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2017-03-31陈奕静
陈奕静
【摘 要】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文教学的基础。当今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重点,使学生在能够正确分析文章情感基调的基础上积累语言词汇,并能够适当地将其应用于以后的学习生活之中。本文在理性分析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弊病的基础上,以新课标要求为依据,提出了适合于当前教学状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1
一、阅读教学目标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总目标规定如下:“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通过对该总目标的分析不难得出,新课标提倡将阅读作为一种生活状态,使学生成为阅读的真正主体,通过阅读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当适当调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词汇应用能力,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现代汉语使用规范,不能以标准化的解读去规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而应该培养有创新性思维的积极的读者。
二、常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弊病
1.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过分强调教师在阅读课上的授业角色而忽略了阅读主体——学生的作用。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并没有将文章原来蕴含的意蕴很好地传达给学生。更有甚者,一些老师自己能够很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却不能将这种知识很好地传达给课堂上的学生,使得学生在接受老师阅读知识传递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无法正确把握文章的主体脉络。同时,笔者认为,单纯地在语文课堂上教会学生对某一篇文章进行阅读分析也不能够真正地提升學生的阅读水平。
造成学生学习自主性差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多延续了传统教学中以教为主、以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在接受语文教育的时候只能肤浅地掌握已经由老师分析、归纳过的知识,而无法得到阅读方法的学习锻炼,甚至造成学生原有的阅读理解能力的退化。
2.阅读教学过程中随意性较强,缺乏目的性。做任何工作,都必须有一个目标,当然阅读教学也不例外。布鲁姆说过:“如果不想在不甚重要的事情上浪费时间和精力,那么明确地确定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可是,就是在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上,我们的阅读教学却忽视了目标意识,教学中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通过对笔者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发现凡是阅读教学效率不高的授课,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学目标模糊、不明确的现象。
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对策建议
1.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阅读自主性。阅读自主性是学生综合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的集中体现。有较高的阅读自主性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阅读技巧,为以后汉语言的熟练应用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阅读的内容、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伙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质疑问难,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些由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成为具有生活情趣的文化人。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
2.突出教学目的性,重视阅读感受的体验。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老师要努力探索阅读指导的可行方法,有意识地把自主阅读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方针,教育学生从阅读中获取大量人文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的本事,使学生逐步达到“用不着教”的学习境界。同时,老师还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以读为主,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在小组交流中、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阅读,去理解词句。
四、结论
阅读是一种积累,也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百家争鸣”,我们教师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化的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读出自己的感情。小学阶段是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成为小学阶段总的教学目标。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而且也是他们的欣赏者,要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对学生“言传身教”,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真正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阅读的世界中去博览群书、去翻阅工具书、去探索、去思考、去讨论、去争辩、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