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探究
2017-03-31屈林
屈林
【摘 要】 新课改中的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进行科学、认真备课,注重构建课堂教学的实用性、有效性、高效性,充分利用多媒体、化学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兴趣性、主动性、高效性。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1
在新课程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不少的教学新思维、新方法、新流派,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但是,无论如何改革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基础是必须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认真备课,课堂教育质量的高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兴趣性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初中化学课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在实际教学中,应当充分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及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提高学习高效性。
一、科學认真备课是前提
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者、促进者,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进行科学认真备课。
(一)备学生。认真分析,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学生的学习的优劣,恰到好处地结合教材;
(二)备课程。教师应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要善于将生活中出现的一些自然现象、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知识与化学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甚至在教学中敢于设计大胆创新的构思;
(三)备方法。在备课时,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思考采取什么教学策略和方法才能有效突出重点,克服难点;
(四)备情境。化学教师应积极创设问题、思维、活动以及媒体等各种情境,使学生在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高效学习;
(五)备教师。教师在备课时,要善于自我反思,敢于质疑自己甚至否定自己,才能最终超越自己。
通过认真备课,深钻教材和教学大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才能具有主动性,抓住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
(一)开展探究合作式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将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分组,每组6-8人最合适。小组内各成员的成绩要有差异,将成绩优劣进行搭配,可以将学习刻苦,思想上进,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定为小组长,以便更好地组织小组学习,检查落实学习任务,验收学习成果。小组成员在有明确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合理分工、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在教学中,保证充足的教学时间是学生顺利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有力保证,对即将发现的问题形成统一的认识,并从各小组中推荐一名代表做精彩展示。通过展示,让学生的观点得以展现,让学生的思想得以交流,让学生的潜力得以挖掘,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按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置身一个实际的生活情景中,在一定程度上既可以让学生对化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还可以提高他们探究化学问题的能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情境创设一定要符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符合他们的认知结构。如为什么在大雾天,行人容易出现头晕。这种问题的设置与课堂内容紧密联系,还能很好调动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兴趣。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变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学生就会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许多抽象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形象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进行“化学肥料”教学时,可以播放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研制的高产稻丰收在望的视频,然后,适时地提出与这节课相关的问题:(1)要提高粮食产量,最关键的是什么?(化肥的科学使用)(2)农作物生长主要需要哪些化肥?(氮肥、磷肥和钾肥)
三、借助实验提高学习效率
实验是学习初中化学的基础,是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正确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理解化学基本原理,研究化学常见问题,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化学学科的兴趣性、积极性,同时提高学习效率。
(一)让学生动手演示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由传统的教师演示实验到学生自主实验是一个质的改变,能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演示实验由学生自主完成,可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从他们发现新问题时开始的,充分发挥实验质疑作用,可以使实验探究和知识体系问题化、具体化、条理化,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学生通过上课亲自做演示实验,受到的启发都能够反馈出来。教师适时给予诱导、点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探究活动更充分、深入。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更加直接、形象、生动、全面、深刻,也容易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科学备课,以学生为本,构建有效课堂并重视化学实验,使学生对化学内容的理解、掌握和延伸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针对新课改的理念,我们将在教学中要不断完善自己,因材施教,就地取材,为培养适合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断探究、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