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

2017-03-31李德林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36期
关键词:威信

李德林

【摘 要】 本文通过教学中的具体实例,从“热爱学生能产生最佳的心理效应”,“让教为学服务”,“教师的威信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四个方面充分说明了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 因学定教;以教促学;教师的“威信”

【中图分类号】 G6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1

随着教改的深入,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迅速转变观念,接收、消化新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更多的关注学生,因学定教,以教促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学会根据当时、当地以及学校的具体情况,按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内容、目标、教学建议进行“二度”创作,改变过去“教教科书”的模式,实现“用教科书教”。这就既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生机,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每位小学教师都需要换脑、充电和不断反思,对课堂教学行为也就需要重新认识。

一、热爱学生能产生最佳的心理效应

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实践证明,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对学生可以产生强烈的影响。

四年级一班的张浩同学是留级生,在教学过程中,刘老师发现他在数学课堂上思维非常活跃,回答问题也很积极,就是太好动,懒于动手做题。于是,刘老师就经常在课堂上表扬:“张浩同学非常聪明,头脑灵活而且积极答问,值得大家学习,若是纪律上对自己严格要求,每天按时完成作业,他肯定是我们班最棒的。”经过一学期,这位同学在期末测试中以95分的优异成绩回报了数学老师对他的期望。

二、让“教”为“学”服务

过去,教师往往注重“以教定学”,在新课程理念下则应将思考点放在“学生是怎样学的”上,实现教师“教”为学生的“学”服务。

王老师在教学一年级上期数学教学中“8的认识”时,经过25分钟的学习后,他要求学生拿出8根小棒练习“8”的组成和分解,然后就准备按原定设计练习书上的题目,这时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开始不专心了,总是对旁边的同学动手动脚。考虑到一年级孩子的特点,王老师毅然决定让学生用8根小棒自己动手拼一拼、玩一玩。这下可热闹了,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调动起来,“我拼出了飞机”、“我拼出了红旗”、“我拼出了枪”……学生思维活跃,张开了想象的翅膀,沉浸在创作、创造的快乐中,主体性、创造性、想象力都得到充分发挥。如果教师在发现学生出现偏差时一味责怪,而不去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合学生,结果只会使师生关系紧张。要是换个角度思考,改变一下自己的“预设”,就能增加课堂的魅力,吸引孩子主动参与。

三、教师的“威信”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

经常听到家长赞扬:“某老师就是有威信,他班上的学生见了他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他布置的作业不敢不做,他说的话就是圣旨。某学生有一天迟到了,硬是乖乖地在教室门口站了一节课……”这不是教师的威信,这只是学生在高压下的一种屈服,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学心理,觉得学习生活枯燥无味,每一天都在一个固定的轨迹上运行,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吗?

李老师上的是三年级一、二两个班的数学课,在开学第一节课上,他就给学生宣布了惩处条例,“第一次不交作業的,罚做两遍,累积两次不交作业的罚做五遍,共三次不交的罚做五遍还要请家长,并在全班作检讨”。两周过后,一班的学生做到了全部按时交作业,认真完成作业,而二班却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按时交作业。原来,这是李老师做的实验,对于一班的学生,他严格按照自己宣布的条例执行,对于天天按时、认真完成作业、作业效果好、有进步的学生,在周末评为“好学生”,并在光荣榜上张贴小红花,老师的信誉度提高了,这就是有威信。而对于二班的学生,李老师并没遵照自己制定的条例严格执行,最多批评两句。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信誉度就大大降低了,他们认为这位教师说话不算数,不用理会他,这样就会放纵学生,造成学生畸形发展。教师的威信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在品德、学识、能力等方面突出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就有很高的威信,当学生确信老师的指导和言行的正确性,并能主动地接受,对教师的表扬和批评不仅乐于接受,而且能引起深刻的情感体验,对教师的要求往往毫无异议地坚决执行。这就是学生对教师的教导产生的一种积极而肯定的意向。若教师对学生有偏爱或不公正,则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从而丧失教师的威信,作为教师应引以为鉴。

四、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学生获取一种数学结果,远比不上他获取这个结果的过程重要。怎样让我们的孩子在数学上有所发现、有所体验,这就取决于他在研究知识的过程中是否有思考,是否经过自己积极的探究发现了数学结论,如果是这样,他对数学的体验就是自信而幸福的。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教师就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学,让学生从课堂中去体会数学的魅力。

1、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三册有这样一个问题:30人去机场,面包车坐8人,小轿车坐3人,你怎样安排车?这道题放在小组内讨论,要求设计本组的派车方案。思维活跃的学生设计出了几种方案:(1)可以派4辆面包车;(2)可以派10辆小轿车;(3)可以派3辆面包车,2辆小轿车。那些不爱表现的学生也在小组内积极设计方案,至少他是在思考同伴设计的方案是否合理,这就留给了他思考的空间。经过小组成员的积极参与,推出最佳的方案参与交流。这样的合作学习,学生体验是快乐的,思维是活跃的,不同的人都会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2、在质疑中让学生学习数学

比如在教学“估算”时,讨论小红的妈妈要买一台洗衣机3015元;一个电饭锅302元。大概要带多少钱?(1)把3015元看成3000元;302元看成300元。大概要带3300元。(2)把3015元看成3020元;302元看成300元。大概要带3320元。(3)3000元加300元就是3300元,后面还有数,估计要带3400元。(4)3300元能买回这两样东西吗?(5)估计应该接近准确值,3300元这个估计结果应该算不错的,但实际买东西时带的钱应该比估计的多一些。……在这种质疑的氛围中,学生探索着估算的方法,体验着估算的合理性,思维得到了发展,思路得到了拓展,对数学的感受是真实、亲切、自信的,学生体验着丰富的数学内容,师生之间的情感也就达到了和谐统一。

猜你喜欢

威信
关于“人的威信”
简析威信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差异
威信要靠腰杆硬,而不是“腰包鼓”——葛村与他们的的主心骨
威信是教师无形的力量
神回复
谈谈教师的威信
努力消除威信的误区
自画像
四川宜宾至威信高速有望年底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