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背诵策略研究
2017-03-31郭大军
郭大军
【摘 要】 背诵不但可以极大地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而且对于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都是大有裨益的。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探讨了几种指导学生的背诵方法。
【关键词】 背诵;激励;感情;理解
【中图分类号】 G6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1
背诵是一种语言训练,除了必要的练以外,还需巧妙的“导”,即教师根据背诵内容的特点和学生身心特点加强背诵方法的指导。这样做学生兴趣浓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指导背诵总的原则是:要讲究方法,要在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顺序的基础上进行。现在结合具体的课文内容,介绍几种指导背诵的方法。
一、范背激励法
大量资料说明,教师的示范背诵,能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教师的范背,學生可以视其人,闻其声,亲其情,思想感情会随着教师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变化,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有效地提高背诵的效率。我在教学《自己去吧》一课时,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边放录像,边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范背全文,学生听了啧啧称赞。这时我就鼓励学生也边看录像,边试背课文,跟老师比一比,赛一赛。留足时间,让他们练习。大家兴趣盎然,练的很认真、很投入,效果也不错。
二、感情朗读法
为了帮助学生背诵,我把精力主要用在指导感情朗读上。背诵决不是与感情朗读相对立的强记,恰恰相反,它应该以感情朗读为基础。我采用多种办法,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文章蕴含的感情,体会其语言的美妙。这样,学生对文章就感兴趣了,能品味了,这时,不管朗读多少遍,他们也不会觉得厌烦。就在一遍又一遍看似重复的感情朗读之中,学生逐步能背诵了。甚至可以说,能背诵是感情朗读积累到一定量以后的必然结果。如我在指导背《匆匆》等课文时,采用此法,效果颇佳。
三、图文结合法
第一学段教材,大部分课文都配有插图,教师可借助插图指导背诵。我在指导学生背诵《北京》一课时,是这样做的:在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课文中的两幅插图和我搜集的两幅图片并放在一起,让学生对北京有一个整体感知,知道它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这样学生很快便会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了。接着我把四幅图分开,一幅一幅地指导,课文的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的背诵便水到渠成。最后,再把四幅图拼在一起。这时学生的感情已能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发出由衷的感叹:“北京真美啊!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这种图文结合背诵法,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帮助学生降低了背诵的难度。
四、实验演示法
如指导背诵《称象》第四自然段可用此法。这段主要讲曹冲称象的办法,逻辑性非常严密,顺序不可颠倒。我首先让学生数清曹冲称象分几个步骤完成(四步)。接着端来一盆水,用木制的长方形盒子放在水中,算是一条“船”,用橡皮泥做了一头“大象”,还准备了许多小石子和一架天平。这时,我根据课文内容叙述的顺序,让学生观察演示过程:(1)把“大象”赶到“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面画一条线。(2)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小石子,装到“船”下沉至画线的地方为止。(3)用天平称一称“船”上的小石子。(4)结论:小石子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这样边演示,边指导背诵,化抽象为形象,大大地降低了背诵的难度,激发了学生背诵的兴趣。
五、板书提示法
好的板书不仅是课文的纲目,也可以作为学生背诵课文的支架。在分析课文时,我们可以在启发学生理解段落、句子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合理设计板书。如《秋天》是一篇看图学文,作者非常有条理地把一幅秋景图描写下来。课文按从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先写了蓝天上的白云,接着写了蓝天下的稻田,最后写了稻田旁边的池塘、梧桐树和稻田那边的燕子。在指导学生背诵时,我相机采用了以下提纲挈领的板书:
蓝天上:白云→蓝天下:稻田→池塘、梧桐树、燕子
然后引导学生借助以上板书的提示进行背诵。这样做既减轻了学生背诵的负担,又增强了记忆的效果,提高了背诵的速度。
六、抄写强化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短小、精彩的片段和古诗、名句,如背诵古诗《山行》、《赠汪伦》等。学生通过抄写可以强化记忆,因为抄写时,手、眼、脑多种器官协同活动,将信息传递给大脑中枢后,大脑皮层中留下的痕迹较深。同时,通过抄写还可以使学生掌握一些难写字的笔画与结构,便于下一步较准确地默写。
七、美词体会法
背诵《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自然段:“鱼成群结队(鱼何等之多)地在珊瑚丛中(梦幻般的水下美景)穿来穿去(何等的活泼自由)。”此时由解说法转用导读法,师生互换导读:“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好看极了);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橡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样类似一问一答式的练读练背,学生颇感有趣,很快便能背诵。
背诵《赵州桥》第三自然段时,让学生抓住句子的表达形式:“这座桥不但……而且……。桥面两侧有……栏板上……有的刻着……有的刻着……还有的刻着……所有的……。”边读边欣赏那些优美的词语,反复诵读,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很快就能背诵出来。
八、理解背诵法
学生初学背诵,往往会一个字一个字地记,一个字一个字地背,这种机械识记的效果显然是很差的。要变机械识记为意义识记,就要指导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读懂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读懂课文的谋篇布局。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做到先“明”后“熟”,求明,不先求熟。明则自然熟。讲解课文,力气花在学生不“明”处,花在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上,不作过多的分析,这样就可以省出时间让学生反复读,尤其是那些难背诵的句段更要让学生多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通过反复的读又不断加深了理解。这样学生就不是糊里糊涂地读,糊里糊涂地背了。往往一篇课文教完,学生大体上就能背出来了。
总之,在教给学生背诵方法时,一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背诵,提倡边背诵边思考,以思促背。二要注意根据不同的内容,灵活地选择最佳的背诵方法。三要注意强化主体意识,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使学生成长为高素质的建设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