真实性核实手段受限,叙做单证、担保及融资业务潜藏政策性和信用风险。在营运业务方面,会计内控制度及业务操作流程执行方面存在欠缺,对重点业务环节和新业务的检查监督以及精细化管理措施还不到位,对个别代理服务业务的控制管理存在严重缺失;会计营运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营运管理人员履职及纠错能力有待提高。在经营管理方面,经营导向出现偏差,时点现象明显,部分支行存在虚增存贷款规模、个金客户类及分流率指标等现象;负债业务结构有待改善,资产业务管控压力较大,系统内综合竞争力排名下降。在资产质量方面,一部分客户受到自身经营以及担保圈的影响,出现资金链断裂,该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逐步下滑,一部分资产存在着比较大的信用风险隐患。在延伸控制方面,个别基层营业机构和员工的合规意识不强,员工异常交易行为仍然存在。

(一)商业银行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业务风险显现

仍以前述的商业银行为例,其2012年末和2013年末银行承兑汇票未付余额分别为二百多亿元和一百七十多亿元,敞口余额分别为一百多亿元和九十多亿元。截至2014年9月末,其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未付余额为近一百五十亿元,比年初减少近三十亿元。其中:保证金和存单质押余额为六十多亿元,敞口余额为八十多亿元。这当中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商业银行用贷款归还到期承兑汇票掩盖实质风险

某物资贸易有限公司、某贸易有限公司、另一家物资贸易有限公司、某钢铁贸易有限公司均为前述商业银行的授信客户,并且为关联企业,主要从事钢铁和金属贸易,调查期间,四家企业关联开票累计金额为一亿多元。调查发现,某物资贸易有限公司的一千多万元贷款、另一家物资贸易有限公司的九百万元贷款、某贸易有限公司的七百多万元贷款均用于归还承兑汇票到期款或垫款。从公司经营情况及担保情况看,担保单位前述的另一家物资贸易有限公司的账户、资产均被查封,目前公司勉强经营,已经不具备担保代偿能力,上述贷款存在着比较大的风险隐患。

2.商业银行的业务总量萎缩,业务风险已经逐步暴露

前述商业银行2012年、2013年和2014年9月末的票贷比分别为42.81%、34.2%和28.63%,业务呈现出逐年萎缩的趋势。但是调查发现,前述商业银行的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发生垫款并且形成不良的余额增大,业务风险逐步暴露。

(1)垫款余额呈上升趋势。前述商业银行2013年共发生银承垫款七亿余元,2014年1月至9月共发生银承垫款七亿余元。截至2014年9月末,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余额为六亿余元,比年初增加两亿余元,比2013年初增加四亿余元。

(2)垫款转不良余额增加。截至2014年9月末,前述商业银行银承垫款不良余额为三亿余元,比年初增加六千多万元,比2013年初增加两亿多元。承兑垫款五级分类情况如下:

截至2012年末,正常类、关注类、不良、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承兑垫款的金额分别为1,894.09万元、3,105.05万元、12,359.96万元、9,676.82万元、2,203.93万元和479.21万元;截至2013年末,正常类、关注类、不良、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承兑垫款的金额分别为2,174.66万元、7,105.02万元、28,84.66万元、15,139.41万元、9,403.01万元和4,305.24万元;截至2014年9月末,正常类、关注类、不良、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承兑垫款的金额分别为2,607.70万元、22,991.18万元、34,958.97万元、8,893.68万元、17,226.36万元和8,838.93万元。

3.商业银行个別未付承兑汇票仍存在风险隐患

(1)承兑汇票余额与实际经营规模不符。例如某县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为旅游景点维持及改建,2013年以来滚动签发承兑汇票,金额合计三亿余元,放大交易金额。截至2014年9月末,该企业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一亿元,50%保证金。

(2)关联企业之间开立融资性票据及完全现金保证下贸易背景真实性存疑。例如某交通建设有限公司两千万元、某建设有限公司三千多万元等,某纺纱有限公司一百万元(100%保证金)、某贸易有限公司二百五十万元(100%保证金)等。

(3)部分企业存在即开即贴现象。例如某物业经营有限公司、某纺纱有限公司。

4.商业银行对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各环节的控制管理存在缺失

本次调查发现十余户、金额合计两亿多元的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已经发生垫款。部分业务存在的问题如下:

(1)某电器有限公司所提供的发票存在作废情况,余额为六十万元;

(2)某文具有限公司未及时收集增值税发票,余额为一千五百多万元;

(3)某太阳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及时收集增值税发票,余额为近三千万元;

(4)某化纤有限公司存在关联企业之间开立银行承兑汇票、且提供的增值税发票系伪造,余额为三千万元;

(5)某电器有限公司购销合同与增值税发票货品不符,余额为近六千万元;

(6)某厨具有限公司保证金来源于关联企业及其他贸易公司,余额为近六千万元;

(7)某电器有限公司由于贸易背景不真实、企业经营出现危机等情况已进入可疑类,余额为三千多万元;

(8)某厨具有限公司由于贸易背景不真实、企业经营出现危机等情况已进入损失类,余额为近四千万元。

(二)为了达到虚增分流率考核指标的目的,商业银行的个别支行批量保管客户的借记卡

截至2014年6月末,前述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分流率为70%多,比年初提升了三个多百分点,系统内排名三十多位,低于总行平均水平近六个百分点。调查发现,商业银行的个别支行由员工批量保管客户的借记卡虚增分流率考核指标,并且这种支行虚增分流率指标的现象较为普遍,操作形式较为恶劣,支行的管控存在着较大缺失。这方面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为:

(1)商业银行代客户保管借记卡并用其批量操作虚增电子银行分流率的交易

以某商业银行的某支行为例,在2014年8月的某三天,一组共多张客户借记卡的ATM取款交易均是由该支行对私客户经理操作的。经过进一步确认发现,某客户借记卡中的转账资金均是由前述对私客户经理通过自助设备存入的,并且该客户办理的网银转账交易也是由员工代为操作的,操作频率为每周一次,每次约几百笔交易。另外,2013年发生的另一组共多张借记卡的交易均是由该支行原对私客户经理代为操作的。

(2)商业银行用客户的借记卡虚增电子银行分流率

2013年以来,某商业银行的某支行以某客户的借记卡为中心,分别向两组客户的多张借记卡办理小额网银转账交易,转账资金都是由该支行的员工提供,交易完毕之后,通过该支行的ATM机从该多张借记卡中分别取出。经过统计,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末,该支行通过前述某客户的借记卡,共向该多张借记卡办理小额转账交易近四万笔,并且交易金额均在1-10元或0.1-1元不等。其中:第一组的多张借记卡的交易时间集中在2013年3月至10月;第二组的多张借记卡的交易时间集中在2014年3月至9月。

(3)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存在缺失

前述商业银行某支行虚增分流率的交易行为持续长达1年半之久,并且涉及多名员工,该支行的管理層在此期间内没有能够及时发现并制止该违规行为。不仅如此,该支行还曾经在以前年度发生过批量客户借记卡遗失的事件,这就表明该支行的内控管理工作存在着缺失,员工的合规意识不强。

(4)商业银行员工参与虚增分流率的交易操作

某商业银行的某支行有多名对私客户经理向前述某客户的借记卡中提供过转账资金。另其中一名对私客户经理是在不久前由柜员转岗至对私客户经理的,但是该支行虚增分流率的行为并没有因为人员的调整而终止,而是通过变更另一组客户的方式延续虚假交易操作。此外,该支行个别员工本人也存在频繁办理小额自助设备存取款交易的现象。

二、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存在问题的改进对策

(一)总体思路

1.应组织对目前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并整合,并进行综合性分析,发现问题的规律性、风险苗头以及问题实质,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防止引发群发性以及系统性风险问题,对发生过垫款但是没有承付的承兑业务,应该重点关注企业的经营状况及资金来源。对垫款企业应该采取有效的保全措施,落实并加固担保措施,防止业务风险扩大。

2.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强化票据业务的合规管理,从源头把控业务风险。同时持续关注承兑业务发展的合规性,明确各岗位职责分工及互相监督制约机制,加强业务的培训指导,加大违规处罚力度,保证内部监督检查和后评估机制的健全。

3.商业银行应加强内控管理及员工的合规性教育,尽快将员工代保管的客户借记卡返还给客户,并对银行相关责任人给予责任追究,同时要教育经营机构及其员工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真实反映经营成果,严禁虚增业务考核指标的现象发生。

(二)具体对策

1.由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管理牵头部门加强业务培训,每年定期召开票据手册培训及票据业务实例分析,提高票据业务相关人员的理论水平、提高规范操作的意识。

2.商业银行应对票据业务管理相关部门和职责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分工,完善互相监督制约机制。

3.由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管理牵头部门组织开展票据业务自查,定期开展现场检查,完善票据业务事后监督机制。

4.商业银行应加强监督和检查力度,对今后发生的违规操作及虚增客户、虚增交易应该从银行考核中双倍扣除;对涉及违规操作的责任人应该按照商业银行的有关规定从重处理,并且责任上追两级。

5.在年终时,应该对商业银行虚增的交易从其年度考核业绩中扣除。

6.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部门应该向各经营单位下发电子银行业务合规操作要求,再次重申合规操作必须做到的事项以及严禁操作的事项。

7.发现问题后,商业银行应该立即召集有关银行的行长以及相关人员了解事实真相,进行诚勉谈话,以杜绝今后这种问题的再次发生。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