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的探究
2017-03-31年丽慧
年丽慧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注重让学生终身探索的态度,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物理教学 科学探究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04-02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实验作为帮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实验能力的高低,实验素质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学生物理水平的标准之一。物理教学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因此物理课程的改革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课程理念。下面结合初中物理教材,谈谈本人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一、自主探究提高科学素养。
提到自主探究,有些人总认为高不可攀,总认为科学探究是少数科学家的创造活动,而这种活动又是非常复杂的,在中学里不具备科学探究的条件,教学时间不允许,对少数学生可以,而对绝大多数学生是不可实现的。而又有人认为,探究式学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启发式教学,教师只要从问题开始,讲清方法和思路,理解知识结论并会做习题,不管学生处于何种地位,都是探究式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所关注的是研究过程中有没有感受、体验与领悟,有没有理解知识,有没有提高能力,即在情感、知识、能力方面有没有变化,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做好演示实验
为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感兴趣,就需要老师在课前认真备课,设计一些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利用实验来演示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有吸引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探求知识的情境中去。如“大气压强”一课的导入,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马德堡半球实验:两边各用8匹马,共16匹马拉一个半径只有20cm的两个铜半球组成的中间抽出了空气的小球,学生非常震惊,那么多匹马才能把这么小的一个球拉开,是什么原因呢?这样就立刻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接着再演示纸片托水杯的实验: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厚纸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纸片把水杯倒過来,松手后厚纸片不会掉下来,学生惊讶不已,继而发出疑问:“厚纸片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呢?是不是纸片粘住了杯口?”这时就把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学生既感到新鲜又感到困惑,急需想弄个明白。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三、注重实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物理是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学科,观察是认识物理的窗口,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导火线。观察是有目的的综合知觉活动,是探究思维的前提。只有多观察才能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最后上升为理性认识,进而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为探究能力奠定基础。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对于物理,如果学生不做实验,教师做的再好,也是空洞的,学生对物理世界也是雾里看花,尤其初二学生更是如此。为让学生将物理研究透彻,教师首先应重于引导学生善于观察,通过观察发现规律,通过观察发现问题。但对于大多数初中生来说,并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多数盲目观察,往往被某些新鲜的现象吸引,忘乎所以,比如热学中的“气体膨胀做功实验”,学生对瓶盖“砰”的一声飞出很感兴趣而不注意瓶壁上有无水珠出现,针对这些,教师应及时训练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捕捉观察现象,事先给学生讲清实验内容、目的,先让学生有感性认识,然后做实验,才会有质的飞跃,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
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在探究性课堂教学过程中,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再到结论的得出与重审,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的原则。原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师,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转而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指导者。例如,我在教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先引导学生观察凸透镜,再让他们透过凸透镜观察身边的事物和远处的景物,看有什么发现,然后一起讨论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现象,这之间有什么规律?通过讨论制定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分组实验。开始实验后,教师巡视并随时指导,学生做得积极而认真,做好后记录测出的数据。然后大家讨论交流,气氛热烈,这时应及时引导他们进行评估,寻找自己有可能出错的地方,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数据有没有读错等等。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小组间交流与合作非常重要:(1) 在合作、相互表达与倾听中,学生各自的想法、思路被明晰化、外显化,学生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审视和监控,(3)在讨论中,小组间相互质疑,相互指出对方的逻辑矛盾,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认识;(4)小组间的交流、争议、意见的综合等有助于激发彼此的灵感,促进彼此构建出新的假设和更深层的理解;(5)在相互交流中教师可及时通过各组自评、他评的方式找出他们各环节成功之处或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修正。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澄清不清晰的思维,明确具体操作中容易出错的地方以及如何避免等。
五、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态度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很容易使学生跨入物理知识的大门,将身边的实验和信息用多媒体显现出来,会让知识更生动、具体。物理与生活密切联系,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再用“小实验”“小制作”去探究,会记忆深刻,如讲“摩擦起电”时,让学生随手拿起塑料尺、塑料笔杆等与头发摩擦,再靠近碎纸屑,看到它们都能吸引轻小物体,说明很多物体都可摩擦起电。再如讲“大气压”时,引用身边的事例,诸如玩具皮碗吸盘、钢笔吸水、现金沾上水合在一起很难分开等。物理知识的学习,除了通过物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主动观察周围的事物、现象,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同时还有利于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总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时代赋予教师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当然,学生的探究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也不是通过一、二次实验或活动就能培养起来。教师只有在每一节课、每一个实验、每一次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思想、不断激活学生探究性思维细胞,同时要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探究机会,学生探究性智慧的火花必将迸发,对待科学探究的兴趣必将逐步产生,探究能力也必将得到提高。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材料,大胆把教学过程放手交给学生,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质疑,对物理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认识。这样,不仅使学生产生探究的积极性,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愿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