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水到自然成
2017-03-31付小芳
付小芳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1
一提起写作,很多学生就会头疼,就会抱怨,就会抓耳挠腮,无从下笔。写作是初中孩子学习中的“软肋”,如何帮助他们尽快的爱上作文,能在规定时间内愉快地完成写作,是我在教学中重点抓的工作。在学校营造的“导引——生成”教学模式的大环境下,我做了如下工作。
一、找寻症结
通过问卷调查和批阅作文,我发现我班学生有大约三分之二都对作文有畏惧心理:怕写不好;怕找不到话来写;怕写得不生动、不感人;怕写得没有新意,千篇一律。即使绞尽脑汁写出来,大部分学生的作文也是语言苍白干瘪,词语匮乏,表达直白干枯,所选题材陈旧,毫无新意。
思量再三,觉得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传统,只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语言的积累。对学生作文的指导停留在理论上,而且作文教学的方式也很单一,对课文提供的范文的解读也不够生动,利用率较低,所以学生在作文课上的收效就很小,久而久之,就越来越厌倦写作了。
其次是学生个体的原因。初中学生大多在12-15岁之间,社会阅历浅,视野窄,课外阅读量不够,语言积累少。加上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的阅读时间被考试科目压缩得近乎没有。这些都直接导致了中学生作文语言的苍白空洞,情感的干瘪无味。
二、对症下药
(一)转变观念,更新方法,将作文指导落到实处。在现代教育中,學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课堂应该是他们的天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只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
我在教孩子们写游记时,先引导学生回顾了教材中每篇游记的特点和亮点,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你去过哪些地方?这些地方有哪些景色是最吸引你的?你将采用什么方法将它再现出来?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写作提纲。然后学生自主写作,遇到思虑阻塞之时,可询问老师,教师适当点拨。作文完成后,学习小组与学习小组交叉评改,在作文本上写好评语、署好名,并推荐一篇优秀作文在班上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评改游记的方法,并提醒学生要将你认为最好的地方画出来予以肯定和赞扬,对写得不好的地方予以改正或提出建设性的建议。通过这样一个程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了,并在相互的交流中交换了各自的看法,从而激发了写作的兴趣,有效地生成了写作的能力。
(二)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让学生写作时“有料可倒”。作文水平的提高源于日积月累。学生只有在对优秀文本的不断阅读中,才能积累丰富的语言和词汇,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语言描写的方法,体会语言表达的精妙,感悟汇聚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所提供的文本来指导学生写作。如在教学《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分析了文章的结构,让学生知道第一段列举六个名人事例,第二段在第一段的基础上进行道理分析,人要经过磨练之后才能成才,第三段运用正反对比论证人经忧患而发展,国太“安逸”会萎靡死亡,第四段自然而然的归结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过这篇文章后,我让学生以“逆境出人才”为题目写了一篇议论文。从反馈的情况来看,总体还不错,三分之二多一点的学生知道了议论文该如何写了,其中也不乏精品,其文理皆有可道之处,可言之妙。
另外,每周腾出一节语文课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引导学生做好读书摘记,摘抄优美的语句或语段,可以在书上做批注,也可书写自己的读书心得,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蜕变,让阅读助力写作。相信,长期坚持,学生的视野会越来越宽,知识的积累会越来越丰富,技法会越来越成熟,写作也就会变得容易许多了。
设立“课前三分钟”,每节课抽1至2名学生分享名家名篇或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余学生点评。此举既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又让他们在这个平台上找到了成就感,从此对写作再不“望而生畏”,而是兴味盎然。
(三)多写多练,用心感受生活,让情绪在纸上飞扬,让文字在笔下生花,让情感在文章里弥漫。荀子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生活实践永远是写作的源泉,教师要鼓励学生深入生活,感悟生活,以我手写我心。
在教学中,间周让学生写一篇周记,有时学生自己拟题,写自己身边的人或事;有时教师命题进行课外练笔,积累素材,强化写作技巧;有时进行限时作文,有效提升学生应试写作的能力,挖掘学生“瞬时”思维和限时组织语言的能力;有时让学生进行文体的转换训练,或将诗改成散文,或将小说改成戏剧,或将文言文改成记叙文;有时不定时地对学生进行仿写训练,既不耗时,又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多样的训练模式,频繁的写作训练,让学生有话说,有事写,有情抒,有意表,有理论。
三、鼓励强化
有诗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必须不断地强化才能让其从心里爱上写作,必须长时间的坚持才能见成效。每周我都会让学生写周记,每次的周记我都会让每个学习小组推荐2-3篇优秀习作张贴在学习园地上,并奖励一定的操行分。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阅读后可推荐1-2篇在班上交流,由全班同学点评并打出等级。优秀的作文可每学期积累成集,命名出版,在班上传阅学习,还可将学生的作文集印刷出来馈赠老师或家长。这些工作都由老师引导,由学生参与其中,具体实施。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越来越浓厚了,写作的劲头自然越来越足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提升了,写作的时间多了,写作的效果出来了,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这就达到了“水到渠成”之效。
润物细无声,水到自然成。“导引——生成”教学模式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思考和动手中学会了写作,爱上了写作,痴迷于写作。写作技巧在自然而然中娴熟,思维的火花在自然而然中绽放,写作能力在自然而然中提升。
让我们在写作的天空自由快乐地翱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