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阅读与写作教学点滴谈
2017-03-31陈娥
陈娥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新课程改革逐渐在各大院校得到广泛地推广。拿初中语文来说,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但是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讲,学生语文写作的训练效果差强人意,没有得到本质的提升,因此各大院校开始寻找适合的写作教学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通过对现有部分写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文本阅读和写作教学的结合,分析二者结合对于学生语文写作教学的益处,寻找提高学生语文寫作能力的方法,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文本阅读 写作教学 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53-02
在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部门对各个学科都提出了相应的教学要求,拿初中语文来说,其改革重点主要放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课外活动的综合性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使得学生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语文能力,并将语文定义为重要的交际工具。但是就目前初中语文的发展情况来说,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还远远没有达到,单单写作教学来说就存在许多问题。
一、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1.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教学的方式、方法比较落后
初中语文教学中,往往会把作文作为教学重点,但是部分教师认为学生作文成绩的提高主要在于个人的积累,这样就给教学方向造成了一定的偏差。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以讲评范文为主,通过这种方式向学生讲授写作技巧,这样只会让学生感受到作文课的乏味,降低课堂的学习效率,压抑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创作和表现的欲望。在提倡应试教育的今天,学生长期处于这种学习方式,写作水平不能得到根本的提高和改善。
此外,部分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评价方式单一,简单的几句评语居多,在作文讲评过程中也只是讲评优秀的范文,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领悟,过分迎合评分标准的写作要求,没有尊重和重视学生的观点,未起到课堂的引导作用,很难激发学生对于作文课程的学习兴趣。
2. 初中学生的阅读量不够
作文的写作基础是要明确作文的写作结构,即通过阅读的方式对作文结构以及作文语言进行充分的理解,然后将其正确地应用到自己的作文写作中,简单的来说阅读也是一个作文写作的学习过程。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初中生不能满足正常的阅读量,因为他们过重的学业负担以及其爱玩的天性,真正属于他们的阅读时间较少,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易造成写作语言匮乏,很难提高其写作水平。
3.学生对于作文的认识不充分
对于作文的恐惧是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学生普遍认为只有高分的才是好作文,因此学生的写作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为求高分背诵作文范文和素材的现象屡见不鲜,大部分学生没有自己的作文构思,一些和主题不想关的素材也被硬加在学生的作文中,这样写出的作文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情感。此外,类似作文评分标准等的条条框框对于学生的束缚越来越严重,限制学生的想象空间,更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文本阅读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作用
对于语文学科的新课程改革来讲,文本阅读和写作被放在了首位,可见二者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但从另一方面来讲,二者的关系又是密不可分的,阅读则作为写作教学的基础被放在了首位。初中语文写作中,素材的积累很重要,如果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没有阅读积累的支撑,就会出现虽然明确作文主题,但是不能够用文字正确地表现作文主题的现象,长此以往只会降低学生的写作兴趣。
文本阅读对学生的益处有很多,可以塑造学生的智力和心灵,陶冶情操,提高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鉴赏能力,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提高个人对不同文本的理解能力,拓宽个人的眼界,增长自己的见识。一般情况下供学生阅读的文本都是经过教育部筛选的优秀、有内涵、有启迪意义的文章,如果学生在写作中恰到好处地将这些文本进行应用,不仅能够使作文的内容得到丰富,还可以有利于形成学生独特的写作风格,积累写作技巧,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三、 如何通过文本阅读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通过教材的深入阅读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材料,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充分地理解,掌握文本的主旨。拿人物描写来说,如对《故乡》中闰土的外貌赏析,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如何通过闰土的脸、身材、眼睛等细节的描写表现中年闰土的迟钝、麻木的贫苦农民形象,教会学生如何使人物形象的描写达到以形传神的效果,并结合一些小片段的赏析或者小片段的描写,加深学生对这种写作方法的印象,以便灵活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又如《背影》一文作为初中教学的重点课文,教师更要带领学生进行深度剖析,特别是通过父亲买橘子时的“探身、攀、缩、微倾”等动作的细节描写,不仅将父亲买橘子时动作的艰难表现的淋漓尽致,而且还反映出父亲对作者爱得深厚。深度分析动作之后,要带领学生学习如何通过准确的动词再现人物形象,生动地表现人物特点,再结合简单的人物和情景和设定,引导学生写一写动作描写的小片段,加深学生对这些写作方法的印象,其他描写方法的训练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2.通过课外阅读的拓展,引导学生走出文本
教师可以灵活布置一些课后的阅读作业,或者组织一些课外活动,比如故事会、读书交流会、朗诵活动等,并穿插一些小活动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组织这一类的读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提问的习惯,教师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也可以及时解答学生的阅读疑问,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和效率,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也可以提前向学生介绍文本写作的背景以及作者的情况,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背景,还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了阅读兴趣。
对于一些课后的阅读作业或者教师向学生推荐的课后读物来讲,也要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可以让学生记录自己欣赏的词句片段,并在课上拿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分享以及答疑,鼓励和引導学生说出自己的读后感以及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的理解和认识,说出作者这样写的好处,如果运用到自己的文本写作中应该如何运用等等。还可以通过将课外的文本阅读和所学课文的有关内容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对不同写作方法进行理解,实现文本阅读的拓展教学,另外还可以采用写读后感的方式方便学生的交流和对文本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走出文本的方式,充分发挥文本阅读对学生写作的重要作用,在深刻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鼓励学生养成终身读写的习惯
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不同学生对写作的不同认识,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完成基本的写作方法的学习和训练的课程外,还可以采用一些随笔的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自由写作,支持并帮助学生向一些杂志、报纸或者征文比赛投稿,一次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此外要改变学生作文的评分方式,要全方位地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或者通过小组评比和评价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彼此的作文进行评比,并相互交流意见和想法。
要培养学生将读书和写作当成一种习惯,引导学生通过经典的阅读来提高生命的高度,倡导学生通过生活的观察和感悟进行自主写作,用文字表达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探索,真正提高个人的写作水平。
四、总结
在初中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文本阅读对学生作文写作的作用。在丰富文本的阅读提高学生素养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学习写作方法,通过相互交流和分享以及实际的写作训练,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印林. 寻找文本共性,化繁为简解读——文本阅读与写作教学例谈[J].教学研究, 2014, 37(5):117-119.
[2]孙玲.初中语文文本阅读与写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策略[J]. 中文信息, 2016(7).
[3]黄燕.依托文本巧设计,读写结合妙渗透—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开展策略[J].学苑教育, 2016(6):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