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企业“工匠精神”人才的路径探讨

2017-03-31陈红

商场现代化 2016年30期
关键词:工匠工匠精神校园文化

摘 要:经济越发展,能工巧匠的需要量越大,高职院校应该在培养能工巧匠方面发挥更重大的作用,学校通过培养“工匠精神”,为大学生成长为能工巧匠奠定坚实基础。高职院校培养“工匠精神”,应该让学生学习技术与技能、完整的产业链知识、聘请名师进行“工匠精神”熏陶及传承精工技艺,引导学生养成执着追求与淡泊名利的信念,且在追求中感受到无限快乐。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匠精神

经济越发展,能工巧匠的需要量越大,高职院校应该在培养能工巧匠方面发挥更重大的作用,因为大学生在校时间较短,很难在两三年内将学生培养成能工巧匠,所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为他们毕业以后能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上成长为能工巧匠奠定坚实基础。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指从业人员的一种行为表现及价值取向,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密相连,是在从业中对职业岗位的精神理念。具体来说,是指从业人员,特别是工匠们,他们对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理念。工匠精神以打造自己本行业的精品为目标主要。核心是对品质的高追求。内涵包括:

1.注重工作的任何一个部分。在细节上愿意倾注大量时间和心血让产品达到完美,不断去审视每个细微之处力求没有缺陷。

2.追求完美。对产品有着天生的热爱,不放过每次钻研改进的机会,使得产品完美无缺,没得挑剔。

3.持之以恒。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能做到坚持,不会半途而废。严格要求自己,只做第一是唯一目标。

4.认真负责。对产品对自己都是严格要求,自己的产品和工作一定会认真负责,不懈努力,绝不会马虎,偷工减料。

5.專业、敬业。为打造最满意的产品,从业人员在专业的领域里不懈钻研,不断进步的认真、负责的态度。

二、影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因素

1.社会因素

虽然有少部分大中型企业意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重视工匠的作用,但是,大部分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忽视工匠的特长,工匠的工作主要不是工艺化、精细化的生产,而是传一些统的简单手工劳动,一些企业从农村招工,让老员工带新员工一、两天就开始工作,企业聘用低技能员工的主要原因就是成本低,甚至比购买、使用机器的成本更加低。工匠收入少和社会地位低的原因,导致人们很少执着于耗时长、劳动强度大、较长一段时间内的收入低、要付出更多的艰苦努力才能达到甚至于可能永远也无法达到能工巧匠的技能及其职业岗位,因此给学校培育“工匠精神”带来了较大的阻力。

2.学校因素

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非常强调专业与职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保持同步与协调,它的优点是:明显的学校可以为经济社会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员工,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持续;弊端是经济发展过冷和过热的现象。同样影响着高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是产业的趋利性。因此,当社会不重视“工匠”时,对经济社会盲从的高校也紧跟着出现了轻视工匠专业的现象。一些学校在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过于强调热门专业与职业,因而失去了高校的理性与独立性,导致工匠专业的教学内容浅显、专业技能简单、职业素养缺少。虽然高职院校在技能培训方面做得比较好,但在“工匠精神”养成方面依然不足,过于考虑企业的当下需求,导致忽视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专业与职业成长素质的长远要求。

3.学生因素

虽然“工匠精神”有着其独立的内涵,但与“研究性学习习惯”“敬业精神”“钻研精神”等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存在着比较多内在的联系,这些素质对“工匠精神”的培养有直接的影响。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就缺少主动学习的习惯,缺乏刻苦学习和钻研的精神,遇到困难缺乏解决问题的决心、信心以及持之以恒的毅力,这些都为学

三、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工匠精神的重要作用

1.把工匠精神巧妙地运用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能够增强高职学生之间精诚团结,共同提升高职院校整体的文化素质水平。把工匠精神巧妙地运用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过程中,能在无形中形成一种凝聚力,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认识与精神感知起到一种了潜移默化的无意识影响,从而使学生之间精诚团结,共同为提高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美好氛围而不断地努力。并且在不知不觉间,高职院校的所有人员都会受到工匠精神的影响感化,会在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树立一个崇高的理想和负责任的态度,会把学校的目标和自己的目标关联起来,不断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思想、行为的一致性,这样良性的循环模式长期发展,必定会使高职院校学生、老师和领导人之间更加和睦相处,协调合作,共同努力,从而逐渐地加快高职院校学生、老师和领导人的思想文化认识的前进步伐,在客观上能促进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更好、更快、更高效率地稳步前行。

2.把工匠精神巧妙地运用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能够极大地激发高校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对学校的责任心,共同提高高职院校的整体文化素质水平。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发展,需要各方各面的不断努力,尤其是师生的不断努力,从而在逐步地协同发展过程中,增强院校师生的文化素养。学校的发展归结起来就是要师生们的不懈努力,为高职院校创造了无形的文化资产,那么究竟该如何才能让学校的师生愿意死心塌地为院校文化建设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怎样才能调动学校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需要我们非常重视。在调动教师工作的强大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一般的高职院校都会给予一定的经济报酬。例如:在一些高职院校的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工作量的给予一定金钱的奖励,对表现良好的教师要有一套激励制度,可以褒奖,给予补贴,重用提拔等等,这样的鼓励方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学校教师的工作热情,但是这不是久远的解决办法,主要还要依靠高职院校良好的文化氛围来感化和激励师生。把工匠精神巧妙地运用在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能够极好地激发高校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对学校的责任心,一起为学校文化教育工作的发展努力奋斗。在不断学习和培训知识过程中,学校师生同时可以从中了解到高职院校发展的知识,进一步对其产生浓厚的情感,渐渐地喜欢上这一份工作,进而全心全意地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利益考虑,最后为学校的发展而贡献自己的终身文化知识并且发挥锲而不舍的教育精神。

3.把踏实肯干、爱岗敬业独一无二的精神巧妙地运用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能够增强高职院校对外的影响力,从而给社会留下一个较好的形象。把独一无二的工匠精神巧妙的运用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为高职院校设计一种专属自己的形象品牌,将会在无形之中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使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一个十分引人瞩目的发光点,驱使着人们坚持不懈地向着院校的脚步追逐梦想,也就能够极大地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品味。基于这些有利因素的推动,再加上高职院校师生的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坚持不懈的工匠精神,一步步地提高学校发展的整体水平,给外界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在外界看起来值得为之努力、拼搏、奋斗的学校拥有较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下高职院校的形象,无疑是让人敬畏且喜爱的,这样会给学校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让所有人都会凝聚在一起,努力,给学校提供更大发展空间。同时,工匠精神的巧妙运用也能够给高职院校留下非常好的形象和知名度,为高职院校增添了无穷尽的文化储备量,在学校的竞争中能够牢牢把握先机,占据有利地位,并逐步地成为众多高职院校界的佼佼者,顺带能吸引更多的精英教师和莘莘学子为之效劳,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师生的素质水平不断发展。

四、工匠精神引领下的高职教学策略

1.在传授知识过程中体现工匠精神

教学设计环节一般包括确定教学目的→设计教学起点→形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教学形式。在这环节中体现工匠精神,就是要做到:第一,设计教学环节要做到极致,追求完美,在教学目的中通过要求学生反复学习准备,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好的水平,养成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第二,把认真,执着的工作要求运用到设计教学的全部环节中,在教学过程中的设计要求严厉严肃,不断在实行过程中给予调整,及时指导帮助学生,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的工作作风。第三,用工匠的工作精神去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评价设计中严格按照行业的相关标准,创造最美好的产品和最佳成果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用专业修身、用敬业做人的工匠精神。

2.在实训指导中传播工匠精神

高职人才的培养需要依靠工匠精神的渗透,让学生在获得书本知识的同时获得富含素质的技术能力,真正理解工作的实质。第一要不断学好专业知识,促进良好学风,良好班风和校风。热爱工作是优秀工匠的第一精神,高职课堂上,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不断结合现实情况开展启发,寓学生们的专业知识于潜移默化之中。老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多和学生沟通,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指导,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第二要加强实训的锻炼,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习”。高职的教学可以把工匠的精湛技艺能力与学生的实训很好的联系起来,让学生从陌生到熟悉,从害怕到热爱,从外行到专家的转变。在这里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多倾听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发挥主人翁的精神,让他们放手的去做,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去胜任自己的工作。关键要让学生做好,会做。让他们不怕困难,适应难题,在困难中成长比任何的知识都重要。作为一名教师,要适当的对学生加以引导,一定要因材施教,不能千篇一律。要针对每个学生的问题困难以及个性给予专業的帮助和指导。帮助学生早日适应社会和工作。通过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让学生早日具备良好的工匠精神。

五、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适应社会,以工作为主导的高层次的职业准备教育,主旨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为需求的具有专业素质和一定自学能力的技术人才。国内高职院校一般都比较重视对学生知识的学习,因而忽略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工匠精神是从业人员对待本职工作的一种态度,是职业精神重要内容,也是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高职院校应整理归纳各种教育资源,采用多种途径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中国的高职生作为中国现代的工匠,要如何让学生静下心来学习掌握一门技艺,同时研究一门技艺,这关系到中国精神发展的大事,拥有工匠精神便有益于改变“粗制滥造”的中国制造印象,使每一个劳动都成为良心工程,从而让中国的食品变得真正安全可靠,中国的产品质量变得让人信任、放心,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高职学生是否具有“工匠精神”对中国转型成功与否的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探析[J].职教论坛,2014(22).

[2]重莲.中联重科:唤起“工匠精神”强健中国制造业[J].中国品牌,2015(4).

[3]陈伟民.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生职业素养与就业竞争力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4]邓成.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当代职业教育,2014(10).

[5]徐军.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研究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

作者简介:陈红(1987- ),女,广东汕头人,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基础会计教研室教师,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中级会计师职称,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猜你喜欢

工匠工匠精神校园文化
90后大工匠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致敬!老工匠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