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业运营管理的质量管理

2017-03-31王雄伟

科学与财富 2016年30期
关键词:运营管理质量管理制造业

王雄伟

摘要: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对于制造业来说,产品的质量至关重要,产品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管理,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的制造业与世界不断进行接轨,与时俱进的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推进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但近些年来,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际上一些领域仍然面临存在着贸易纠纷的问题,因此我国制造业运营管理中的质量管理仍需要不断进行学习、创新。

关键词:制造业;运营管理;质量管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关于产品质量的法规也陆续出台,目前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越来越强,消费者对自身维权的意识也不断加强,这些因素都对产品的质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对制造业运营管理中的质量管理起了强大的推动和督促作用。目前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不可避免的趋势,而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所生产的产品质量在国际竞争中无法取得优势,甚至出现过因为产品质量而出现贸易纠纷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对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中的形象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不利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中具有优势地位,因此加强制造业运营管理中的质量管理对我国的制造业来说已经刻不容缓。

一、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现状

(一)企业整体状况

根据我国目前企业质量管理状况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在市场中,仅有35.7%的企业严格执行质量管理体系,企业内部具有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执行效果较好对产品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监督的作用;大概有50%的企业,企业内部具有一定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产品的质量提高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但监督效果并不理想,产品质量提高并不明显;9.7%的企业内部具有质量管理体系,但对于产品质量的监督流于表面,对于产品质量提高所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除此之外,还有一小部分企业,企业内部并没有真正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的质量无法得到提升,甚至可能出现下滑。从企业整体状况来看,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内部具有质量管理体系,并且有一定的执行效果,但执行力度对于一些企业来说还有待加强。

(二)企业分类质量管理状况

不同的企业面临的质量管理状况也不尽相同。一,国内企业与国际企业相比将我国的企业各方面质量管理与国际质量管理进行相比较,会发现从整体制造业运营管理上来看,国内与国外的综合得分相差不大,甚至在人员管理等方面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优势,所以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就是企业的质量管理,只有从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各个方面都加强质量管理才能真正提高产品的质量。我国制造业运营中关于质量方面应该向国际一些国家进行学习,使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加强现代信息化的建设。所以说,虽然在整体的质量管理体系来看,国内与国际几乎可以持平,但是关于产品质量方面,国内目前还存在有一定的差异;二,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企业相比较,通过对企业的人员各资产相比较可以将企业分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两大类,通过对国内一些企业进行分析发展,资本密集型企业与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的综合评价方面相差,但资本密集型企业在生产设质量信息系统管理方面与劳动密集型企业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我国制造业目前应该既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巨大优势,又注重发展资本密集型企业,不断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来提高产品的质量。

(三)不同规模企业的质量管理比较

按照企业内部员工的数量、企业产值、固定资产等,可以将企业划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三类。对这三种企业从质量管理的综合评价来看,大型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综合评价最好,中型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综合评价一般,小型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综合评价较差。

(四)民营、国有、外资和港澳台资企业的质量管理比较

目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打造企业品牌对于一个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十分有必要。企业品牌的树立必须以产品的质量为基础,产品的质量高,自然消费者的信赖度就高,容易打开消费者市场。从我国制造业运营中质量管理的角度来看,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的整体趋势是,民营企业中质量管理得不到重视,往往产品的质量较差,国有企业、外资等大都重视产品的质量管理,因而产品质量较好,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信赖。

二、中国制造业质量管理影响要素水平评价

(一)质量管理体系能力成熟度

按照软件工程能力的能力成熟度模型分级方法,软件企业的质量体系模型分为初始级、可重复级、已定义级、已管理级、优化级五个等级。以软件企业为例。

等级一:初始级。无法对组织的过程能力进行科学的预测,软件的性能更多的是依赖于个人,会因为个人所具有的知识、能力的差异而不同。初始级的组织对于软件的开发不具备稳定的过程,只能通过对个体的评估而非整个组织能力的评估来预测软件的整体性能,因为评估考虑因素的单一性,因此对于软件性能的评估往往不准确,具有很多的随机性。初始级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处于较低水平的等级。等级二:可重复级。软件企业的工作环境比较稳定,具有比较规范的开发流程。项目具有有效的规划、跟踪能力,属于可重复性成功。等级三:已定义级。软件企业在具有科学合理流程的同时,能够对分项合同在內的一些相关程序和内容进行实时的跟踪和监督,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等级四和等级五属于质量管理体系中较为优秀的等级,软件企业能够在规范的科学流程前提下,对软件的能力进行不断改进,及时的采用新的技术方法有效的提高产品的质量。

(二)中国制造业质量管理层次

从我国质量管理的综合分析来看,各个企业之间的质量水平管理呈现差异化,这种差异是一种全面的差异,能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体现,从整体来看,一个企业如果能够在某一方面形成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产品进行较好的质量管理,那么在关于质量管理的其他方面与别的企业相比往往也会取得一定的优势。一个产品的质量提高往往需要从各个方面都进行质量管理的加强,质量管理是一个全方面、全过程、全员参与的管理。目前可以将我国企业的质量管理主要划分为五类,分别是:成熟期、成长期、启蒙期、觉醒期、无知期。成熟期的质量管理体系在我国制造业中大多属于大型企业,他们的质量管理体系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严格按照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对自己的产品进行监督和要求,并且具有很强的执行能力,能在每个过程中都较好的执行质量管理过程,对产品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强力的保障。成长期的企业属于企业的决策者已经重视质量的管理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可以解决大多数的质量问题。

启蒙期的企业已经开始重视质量的管理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着手改进企业的质量管理问题,但由与缺乏经验等原因与成长期企业的质量管理还存在差距。觉醒期企业属于已经意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因为企业的实际原因或者是其他因素不能够或者不愿意在企业质量管理中投入过大的人力、物力。无知期企业对于质量管理完全没有概念,无法经过自己的努力真正改变产品的质量。

三、结论

质量管理是目前中国制造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产品质量的好坏就取决于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无论是国内竞争还是国际竞争对产品的质量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根据目前我国制造业运营管理中质量管理的成熟度科学合理的对企业的成熟度进行划分,要对企业的质量管理层次目前所处的阶段有清晰的认识。在充分认识自身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我国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完成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标准的转变。

猜你喜欢

运营管理质量管理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运营管理
医药制造型企业总部层面运营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医院大型设备的运营管理(pet—ct)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入厂抽样检验规程的编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